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段時間,我剛踏進辦公室,就看到我的同事們聚在一起,在熱火朝天地討論什么。
走近了才發現,他們在聽一份錄音。
因為對方在外企工作,所以錄音自然也是中英文混雜。
幾句話可能就會出現一個英文單詞,有些單詞可能還聽不清,我的同事沒有在外企工作過,很難理解。
所以呢,A同事就求助B同事,B同事又喊來了C同事,才有了我進辦公室看到的畫面。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一些只有業內人聽得懂,外行聽不懂的溝通語言。我們把它稱為黑話。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聊聊。
黑話早期是江湖幫派創作出的,用于內部交流的暗號或暗語。
它還有其他一些叫法,比如切口,比如春點、寸點、唇點等。
后來,黑話也指某些行業或地區內部用于交流,其他人聽不懂的話。
比如,東北黑話,胡子,就是指土匪。
《林海雪原》里記載了很多東北黑話。像“蘑菇溜哪路?什么價?”“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比如,京津黑話,佛爺,就是指竊賊。
比如,賭博的時候,一方,就是指一萬。
比如,江湖黑話,并肩子,就是朋友的意思。
比如,踩盤子,就是踩點子。
有一些特定的圈子也會用黑話。
比如,搖滾黑話,“甩頭點”、“開件兒”、“缺的”等等。
“甩頭點”,其實是指可以讓觀眾甩頭發的節奏,就是金屬音樂中重音的拍子。
“缺的”,就是互相看不上對方的樂手。
還有現在比較受關注的互聯網黑話。
比如,互聯網公司的名字。
百度,有熊廠、狼廠、藍廠之稱。阿里巴巴,有貓廠、東廠、西廠之稱。比如騰訊,叫鵝廠,比如搜狐,叫狐廠。
大廠之間也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
網上有個例子。
某個活動或產品發布前,要先做一下宣傳。
大廠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們先開篇預熱,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勢發酵,引起圍觀,為營銷賦能”
如果不在特定的圈子,不了解語境。聽到這些你一定會覺得云里霧里。
不過黑話既然由來已久,還在不斷進化,就說明,它其實有存在的價值。
1)黑話是一種身份標簽。
什么意思呢?
就是很多圈子都有一些只有自己人才能聽得懂的語言。你會說這個圈子里的話,就代表你是這個圈子里的人,會獲得認同感。
比如,很多人剛進大廠的時候,可能不懂互聯網的這一套語言體系,開會時一頭霧水,跟客戶溝通,對方一聽你說話,就知道你是新人。
漸漸地,熟悉了互聯網的溝通方式,也就擁有了互聯網的人身份標簽。
還有,比如警察,比如出租車師傅,比如廚師。都有自己的黑話。
你會說這個行業的語言,就代表是自己人。
2)有些黑話,有語言加密的作用。
比如,我們看很多諜戰劇,雙方接頭都會通過黑話來分辨對方是敵是友。
你說天王蓋地虎,對方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錯誤。那可能就不是自己人,需要小心了。
再比如,以前你去醫院看病,醫生的手寫處方,就像鬼畫符,漢字、拼音、拉丁文、英語、縮寫、甚至別名混在一起,病人和家屬是完全看不懂的。
但醫生、藥劑師一看就明白。
這其實也相當于給處方加了密,外人看不懂,行業內人一看就懂。
3)還有一些黑話,其實是為了提高溝通效率。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賦能、拉新,就不能說白話嗎?
很多時候,你不理解,很有可能是你們所處的語境不同。
比如,我們開始提到的外企的例子。
在外企,大家母語都不一樣。你不僅要跟中國人溝通,還要跟日本人、美國人溝通。
所以,在這樣一個公司,大家其實需要一套語言體系,在這套語言體系里,有些關鍵詞需要大家都能理解。
比如,溝通的時候中英文混用,這樣即使A英語說的不流利,B對漢語一知半解。但他們只要理解對方說關鍵詞,也就能知道這句話的重點是什么。
還有互聯網公司常說對齊、打通、賦能、心智等等。
這些話到底有沒有用?
在用于行業內的溝通,是很有用的。
比如,你跟互聯網行業的人說,你這個業務沒有形成閉環啊。
他可能立刻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他沒有把業務從順序變成循環。沒有讓用戶從尾到頭一直處在業務模式當中。
比如,互聯網公司說的對齊,就是把雙方的信息同步一下。
比如,A和B要合作,就要知道A的目標是什么?B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的共同目標是什么。
在這個語境,你說對齊、閉環、賦能,其實不會降低大家的溝通效率,反而會提高溝通效率。
但黑話,只適合同行之間溝通。
我自己在外企呆了很多年,除了外企的人,我一般不會中英文混用。因為我知道,他們聽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甚至會降低溝通效率。
所以,不管你從事的是哪個行業,在跟行業外的人交流時,我建議還是盡量用他們熟悉的話,否則可能會增加對方的理解難度,增加交流成本。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