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約為3775米。除了夏季的六七月份,山頂終年積雪,呈現出奶白色,再加上優美的輪廓,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最著名的旅游勝地,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從行政上說,富士山橫跨了靜岡縣和山梨縣,屬于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在山麓周圍,分布著5個淡水湖,統稱為富士五湖。
富士山總共有4條登頂路線,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和富士宮口。對于普通人來說,徒步登頂需要花費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下山則需要4個小時左右。
根據日文維基百科的數據,每年約有1.1億人次的游客來到富士山及其周邊景區游玩,確實是非常熱鬧的一個地方。
然而,富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而且是標準的錐狀火山,從數十萬年前開始演化。8萬年前~1萬年前左右,火山口不斷向外噴發,熔漿和火山灰不斷累積,形成了今天的樣子。
公元5世紀時,富士山的噴發有了文字記載,當時的《走湯山緣起》寫道:“富士淺間山燒崩、黑煙聳天、熱灰頻降、三農營絕、五谷不熟、依之帝臣驚騷、人民愁嘆。”
富士山最后一次大規模噴發是在1707年,距今已有300多年。
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當時的噴發物多達8億立方米,形成了3個噴發口。附近的房屋和農田,基本上都被噴發出的高溫輕石燒毀。
火山噴發前,相關地區發生了8.6級的地震,以及數十次的余震,導致超2萬人死亡,約6萬間房屋倒塌。另外,太平洋形成的海嘯,卷走了2萬間左右的房屋。
在強大的威力作用下,火山灰被噴到了約2萬米高的平流層。在江戶(如今的東京),也受到嚴重的影響,連續半個月的時間,不斷有火山灰落下,累積4~10厘米的厚度。
當時的政客新井白石居住在江戶,他在《折焚柴記》中寫道:“昨晚地震,今午十二時在在有雷聲。及出家門,似乎降雪,細看乃下白灰。望見西南方黑色云起,雷電閃閃。”
作為首都,東京是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擁有約1300萬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11%,每年GDP占全國總量的20%左右。
無論是天皇的皇居,還是首相的官邸、國會大廈、最高法院等中央機構,都設在了這座繁華的都市。
覆言知道,等下又會有朋友評論,東京不是日本的首都。理由是,最近有營銷號說,在日本的憲法中,并沒有規定首都的位置。
但是,美國、英國、德國等國也沒有在憲法中規定首都的位置,難道華盛頓、倫敦、柏林不是這些國家的首都么?
判斷一個國家的首都在哪里,主要看中央機構在哪里。不要老看營銷號的胡編亂造,多看看覆言,OK?
言歸正傳,東京位于富士山的東北方向,距離非常近。日本天皇的皇居與富士山的直線距離,正好100公里,不多不少。
東京很多地區,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富士山。如果富士山再次大規模的爆發,必然會對東京市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因此,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十分關注富士山的火山活動情況,政府也制定了很多預案,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災難狀況。總之,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確實太渺小了,還是過好每一天吧。
金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