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驚聞老戲骨廖啟智因胃癌于3月28日晚離世,享年66歲。
瀟湘晨報報道:誠信娛樂發展有限公司于社交平臺發文:現在以萬般不捨的心情通知大家,我們敬愛的廖啟智先生(智叔) 3月28日晚,于威爾斯親王醫院,安然在家人陪伴下離世,回歸天父懷中。
從此,《無間道》中心狠手辣的倪家三叔不再見,《殺破狼》中嫉惡如仇的警察不再見,《反貪風暴》中足智多謀的私家偵探不再見,《線人》中半瘋半傻的廢嗡不再見。
廖啟智1980年參演電視劇《上海灘》出道,代表作有《籠民》、《殺破狼》、《證人》、《消失的子彈》等多部作品,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廖啟智演技精湛,工作敬業,為人平和,樂觀頑強。
他于去年12月被發現患有胃癌。本月22日,病榻上的廖啟智在短信中說,“年紀大機器壞,要修理一下。知道大家關心,但太多的問候,雖然是好意,也會是種負擔,希望你們能體諒。”
1
孟德斯鳩說: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
清明之日,人們來到親人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供祭酒食果品,焚化紙錢。以此表達人們對逝去祖先的孝道和對親人的思念。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
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傳統的清明節,是農作物開始春耕春種的時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耕地播種的大好時節。
后來,因寒食與清明時日接近,人們就將其合二為一。從此,“墓祭”也成為清明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道出了人們祭奠親人的悲傷、哀郁和無限追思。
我的父親去世已經十余年了。十多年來,我始終認為父親依然生活在老家那個院子里。我仿佛看見父親在院子里招呼雞鴨、清掃落葉。看見在夏天的夜晚,父親一邊把自家的吃食分給鄰居小孩,一邊給孩子們講打仗的故事。父親年輕時參過軍打過仗,孩子們都愛聽他講的故事。
父親很漂亮,標準瓜子臉,一笑起來眼睛瞇成彎彎的樣子。我常想,如果姑姑的眼睛像父親這樣就更好看了。
2
古今中外,談及生命的言論林林總總,書寫生命的詩文洋洋灑灑,無不傾心謳歌,無不熱情贊美生命。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美好是愛!愛生活,愛自己,愛他人。
父親的愛和風細雨,如南方三月的小雨,如冬日午后的陽光,細膩溫暖。
父親對我們采取放養式教育,偶爾拉來一個修枝剪葉。
正是父親的放手,我們兄妹五個性格灑脫,興趣得到極大發揚。大哥用自制的二胡拉起曲子來有模有樣,大姐成了遠近有名的業余小裁縫,二姐的歌聲可以飛到很遠的城市。妹妹說:我只喜歡吃好吃的。結果是,妹夫做得一手好菜。
那年寒假,我和同學在外面游玩到臘月二十八才回到家。未進家門,遠遠看見院子中間擺了兩張八仙桌,桌旁,父親正握筆揮毫為四鄰鄉親書寫春聯。
旁邊有人硯墨,有人裁紙,有人將寫好的春聯鋪在地上或掛在樹上涼曬。大人們三三兩兩欣賞品評,孩子們東躥西跳嘻笑打鬧,遠處還有人抱著紅紙正往這里走來。一派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我一露頭,父親看到風塵樸樸仍有點帥氣的我,父親的眼睛又瞇成了彎彎的樣子,臉上是刻意努力壓抑的驕傲得瑟。父親那極度夸張滑稽的表情逗樂了所有人。
一陣熱鬧過去,父親說手寫疼了,剩下的春聯歸我負責寫。他自己叼著煙安坐在大伯二伯旁邊笑瞇瞇地和大家擺起了龍門陣。
我心想:老頭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連毛筆都不會握!
父親裝作沒看見,要逼我大膽一些。我臉憋得通紅,不敢下筆。眼見天色漸暗,已經有人在催了。
我硬著頭皮,深吸一口氣穩穩心神,學著父親的樣子五指執筆,飽蘸濃墨,沉肩扣足,筆落鋒藏收燕尾,一頓操作猛如虎。
在這個寒冷的南方冬天,我一頭大汗,終于,一幅春聯寫好了。
大家圍過來看,居然紛紛夸贊鼓勵我。
父親也過來看,指出了幾處不足后又不管我了。我知道這貌似通過了吧。于是信心大增,越寫越順暢,終于在天黑之前寫完。看著人們滿意而歸,我心里別提有多得瑟。
3
泰戈爾說:人生雖只有幾十個春秋,但它決不是夢一般的幻滅,而是有著無窮可歌可頌的深長意義,這就是生命的永生。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后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后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后來,一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
韓磊演唱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中,歌詞是這樣的:
面對冰刀雪劍風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蒼天賜給我的金色的華年。
做人一地肝膽做人何懼艱險,豪情不變年復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惡分開兩邊,都為夢中的明天。
國外有句名言說得好:“愛人和被人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所以,我們要珍惜身邊每一個愛你的人,珍惜每一個你愛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開始懂得后悔,才開始學會珍惜!
愿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除)
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