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中國古代繪畫之中,以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被人稱為山水畫。我國山水畫的歷史非常悠久,隋唐時代,山水畫已經(jīng)成熟。那么,你知道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是誰畫的嗎?《游春圖》正是我國保存下來的第一幅完整優(yōu)美的山水畫,它在我國藝術史上具有
在中國古代繪畫之中,以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被人稱為山水畫。
我國山水畫的歷史非常悠久,隋唐時代,山水畫已經(jīng)成熟。
那么,你知道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是誰畫的嗎?
《游春圖》正是我國保存下來的第一幅完整優(yōu)美的山水畫,它在我國藝術史上具有極大的價值。
此畫的作者就是展子虔。
《游春圖》全局圖
事實上,關于展子虔的事跡,后人知道的實在不多。
他生活在1400多年前。
到了隋朝的時候,這個展子虔曾經(jīng)做過朝散大夫、帳內(nèi)都督等官。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東都設立“妙楷寶跡”二臺,藏古文畫,展子虔曾從江南去京城替隋文帝作畫。
他擅長山水、人物、臺閣,也畫過不少壁畫,他用筆雖未盡脫六朝遺意,但己擺脫了出世情調。他用細致道勁的線條描繪形象,尤長于以青綠作主調。
宋元以后,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主要的畫科。
1
展子虔《游春圖》|張氏為搶救它,曾賣了自己的房子
隋代名畫展子虔《游春圖》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堪稱國寶。
據(jù)說,此畫經(jīng)張伯駒捐獻,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氏為搶救這一稀世珍品,當年曾賣掉自己的住宅,經(jīng)過情形頗為感動人。
1946年年初,在中國東北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些故宮散失的書畫。
當時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的張伯駒即提出兩項保護的建議。
其一、所有溥儀“賞”溥杰單內(nèi)者,不論真贗,統(tǒng)由故宮博物院作價收購。
其二、經(jīng)過鑒定確為精品者,也作價收回。張氏認為那一千一百八十九件書畫中,有價值的精品約有四五百件之多,按當時價格購買,卻不需太多經(jīng)費。
事實上,這個張伯駒也是收藏家。
民國時期,一個人如果有機會看一眼百帖之祖《平復帖》就是足可以炫耀一生的事了,而張伯駒卻實實在在地擁有了它,這讓收藏界人士羨慕不已了。
我們總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張伯駒不僅擁有了中華墨皇《平復帖》。
后來,他還遇到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再一次幸運地將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收藏到手。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圖。
古代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表現(xiàn)山水畫的各種技法。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點苔樹木的畫法,水的畫法都是非常有名的技藝。
這幅畫基本上以顏色為主,并且在技法上非常簡單,就是線條,居然幾乎沒有皴法。
2
展子虔這幅《游春圖》|堪比15世紀意大利畫家菩提徹利的《春》和《愛神的誕生》。
事實上,如果我們把隋唐的豐富多彩、雄健有力的藝術和文化比作中國文化史上的濃春季,那么,展子虔的這幅《游春圖》便是隋唐藝術發(fā)展里的第一只春燕,帶來了整個的春天氣息和明媚動人的景態(tài)。
這“春燕”支配了唐代藝術的基本調子。
如果我們把唐代藝術文化,比擬歐洲16世紀的文藝復興,那么,展子虔這幅《游春圖》就相當于15世紀意大利畫家菩提徹利的《春》和《愛神的誕生》。
在意境內(nèi)容和筆法風格上,“兩春”都可作一個有趣的比較。
展子虔這幅畫里的“春漪吹粼動輕瀾”。可以和《愛神的誕生》比擬。
神)占主要地位,而前者已以一望無邊咫尺千里的開闊山水為主要對象了。中國山水畫在六朝已經(jīng)萌芽
3
展子虔《游春圖》|以濃烈色彩,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機
這幅經(jīng)宋徽宗題寫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圖》卷,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畫中有的途中賞花,有的蕩舟,有的騎馬,活躍的季節(jié)就是活躍的人間!
畫面上湖光山色,春光明媚。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
《游春圖》的出現(xiàn),結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樹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階段,使山水畫進入青綠重彩,工整細巧的嶄新階段。
開唐代青綠山水之先河。
畫面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游的情景。
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放目遠眺:青山聳立,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中,筆法精細而流暢,以濃烈色彩,烘托出祖國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機。
這幅《游春圖》使用青綠勾填,所畫春山花樹,殿閣游騎,線條纖細活潑,色調明快秀麗。
《游春圖》的尺寸:縱43厘米,橫80.5厘米
中國名畫全知道粉托手法使這些人物顯得格外醒目,就好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一下便凸現(xiàn)了游春的主題。展子虔的《游春圖》曾被宋徽宗親筆題名,這幅作品表達出了贊美春天、贊美山河的意思。
總而言之,《游春圖》是中國山水畫進入“青綠重彩,工細巧整”新階段的標志之作。
其筆法流利,形態(tài)畢現(xiàn)。
山川、樹木以青綠賦色,而房屋、人馬則用紅、白等點染,烘托出秀美的山河春色,確實是畫中精品了。
此圖開創(chuàng)了青綠山水的端緒,也給后世以深遠影響。
一起探討隋朝《游春圖》的故事,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丁悅華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