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古時人們將一天劃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人們所熟知的計時法,是地支紀時法。即以十二地支表示一天十二時辰的變化。比如子時、丑時、寅時......
但最初人們使用的,是天色計時法。即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接下來我就簡單地介紹一下天色計時法。
對應地支紀時的“子時”,即23:00-1:00。也就是天黑到天亮這一段時間中間的一個時間段。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夜半”,指的就是這一時間段。
對應地支紀時的“丑時”,即1:00-3:00。顧名思義,就是公雞打鳴的時間段。
對應地支紀時的“寅時”,即3:00-5:00。太陽將要冒頭卻沒有完全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黎明時分。
對應地支紀時的“卯時”,即5:00-7:00。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時間。
對應地支紀時的“辰時”,即7:00-9:00。顧名思義,到了這個時間,該吃早飯了。
對應地支紀時的“巳時”,即9:00-11:00。“隅”,其中一個釋義就是靠近邊沿的地方。那么“隅中”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接近中午的時候。
對應地支紀時的“午時”,即11:00-13:00。到了這個時間點,太陽正好跑到了我們的頭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午或正午。
對應地支紀時的“未時”,即13:00-15:00。“昃”讀“zè”,意為太陽偏西之時。
對應地支紀時的“申時”,即15:00-17:00。又名日鋪、夕食。
對應地支紀時的“酉時”,即17:00-19:00。與日出相對,太陽下山的時候。
對應地支紀時的“戌時”,即19:00-21:00。太陽下山后,天還沒有完全變黑的這一段時間。
對應地支紀時的“亥時”,即21:00-23:00。天已經完全黑了,人們停止各種活動,該休息了。指夜深人靜之時。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