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沒有想到國內口腔醫學發展如此之快,歐美國家剛剛推出的口腔醫學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在國內基本同步得到應用。”9月2日,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的劉女士,帶著媽媽從美國回漢在一家民營口腔專科醫院治療牙周炎后,對武漢地區口腔醫學發展巨變贊不絕口。劉
“沒有想到國內口腔醫學發展如此之快,歐美國家剛剛推出的口腔醫學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在國內基本同步得到應用。”9月2日,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的劉女士,帶著媽媽從美國回漢在一家民營口腔專科醫院治療牙周炎后,對武漢地區口腔醫學發展巨變贊不絕口。
劉女士的感受,不少市民深有體會,不少口腔科醫生也感嘆,先進設備和材料,讓他們治療口腔疾病“如虎添翼”。
醫療設備先進了 價格更加親民了
“原來,做一顆種植牙要近兩萬元。現在,隨著種植體國產化,成本大大下降,價格越來越親民了。”從事口腔醫療工作近30年的楊醫生,向記者說起了口腔醫學發展的變化:
過去,人們反感洗牙,有一個原因就是超聲波沖洗使得牙齦疼痛;現在,洗牙都是無痛的;
過去,做牙齒矯正,只有一種鋼絲牙套;如今,隱形牙套,不僅舒適度提高了,美觀度也提高了;
過去,牙齒矯正做完后才知道效果;現在,有3D打印技術,矯正前就可以知道矯正后是什么效果;
過去,特別流行的烤瓷牙,要普通的金屬基底烤瓷牙,金屬鎳離子析出會導致牙齦變色;現在以全瓷牙為主了,不僅不含金屬,而且不影響人做磁共振和CT檢查;
過去,我們國家生產不了制作全瓷牙的原材料,需要進口,一顆全瓷牙大概要1400-1800元左右;現在,我們國家有了自己的技術,可以國產了,一顆牙大概700-1000元左右;
過去,鑲牙鉆就像縫紉機一樣,需要人用腳踩,手、腳、眼配合;如今,不論在哪一家口腔醫療機構,都已經換成了全自動、全電動的渦輪儀;
過去,牙科門診拍片子只能拍1寸左右的小牙片,很有局限性;現在,已經有了全景機器、口腔CBCT,可以給牙齒骨骼三維成像,更加立體地查看牙齒的情況,使得診斷更加精確;
過去,牙齒探針等檢查治療工具,需要高溫消毒;如今,大部分口腔檢查治療工具都是一次性的,更加安全衛生。
網絡資料圖
種植牙從12萬顆 猛增到300萬顆
作為一種與天然牙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復方式,種植牙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成熟,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齒科修復首選。
據美國口腔醫學會統計,2017年美國共有約2000萬例牙齒修復,植牙植入量約為500萬顆,占整個牙齒修復的比例約25%。
由于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有種植牙經驗的合格口腔科醫生數量增加以及學術推廣力度的提高,我國種植牙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我國種植牙技術雖然起步比國外晚了十幾年,但水平和成果卻讓人欣喜,這部分種植體的10年存留率已接近97%,比國際標準的95%的存留率還高。
一位專家給記者提供的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年種植牙顆數僅為12萬顆左右,2013年增長至30萬顆,2016年已超過百萬顆,2017年接近200萬顆,去年接近300萬顆,2011-201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
記者采訪中發現,武漢地區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無論是口腔專科醫院,還是口腔門診,亦或個體診所,都可開展種植牙服務。一位個體診所的醫生坦承,他不會種植牙技術,也沒有相應的檢查設備,但是提供種植牙的公司,會聯系相關醫院進行檢查,并請來有資質專家開展種植牙手術。
采訪中,專家們提醒市民,種植牙有著嚴格的適應癥,不可盲目追風,面對過于低價的種植牙廣告,要理性慎重選擇。
種植牙雖好 但并非人人適宜
種植牙是目前醫學界較風尚的一種牙齒修復技術,成為人們的新寵,不過專家表示,并非人人都適宜種植牙。
人工種植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種”牙齒,而是通過醫學辦法嵌入一顆特制的人工牙齒。種植牙有一枚純鈦金屬制釘子,在牙齒缺失部位把釘子“埋”到牙槽骨充當牙根,經過3個月左右,等釘子與牙槽骨密合后,再將制作好的烤瓷或全瓷牙冠鑲嵌上去。
種植牙有較強的固定性,外形也十分逼真,且咀嚼功能幾乎與真牙媲美。種植牙雖然方便,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合適。專家說,能否種植牙主要看口腔情況,以及個人自身的身體條件,下面幾種情況并不適宜種植牙:比如有嚴重的牙周病;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不能耐受手術的;血糖血壓控制不良,過度嗜好煙酒的;妊娠期患者。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也并不適合種植牙,因為兒童的身體處于發育狀態,牙槽骨、牙齒的變化也比較大,如果種植效果不佳,可能影響身體發育。
牙齒好,才吃得香,睡得好,身體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至關重要。牙科專家提醒,有牙病最好到口腔醫院讓醫生檢查,聽取醫生的治療建議。
為了讓市民能夠了解并加以選擇最優的種植牙專家手術,武漢晚報將推出“尋找江城種植大咖”活動,通過報道展示各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種植名醫的技術及特色,敬請期待。記者唐智峰
唐嘮牙專欄 主持人:唐智峰
丁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