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寫在前面:遛娃并不稀奇,但是這位廣州的媽媽,從孩子會走路開始,幾乎每周都帶孩子出去玩,每個周末“不是在玩,就是在去玩的路上”,如今孩子已經是11歲的少年,10年來,母子倆幾乎走遍了廣州各個大小公園、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如果你坐標廣州,
寫在前面:
遛娃并不稀奇,但是這位廣州的媽媽,從孩子會走路開始,幾乎每周都帶孩子出去玩,每個周末“不是在玩,就是在去玩的路上”,如今孩子已經是11歲的少年,10年來,母子倆幾乎走遍了廣州各個大小公園、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
如果你坐標廣州,那么這篇文章對你極度友好,你將收獲一份非常詳實的廣州親子游玩指南;
如果你不在廣州,我們也建議你收藏,去廣州時也許用得上。
無論是誰,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的蠢蠢欲動的心,五一小長假馬上來了,快帶孩子玩起來吧!
01
/
為什么帶孩子玩?
現在有個名詞,叫“遛娃”,雖然細究有點不雅,不過可以理解,這個詞方便概括。
我家男孩子11歲,目前就讀于廣州某公立學校五年級。從能走路開始,我幾乎每周末都會帶他出去玩,可以說“每周末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大概算算也快有10年的遛娃史了。
遛娃不新鮮,媽媽們都會做,但是每周都出去,還堅持了10年,如何能做到?
這是童書媽媽編輯給我提的問題,我想了很久,甚至回想到我和我妹妹的童年。
我們幼小時候,大約3歲就開始隨長輩出行,這些經歷讓我們長大后都能自己有膽量去陌生的異國或工作或游玩,對完全不同于我們的人和風俗能理解和尊重,所以,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論遠近。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緣由推動我必須堅持,那就是孩子的視力問題。
其實沒做媽媽前幾十年,基本上宅家居多,因為喜歡抱本書看一天不吃不喝都行,父母遺傳+自己不知道注意所以高度近視就是伴生品種,找了個老公也是家族都是容易近視的主。
孩子入幼兒園前體檢查出一只眼視力只有0.2,真把我嚇著了,除了到處查資料,帶娃看醫生外,努力增加孩子在戶外的時間也是必須的選項。
一晃7年多過去了,我們視力剛剛查過,一只眼睛75度近視,一只正常,尚且還不用戴眼鏡,希望能繼續努力保持。
其實,我是個簡約式(懶+沒啥錢)媽,從孩子很小時就考慮怎么能兼顧玩,安全,和我自己的自由解放開心,當然還得看著預算來。
接下來我就分享下我的10年遛娃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2
/
10年遛娃經驗分享
一、從身邊資源開始
孩子較小(幼兒園前)的這段時間,我的目標很明確,方便、就近、孩子開心大人也不累。
1、自己家小區的兒童游樂區。
時間自由成本最低,而且小屁孩很小的時候確實世界對他來說就從身邊開始就好了。
當時是住在華南碧桂園,里面村巴設置得還可以,方便帶孩子出入小區游樂區。
另外,朋友家小區的兒童游樂區————身邊有資源為啥不利用起來呢?約上小朋友一起玩,本著資源共享絕不浪費的精神呼朋喚友走起來。
2、還有家邊上的公園。
天河公園去得最多,里面湖邊林蔭道走一下,拿食物喂魚喂鴨子,看林中湖上的鳥,還有草地上跑一下,去廣場和小朋友追逐,都是小小BB很喜歡的,而且推著童車也方便,老人也不累。
珠江邊也是廣州天然的推車遛娃的好去處,沿著江兩岸也有珠江公園和會展公園,自從有軌電車的開通,我們基本每個站點都多次去過,建議家有小BB可以考慮,因為太適合推嬰兒車逛了。
▲珠江邊打水漂
孩子大點還可以騎行,從水博會、親水公園、琶醍啤酒博物館風情街一直逛到廣州塔,再往前二沙島,搭著專門走江邊的公交線路珠江兩岸游也是很舒服的。聽說以后還有珠江步道,好盼望快點建成。
