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些上了歲數的人喜歡留存著當年那些形形色色的票證,比如糧票、油票、布票……這些被稱作“老票兒”的購物票券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盡管看上去不怎么值錢但意義非凡。近年來,“老票兒”的收藏隊伍不斷擴大,一些珍稀糧票甚至賣到了幾千元一套,這令不少手中
一些上了歲數的人喜歡留存著當年那些形形色色的票證,比如糧票、油票、布票……這些被稱作“老票兒”的購物票券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盡管看上去不怎么值錢但意義非凡。近年來,“老票兒”的收藏隊伍不斷擴大,一些珍稀糧票甚至賣到了幾千元一套,這令不少手中有“票”的藏者興奮不已。
“老票兒”作用巨大
曾囊括生活方方面面
被稱作“老票兒”的糧票、油票、布票等票證,是我國在上世紀50至90年代初,實行計劃經濟的產物;雖說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下崗”之后憑著“自身優勢”,很快便跟票證家族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再就業”,躋身中國十大民間收藏之列。
當年票證五花八門,幾乎“囊括”民眾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統歸起來,大致分八大類:糧食、副食、食油、肉蛋、棉紡品、日用工業品、日用雜品、生產資料,每一類有許多種,之下又有許多項。當時,不管買什么,各拿各的證,各有各的票。其中日用工業品這一類,內容甚為廣泛,從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到暖瓶、搪瓷洗臉盆、茶缸、鋁鍋、飯盒、尼龍襪子等,凡跟“日用工業”沾邊兒的全都在內。
“老票兒”在各地叫法不盡相同,如:北京、濟南、青島等地叫“購貨券”,上海叫“專用購貨券”,太原稱“購物券”。由于北京市在上世紀60年代初所印制的購貨券上有“日用工業品”字樣,故而不僅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工業券”,且流行于他地。
盡管稱謂不同,但“老票兒”上均有如下內容:城市名稱、券的張數(上海券面最大額為“伍張”,北京券最大額“叁張”,太原等地多為“壹張券”;之下還有“0.5張”“0.1張”)、發行機關公章、發行年份、“最高指示”(如“抓革命,促生產”“發展經濟,保障供給”“要斗私、批修”等)、襯景構圖;此外,北京市另設“農村購貨券”,在張數字樣下面,均有所轄縣的名稱,如“房山縣”“昌平縣”等。
憑“老票兒”去商店購物,越是名牌商品,要券越多。比如一雙尼龍襪子,國產的收0.1張,進口的收0.2張;而天津產“飛鴿”牌或上海產“永久”牌自行車,以及上海產“蝴蝶”或“蜜蜂”牌縫紉機,則各需一百張;至于小件的上海牌手表、上海產“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要券亦不菲。
“老票兒”以糧票居多
各地糧票差異性大
各類“老票兒”中存世量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糧票。彼時,凡購買與糧食沾邊的東西都要糧票,比如稱一斤糕點,至少要收四兩面粉票(或一斤糕點票)。
新中國發行糧票始于1955年9月,其種類之多不勝枚舉,諸如全國通用糧票、地方流通糧票、軍用糧票、農業糧票、工種補差糧票、菜農糧票、補助糧票、獎售糧票、供給糧票、劃撥糧票、流動糧票等。糧票按糧食品種分,又有面票、米票、細糧票、粗糧票、大豆票及副食、熟食、饅頭、糕點等票。按使用范圍分,上至全國,中有省、市,下到縣、區、鎮、礦、廠、校、團(軍隊)。按使用期限分,最長者達27年,短的僅為1個月;且有的分單、雙月使用。按面值、面額分,大的百斤、500斤甚至千斤,而小的僅半兩(上海、浙江糧票)。各地糧票的票面面積也頗為懸殊:大似兩角人民幣(重慶),小如郵票(上海)。
糧票以祖國各地風光為主要設計圖案,體現出不同地區的特色,諸如延安糧票上的寶塔山、山西糧票上的大同煤礦、內蒙古糧票上的放牧和蒙古包、河北糧票上的趙州橋等。也有些地方糧票構圖簡單,甚至僅為單調的漢字,極易被私印仿制。
稀有糧票價格猛漲
跟風收藏需量力而行
近年來,“老票兒”的價格出現了上漲的局面。以糧票為例,全國通用糧票的1955年“開門票”全套共5枚,面額分別為4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價參考價為每套90元至120元。如1955年11月的北京市糧票“半斤”,品質達到9品的可以賣到100元一張。一套黑龍江地區1955年的開門票,在2000年前后價值也就兩三千元錢,而現在幾萬元都難以買到。
“老票兒”價格上漲,特別是稀有糧票價格猛漲主要是因為我國糧票收藏人數不斷增長所致。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老票兒”收藏愛好者除了中老年人外,還有不少“80后”“90后”,他們的參與,使得此類收藏隊伍不斷擴大,并形成了推動“老票兒“收藏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此外,除了國內收藏愛好者之外,還有許多曾經歷計劃經濟時期、如今具備充足財力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加入到糧票收藏行列,這部分群體不惜高價收購“老票兒”從而助推了這股漲勢。
目前,一些剛入門的藏者開始追逐稀缺“老票兒”,從而落入造假者的圈套。對此有專家提醒,收藏還是應參考自己的財力量力而行,先收集那些比較容易收藏、大多數藏友都有的票券,沒必要過于追求孤品和珍品。
已停止使用、退出歷史舞臺的“老票兒”,它們不像郵票和人民幣等藏品那樣本身有著實際的面值和使用價值,現在糧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本身所含有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欣賞價值之上。因此,業內專家提醒藏家面對糧票收藏要保持一份單純,不要對“老票兒”抱有過大的升值期待和投資盈利的想法。
劉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