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王妮(婦產科主治醫師、科普作者)有過妊娠經歷或者對產檢有一定了解的女性可能都知道,妊娠到一定程度,每次產檢時,醫生會用專用胎心儀幫孕婦聽胎心并記錄,而聽得到胎心是寶寶存活的標志。妊娠中晚期,在醫院產檢時往往會行胎心監護檢查來排除胎兒宮
作者:王妮(婦產科主治醫師、科普作者)
有過妊娠經歷或者對產檢有一定了解的女性可能都知道,妊娠到一定程度,每次產檢時,醫生會用專用胎心儀幫孕婦聽胎心并記錄,而聽得到胎心是寶寶存活的標志。妊娠中晚期,在醫院產檢時往往會行胎心監護檢查來排除胎兒宮內窘迫的情況。
但胎心檢測并不是只有去醫院才能做,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家用的智能胎心儀,方便了孕婦對胎兒健康狀況的監測。不過,與此同時,有些孕婦卻出現了使用誤區。
那么,有沒有必要買個家用胎心儀呢?家用胎心儀能代替醫院的胎心監護嗎?
聽胎心能聽出啥?
胎心音,即胎兒心跳發出的聲音。聽到胎心音能夠確診妊娠且為活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正常情況下,妊娠6周即可在B超下探到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動。妊娠12周用多普勒胎心聽診儀可以探測到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一般聽診器即可在孕婦腹壁聽到胎心音,胎心音呈雙音,似鐘表“滴答”聲,速度較快,正常時每分鐘110-160次。胎心率在胎動時會發生變化,有時可達180次/分。
家用胎心儀并不能代替醫院胎心監護
胎心儀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超聲波探測技術來完成胎心檢測。目前網上售賣的家用胎心儀琳瑯滿目,價錢從高到低不均。
網上售賣的胎心儀價格差異很大
有的孕媽認為只要每天用胎心儀聽得到胎心,就不需要去醫院產檢,甚至認為醫院胎心監護檢查是可有可無的。
那么,在家里聽胎心和在醫院做胎心監護有什么區別,能不能用家用胎心儀代替胎心監護?
胎心監護,又稱電子胎兒監護,是連續觀察和記錄胎心率的動態變化,也可以了解胎心和宮縮之間的關系,從而評估胎兒宮內安危情況。而胎心儀只是聽診胎兒瞬間心率,無法長時間監測胎兒心率變化,無法確定胎兒是否缺氧。
醫院的胎心監護(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換句話說,胎心監護可以預測胎兒可能存在的缺氧情況,而胎心儀只能判斷是否有胎心。當胎心儀聽到有胎心時,證明胎兒存活,而胎心監護可以及早發現異常。因此,不能用胎心儀代替常規胎心監護檢查。
而且胎心儀可能會制造出讓人緊張的“烏龍”
有的孕婦購買了胎心儀,卻并非次次都聽得到胎心,因此異常緊張,那么,聽不到胎心可能是什么問題?
監測寶寶的更靠譜方法:胎心監護+數胎動
記得我一次值夜班的時候來了個孕婦,到醫院時手上還拿著一個家用胎心儀。見到我后,便說:“醫生,快幫我看看我的胎心儀是不是壞掉了,我在家聽不到胎心了……”
我立即幫她用醫院的胎心儀聽診胎心,仍然聽不到,再行B超檢查,確定胎死宮內。患者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當時便把家用胎心儀摔在地上,大哭:“不可能的呀!你們一定是搞錯了,我昨天早上還用它聽到了寶寶胎心的!”
待她平靜后追問病史才知道,她自從買了胎心儀之后就不規律產檢了,每天早上自行聽到胎心后便正常上班,平時也不在意胎動,但仔細回想起來,近一周胎動減少,尤其是就診兩天,很少覺得胎兒動……
其實,家用胎心儀因為聽診時間較短,無法連續記錄胎兒胎心變化,尤其是當和宮縮并存時,無法及時反映宮縮時的胎心變化。因此它的作用有限,并非是孕期必備之物。
數胎動雖然麻煩,但對于胎兒健康監測簡單有效(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胎動才是孕婦自我監測胎兒安危最簡單、最有效的指標。孕28周以后,孕婦應該每天自數胎動。計數胎動時,孕婦最好用左側臥位的姿勢,精神要集中,以確保測量的數據準確。孕婦應該每天早、中、晚各計數胎動1小時,將3次記錄的胎動數相加后乘4,就得到12小時的胎動次數。注意:若胎兒連續五分鐘內持續動,算一次胎動。胎動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是胎兒缺氧的表現,若12小時胎動少于20次,就有異常的可能,若12小時胎動少于10次,或少于平時胎動平均數的50%,需立即就醫。
很多孕婦說,我們要正常上班,根本做不到每天三小時嚴格數胎動怎么辦?如果真的沒辦法完成每天認真計數胎動,那么一定要定期產檢,定期性胎心監護檢查,除此以外,一定要格外留心胎動情況,若突然覺得胎動較平時明顯增多或者減少外,一定要及時就醫。
綜上所述,家用胎心儀并非必須購買,規律產檢,認真數胎動才是確保胎兒安危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