大夫山森林公園更是個寶地,我們一直一直去玩了許多年到現在還不斷去。可以說滿足從小到大的各種玩樂需求。
小時候有專門的兒童游樂區,大點可以放在兒童座上帶著孩子騎自行車,孩子再大點就能自己騎車了,租幾臺車一起騎,現在身高夠了,可以騎山地車去跟著團隊的小伙伴們,由教練帶著不斷升級挑戰山地的難度高的路。
▲大夫山森林公園里騎行與自然觀察
大夫山的風景每個季節每種天氣都有不同,干旱的時候去落羽杉林里看露出來的落羽杉,原來藏在水下的那一節樹干現在露出地面格外的粗胖,原本就露出水面的那段筆直筆直的直沖云霄;
在杉樹邊還有長長的草叢,游人一多,草踩倒了伏地一大片,但也蠻好,軟軟的,孩子可以毫無顧忌地在上面打滾,一邊還順帶欣賞拍婚紗照的各隊新人。
百度一下:落羽杉又名落羽松,四季葉色變化明顯,特別是秋冬季羽片變成暗紅褐色,極美麗。哪怕現在搬家到很遠的地方,我們也時不時跑去參加團體活動。
二、社區、公辦機構、公益機構
隨著年齡增長,幼兒園階段,我發現孩子向外探索的需求增長了,同時最費媽的階段也開啟了,畢竟我們是講德智體美勞都發展的家長(其實是虛榮心作祟,覺得自己娃哪哪都是天才的階段)。
為了方便搜索信息,當年我集中關注多個網站,比如廣州媽媽網,本地寶,攜程,去哪玩等,當然也不能錯過各種團購旅游網站,想當年的百團大戰我也是見證的消費者之一我驕傲我容易嗎?搜索一下,里面其實有不少可以用的信息。
現在因為各種媒體的出現,可以搜索的渠道又多了無數,甚至抖音現場視頻都有,很方便,愁的反而是選擇太多難下決定。
這個階段的孩子求知欲開始很強了,那么有必要尋找細分、內容豐富的節目來讓孩子參與。
對!沒錯,你沒看錯,社區活動也是有適合帶低齡娃參與的。你身邊的居委和社區服務組織,比如婦女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也會時不時有活動發布,只是活動的設計和知識量就得家長自己先做好功課了。
▲小區業委會組織孩子們定期進行小區環保小衛士活動,撿小區里的垃圾
感謝廣州市的德政,很快開啟了廣州市內幾大兒童公園而且是免費,我們一一打卡,總結下來孩子最喜歡:
海珠兒童公園:
里面有可以任意撒歡的戲水池,很大很大的沙池和玩沙的小亭子小桶,可以挖超大的地洞和城堡,還有攀爬的繩梯,設計感很好的大滑滑梯,以及可以挑戰自我的小飛索,草地足球場可以飛奔,無一不是正在長身體的男娃的最愛,我們去了N次。
廣州兒童公園:
也是值得一去,攀爬架、秋千區、賽車區、輪滑區,都可以消耗皮孩子的旺盛精力,現在公園組織的活動也不少,公園門口還有圖書室和活動室,我們有機會就在公眾號上報名,孩子也增長見識,鍛煉膽量。去年國慶就參加了好幾次志愿者活動,小朋友感觸還是蠻多的。
海珠濕地公園:
里面的自然學校很成功地讓孩子來了還想再來。插秧割稻、觀鳥、夜探,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我們參加割稻子活動后,某天在藝術課上孩子回憶并畫出了他心中的景象。這幅畫也入圍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繪畫作品類別初賽,也是意外之喜。
▲兒子作品《稻田》,入圍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繪畫作品類別初賽
也是孩子最愛之一,雖然夏天氣味難忍,不過孩子不怕有啥辦法,多次打卡圣地。
除了自己來逛,還有動物園組織的各種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做過粽子喂河馬,夜晚靜靜地去探望睡眠中的動物,這可是和白天非常非常的不一樣,去了才知道斑馬的膽子是非常的小,一點點光會讓它炸毛,有動物晚上還走來走去更活躍,樹上的貓頭鷹也讓孩子們找了半天,吃棗子的果蝠趴在樹上,大家都看到了但不能嚇唬它,怕驚嚇壞了它,夜晚的植物也不同白天,收攏了它的葉子,只有早晨才張開。
廣州美術學院:
每年廣美本科生畢業展和研究生畢業展都值得一看,平時也時有值得一看的藝術作品展覽。2016年的初接觸直接影響到一個娃今年的高考選擇鎖定了廣美,祝她心想事成。
▲觀看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畢業生作品展
星海音樂學院:
