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歷史有一類朝代,它們從皇室血統上來說,有著不容置疑的延續性。但從王朝法統來說,似乎又是兩個沒有任何關聯的朝代。這些朝代分別是西周與東周、西晉與東晉、西漢與東漢、北宋與南宋四個朝代。
其中漢朝又有所不同,其他三個朝代雖然各自因為不同的因素被一分為二,但是帝位從來沒有落到旁門外姓手中,而漢朝因為“王莽篡漢”,中間有過15年的權力真空,西漢與東漢在時間軸上沒有銜接起來。
現在的民科類文史學者以此為據,對“西漢與東漢同屬漢朝”矢口否定,說西漢與東漢根本不是同一個朝代。
理由是王莽的新朝在公元9年元月,王莽廢除孺子嬰的皇太子位,將其貶為安定公,還把王朝的國號由大漢改為新朝。
再者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兩者相隔近200多年,劉邦那點遺傳基因到劉秀身上還剩多少,那就由各位發揮想象了。由此,民科學者得出劉秀的東漢與西漢的劉邦并沒有傳承關系。
簡而言之,一是國號被王莽改了,二是皇室血統也被王莽從中截斷,從這層意義上說,西漢與東漢確實不應該被籠統地說成同一個王朝。
但是認同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個致命的認知誤區,也就是站在歷史的今天,用今人的思維模式去套用2000年前的古人。
今人把漢朝稱為東西漢,是為了方便歷史研究,古人并沒有“兩漢”的稱呼,班固的漢書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沒有把漢朝分開撰寫,所有帝王按照在位的時間順序逐一撰寫本紀。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當時上到天子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都一直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
首先,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承認自己是漢朝的繼承者和復興者,而不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人心思漢,劉氏當復”,這句話是包括光武帝劉秀、更始皇帝劉玄、冒牌劉氏宗親王朗一致認同的觀念。
建武32年2月,光武帝效仿秦皇漢武封禪泰山時,他要求起草在禪檄文的官吏,必須體現“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觀。等于說,光武帝劉秀完全認同自己的漢朝與劉邦的漢朝是一個漢朝。
歷朝歷代也都接受光武帝的觀點,所有的文史資料里并沒有出現“兩漢”的說詞。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后,聽從五行家的建議,確立漢朝尊崇火德的觀念。因為秦朝尚黑,以水為德。漢秦不兩立,所以漢朝五行屬火,這也是“炎漢”和劉邦是赤帝子轉世說法的來源。
光武帝復興漢朝后,為了證明自己與劉邦一脈相承,重申“漢為火德”的意識觀,劉秀認為從堯到劉邦到自己是“赤三德、昌九世”,從五行道德來說,劉邦為堯的繼承者,劉秀是劉邦的繼承者,他們都是火德體系。
什么是一個朝代的“五行品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朝代所采取的治理思想。五行中,木為仁德,火屬禮德,土屬信德,金屬義德,水為智德,它與人性格的仁、禮、信、義、智相對應。秦朝崇尚法家,故而以象征智慧的水德為治理思想,漢朝尊崇周朝,提倡儒家以禮治國。
光武帝的東漢并沒有改變天子與士大夫共治的禮治觀念。光武帝是恢復被王莽篡奪的漢朝,它是一個朝代內部的中興,也可以說是復辟。
有些現代學者通過對比西漢和東漢的歷史特征和社會形態,分析得出兩漢有著不同的社會組織形態和朝廷結構設置,從而給出它們不是同一個朝代的結論,甚至說劉秀之所以標榜自己延續劉邦一脈,純屬為了攫取政治資本,是一種作秀的行為,這就有點冤煞古人了。
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頂多算是偽朝,它不是一個正統的王朝,沒有得到歷代史家的認可,它與呂后、武則天把持朝政是同一個道理,只能算是一段朝臣弄權的波折,由此引發一場王朝內部的混戰。
王莽的偽朝前后持續15年,包括后來的三國時期也是漢朝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有很多,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朝,自封為皇帝,但黃巢作亂期間依然被列入唐朝的歷史。
也就是說中國的朝代不是以建立政權,改用新的國號為依據,而是以是否得到世人和史家的認可為依據。
東漢與西漢的稱呼,是后人為了便于歷史研究人為給它劃分。
因為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洛陽,長安在西邊,洛陽在東邊,故而稱它們為“西漢”和“東漢”。
西漢與東漢就是漢朝的總和,它們是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在很多核心的東西上,兩者并沒有任何區別。只能說漢朝到“東漢”時期,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已。
所以,現代歷史書那種“西漢”和“東漢”的說法,從客觀說上說并不完全準確。但從歷史普及的層次來說,它有助于歷史的普及和推廣。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漢的說法也就逐漸被大家所接受了。
劉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