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于親戚關系的稱呼也是非常復雜,比如老丈人跟女婿的關系叫“翁婿關系”。
老婆婆跟兒媳婦的關系叫作“婆媳關系”,叔伯媳婦之間被叫作“妯娌關系”,而姐妹的丈夫之間就更多了,有的叫“連襟”,有的叫“二喬”,還有的叫作“一單挑兒”。
這些稱呼都是從哪來的呢?
對此,我特意去頭條百科查了一下。
但連襟到底從何而來呢?
所謂的襟,就是指衣服的前胸這一部分,也可以視為胸懷的意思,而連襟的意思從字面理解就是衣服與衣服相連接。
我國詩經中有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句話的意思是,“怎么會沒有衣服呢?我和你同穿一件戰袍”,表達了大戰來臨之際,兄弟間攜手抗敵、互助團結的合作關系和戰友情誼,也被指為兄弟間深厚的友誼。
但連襟最初指的并不是親戚關系,而是多用于好朋友之間。
杜甫晚年時,住在四川和當地一位姓李的老翁關系非常好,兩人經常把酒言歡,交談時無意之中得到 兩人竟然還有送親關系,后來,杜甫要到湘湖一帶去,就作了首《送李十五丈別》,就用了“襟袂連”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系。
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頗合,相與襟袂連。
在這首詩中,杜甫指出在自己落寞的時候,能遇到這樣聊得來的朋友,真是開心啊。但這里最初指的是兩人關系好,有遠親關系,并沒有特指兩人娶了同一對姐妹,“連襟”這詞首次和親戚拉上了關系。
而到了北宋之后,這種關系才開始發生變化,指兩姐妹之間的丈夫。
這里就必須要提到北宋時期的翰林院學士、光祿大夫洪邁了。
洪邁是宋朝名臣,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有個堂兄,在朝為官但仕途不順,并不得志。恰巧,洪邁妻子的姐夫時任節度使,得知此事后,就順水推舟的幫洪邁堂哥寫了封推薦信,在妻子姐夫的幫助下,洪邁堂兄得到了很大的助力,而后得以升遷。
后來,洪邁為此事特地給妻子姐夫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就用了“襟袂相連”來表達自己和妻子姐夫的情誼。
信中有:“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
從此以后,“連襟”就成了姐妹丈夫的代名詞,也是用來表達姐妹丈夫間相互幫助、相互扶持,親如袍澤兄弟般的情誼。
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這三人是連襟關系
歷史上,這種有名的連襟關系還真不少,民國時期的蔣、孔、宋三大家族就是連襟關系。現代明星中,郭京飛與陸毅也是連襟關系。
相比于“連襟”,“二喬”一詞就更被人所熟悉了。
二喬是東漢末年江南地區的兩位美女“大喬”和“小喬”,二人是姐妹,并且分別嫁給了當時江南地區的兩位杰出青年,東吳勢力的實際開創者——孫策和后來協助孫策、孫權兄弟治理東吳的吳國大都督,一代名將周瑜。
孫策與周瑜不僅是攜手并進的發小兄弟、患難之交,還分別娶了江南大戶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小喬姐妹,成為了親戚。
在之后的日子里,二人又攜手開創了一番偉業,奠定了三國時期東吳的基礎,甚至直到孫策去世后,周瑜也依舊對孫家王朝忠心耿耿,出任水軍大都督,輔佐孫策的胞弟孫權治理江東。
古人們喜好用佳話來作為稱謂的代名詞,所以自此以后,也將這種分別娶了兩個姐妹的親戚關系稱作“二喬”,二喬這一稱呼也因為這兩位英雄人物和兩位傾國佳人的結合而廣為流傳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分別娶了一對姐妹的英雄人物不止孫策、周瑜二位,像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他的頭號嫡系大將樊噲,隋文帝楊堅與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都是這層親戚關系。
由于這些英雄豪杰間因為有了這層親戚關系讓感情更加牢固,并在結親之后相互扶持,共同造就偉業,所以這種姐妹連襟的關系在古代也被視做能成大事的象征而廣泛應用。
一單挑與連襟、二喬相比,在字面上就比較讓人不易理解,但他們都一樣,都是用來形容姐妹丈夫的詞語。
不同的是,相比之下一單挑的稱謂用在農村家庭較多,而且因為多在東北地區使用,所以按照東北口音的習慣,后面會經常加上兒化音,叫作“一單挑兒”。
為什么要叫一單挑呢?
古代農村家庭的主要工作就是農耕,而在農村,女兒較多缺乏勞動力的家庭中,農忙時,因為缺少兒子,女婿就擔負起了幫老丈人干活的重任,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慣例。
而古代人干活時,挑東西用的擔子是常被用到的勞作工具,擔子分為兩頭,需要兩個女婿一人一頭合力抬起,因為兩個女婿分別在擔子的兩端,所以也就將這種關系稱為一單挑。
由于一單挑地稱為代表著女婿間協力替老丈人干活,所以也象征著女婿們對老丈人的孝心,和相互間的齊心協作。
這種關系也必將讓一戶兒子不多的家庭因為有了好女婿,而不再缺勞動力,依舊過上殷實的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人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得不說,我國古人們的奇思妙想真是涵蓋了方方面面,就連這簡單的稱謂都有著這么多講究,無論是“連襟”,“二喬”還是“一單挑”,都凝聚著古人們的智慧結晶。
丁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