開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時,那一年星海音樂學院策劃了各地多國藝術家交流項目,我們也深受其益,免費欣賞到了好多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孩子特別喜歡聽小提琴的演奏,低年級的男孩能堅持安靜地聽完古典音樂演奏會。
接著的幾年,我們還找到了廣州星海音樂廳外每年舉辦的草地音樂會,廣州文化館的音樂會,廣州圖書館的雅村組織的音樂欣賞會。每年的廣州藝術節惠民劇場,都讓我和孩子樂在其中。
廣州市助勵社:
設計的南園居社區環保探索家活動很有心,幾次課程下來,孩子認識了很多小區里的植物,并且在多年后回頭溯源,孩子對身邊植物有意識去認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南方閱讀公益基金會:
長期有小朋友的閱讀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購書中心等多處都有開展地點。
我們跟隨著聽過很多繪本故事,參觀了莫里斯的畫稿展,和孩子最喜歡的鴿子合影,還有機會獲得了曹文軒先生的親筆簽名書,讓娃興奮了許久,在老師讓推薦最喜歡的書的時候,孩子寫下了一篇《草房子》的讀后感推薦給他的同學們。
▲南方閱讀公益基金會組織的活動,與最愛的繪本形象合影
開FUN課:
廣州第二少年宮還有個很特別的公益組織,就是開FUN課,長期組織公益的課程和活動,創造機會讓殘障小朋友和正常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一起勞作,一起去公園博物館參觀游覽。
我覺得讓孩子有機會認識到不同的人生是一件很好的事,他會學習到如何和不同的人相處,并且能更多地理解不同狀態下的生活。
我的孩子從一開始的抗拒、不理解,到現在能接受和殘障小朋友相處并可以盡力幫助他們,目前在參加“口述影像”的公益課程學習,作為志愿者服務視障人士。
▲開FUN課的“口述影像實驗課程”
女童保護廣州心暖花開團隊:
這個團隊也有不少社區和學校的活動,讓小朋友增強保護自己的意識,遠離性侵。這是孩子成長路上不能缺失的一課。
每個月都有活動,并且每年還會組織科普大活動的各種展覽,雖然不是每個參展單位都適合低齡孩子,但對于小朋友的初級科普啟蒙還是可以的。
一般都有3~5條線路,報名抽簽,適合一家親子出游,學習科普知識同時還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感情。適合家有幼兒老人的,不累又好玩。
讓我很驚奇的是,孩子對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記憶美好,可能是里面描述人類對美的孜孜以求,并不斷創新,還有新科技的展示,誰不喜歡這么香香美美的東西呢?
陳李濟中藥博物館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里面用雕像展示了各種中藥材的制作過程,藥丸的封裝保存也讓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感嘆古人智慧。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讓我們知道了哪些蘑菇是有毒的,哪些對人體很有益,還在顯微鏡下觀察了洋蔥的細胞。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的課程讓我們知道了怎樣利用植物來保護城市的環境,又怎樣利用天敵來保護對環境有益的植物。
有上百個地點供選擇,光是閱讀科普地點說明都漲知識了,原來有這么多行業能帶孩子去探索。
我們前后去了很多個點,比如去廣州市氣象協會了解如何觀察雨水臺風,什么情況發布黃色預警信號、紅色預警信號,市民需要注意什么。
▲科普一日游之廣州氣象局
在廣東科學中心看科普電影學習心臟復蘇急救,到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品嘗有名的華農酸奶,做調配色素和食品添加劑的小實驗,太好玩了,小吃貨的最愛,我也學習到了怎么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標簽。
