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民間流傳的多個版本宋代詞人排名中,李清照和辛棄疾都從未跌出過前10。這對相差了56歲的山東老鄉,用后世難以超越的筆力,一起扛起了宋詞的柔與剛。
文史愛好者們翻遍典籍,都沒能找到二人曾經見過的證據,這一點是令人遺憾的。當辛棄疾20多歲揚名沙場時,李清照已仙逝了好幾年,所以千古才女應該是沒有聽說過這位后來的宋壇一霸的。
但辛棄疾則不同,他不但聽說過李清照,還曾在多首詞作里向女神致敬。
在數首詞作中,詞中之龍不露聲色地引用女神的詞句,更曾寫下《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直接學李清照的婉約手法,學得雖不算絕妙,但也是有板有眼。
而當我們梳理李清照的兩段感情時,竟在朦朧間似乎找到了辛棄疾的影子。李清照曾有過兩段婚姻,一個才子一個官吏,兩任丈夫都沒能讓她幸福,或許她缺的不過是一個辛棄疾式的男子。
趙明誠,左仆射趙挺之的第三子,著名的金石專家,古文研究家,比李清照年長3歲。這對才子佳人相遇時,李清照寫下的是一首《點絳唇·蹴罷秋千》“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令人會心一笑。
而后的生活,則是郎情妾意,那時候的李清照是幸福的。我們在此時的她身上,看見的是少女時寫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快樂。
那時候哪怕是逛街買了枝回來,她都要寫一首《賣花擔上》,其中那句“徒要教郎比并看“,讓世人看到了才女的調皮。
然好景不長,金軍來勢洶洶,踏破的不只是宋王朝的安穩,更打破了這對夫妻的和諧。大是大非面前,趙明誠做出了跟王室一樣的選擇:逃。
而李清照則一怒之下寫下了《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至此世人才知道這對才子佳人,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夫妻倆是否發生過爭吵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這個趙家公子其實是配不上千古才女的。
趙明誠死后不到三年,李清照在孤獨和病困中,抓住了張汝舟這棵救命稻草。那時候的張汝舟照顧著她,也以能娶得這樣一個大才女為傲,但日子久了面具終究還是被揭下來了。張汝舟開始覬覦李清照的金石字畫,并大打出手。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李清照為了逃離這段婚姻,寧可自己入獄。她一紙訴狀進了衙門,狀告丈夫早年科場舞弊,這件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看熱鬧的、罵的、力挺的,種種聲音都有,最后李清照自由了。
在這段感情里,她失去了對愛情的所有熱情 ,從此孤獨終老;也失去了一世名聲,直到明清都還有人罵她失德。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我們看到了一個山東才女的率直和豪爽。
她敢愛敢恨,愛的時候從來不掩藏自己的癡情,為丈夫寫下的《醉花陰》、《聲聲慢》、《武陵春》等情詞絕唱,就是證據。恨的時候,她也絕不掩飾,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她是想盡辦法求和離的第一人。
李清照一生都在尋覓一個真正能征服自己的男人。
這個男人得有一身俠膽,哪怕強敵當前,也不慫不退不跑;這個人得有一腔柔情和不俗的才華,他能讀懂自己的婉約和多情。說實話,這樣的男人不好找,而詞中之龍辛棄疾就是其中一個。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的霸氣大家都懂,20歲出頭入幾十萬敵營,生擒叛將,這是他的膽色;
而《青玉案》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是他的柔腸。或許只有這樣的男子,才真的配得上我們的千古才女。
相差56歲,無緣相見,令人遺憾,但多年后李清照與辛棄疾被后世并稱為“濟南二安“。如今辛棄疾紀念館和李清照故居,遙遙相望,隔了不到50公里,他們是濟南人的驕傲。
馬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