最讓小家伙得意的是,一次我們去了中山大學的生物標本館,當天意外的是只有我們一家觀眾,導覽的大學生姐姐很詳細地帶著孩子一點一點看了各種生物標本,還耐心地聽著他拿剛剛看完的兒童百問百答里的知識現炒現賣拿來討論恐龍的歷史,生物的起源年代,詢問標本的制作,我在邊上聽得汗都要下來了。
廣州市少年宮的課程,細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老師們動了很多腦筋在課程的創新設計上,并不都是簡單的課外輔導,我接觸過的有美語戲劇課,孩子0基礎啟蒙,在簡單劇情里學會唱和表演,雖然是大班制,但啟蒙階段很可以了。
還有甲骨文課雖然只上了短期課程,但孩子課后呈現感覺不錯,其他的創新課程還有不少,只可惜我們沒中簽無法體驗,比如讀者劇場、車模、建筑模型,這些都是一位難求。
另外每周六日,廣州的第一少年宮和第二少年宮都有豐富活動,有的需要提前預約,有的現場報名先到先得。第一少年宮的匣科學,第二少年宮的廣場英語小游戲,座駕精靈,特別的聯合活動周,和必勝客辦小小美食家活動等等不一而足。
▲少年宮,參加廣汽豐田的座駕精靈活動, 學習汽車安全等相關知識
孩子玩得最嗨的是上了舞獅夏令營,由非遺傳承人親身教導南派舞獅的歷史和舞動基本步伐,我們也體驗了把以前只能在黃飛鴻電影上才看得到的南派舞獅。還見識了廣州的幾家傳統拳館。還有皮影戲的課程也看得好有意思。
廣州圖書館:
最愛,不用說繪本館,不用說影音室,就每周常設的玩具圖書館我們就一直報名到8歲,一下課就飛速沖過來,那段時間我的手機時鐘長期調好搶名額,每到周五孩子翹首以待,還有形式豐富的少兒繪本講座、各種手工活動、各種科普小展覽,地下負一層雅村組織了各界各色的人來開講座、音樂會、藝術欣賞會。
圖書館還不斷有知識科普講座大電影,后面開設的紀錄片館,時不時舉辦畫展書法展科技體驗展等等,我們就仿佛進入了寶山,哪個都想看,只恨沒多長幾個分身。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活動層出不窮,只是可惜離家稍遠,參加次數不多,但也是蠻好的。我們參加過非常有趣的講座,由一位自然愛好者講他在非洲大草原的探險,孩子聽得眼都不眨,聽完后直接在圖書館里找相關的繪本又看了半天。
其他各大圖書館也有不錯的活動,比如科技圖書館的科普活動,海珠區圖書館的小朋友繪本小劇場,我們因為路程時間的原因沒能選擇長期參加也是很遺憾的。
一開始是找些低齡孩子可能會喜歡的去看。
廣東省博物館肯定當仁不讓是第一選擇,地下的生物館看恐龍骨骼還有動物標本,地上的礦山館看各種漂亮的石頭,我們看了又看,還有無數的新展覽我們不斷打卡,慢慢發現如果能有意識地跟著有趣的講解,會感受好太多。
▲廣東省博物館俄羅斯珍寶展
于是孩子幼兒園中班,我報名了各種博物館的活動,帶著孩子聽導覽,平時也給孩子聽各種歷史成語故事和科普小知識,到孩子幼兒園大班時候,他已經聽了不少,孩子的認知已經可以接受復雜一些的課程了,媽媽的知識儲備還有簡單的講解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了。
選擇一番后就直接報名了一堂studio的博物館課程,跟著老師的課程走,我們也一路去了許多個展覽,廣州美術館,時代美術館,廣州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粵王宮博物館……孩子從此開始了詳細關注中國古代歷史的愛好。
▲南越王宮博物館花園小溪遺址
城市周邊的舊廠房改建的創意園,有歷史感的沙面,東山老房子也是遛娃不錯的選擇,大的商場,比如正佳廣場,每逢節假日,也會有各種吸引小朋友的節目,比如海洋館課堂和雨林館課堂,我們還參加過魔術訓練營扮演小丑變魔術,一連學了好幾天,還上臺表演魔術給家長看,這些變魔術的服裝和道具,孩子還寶貝得不得了,有機會就拿出來顯擺給來訪的朋友看他變魔術。
三、戶外
1. 身邊的戶外
最簡單的戶外就在小區里,草地里的非洲大蝸牛,小路上有時看到蛞蝓,蚯蚓也時不時出來一下,不介意的話馬蜂也經常飛來可以隔遠點認識一下。
樹上的鳥去跟著老師觀鳥幾次后,孩子就能知道廣州這里常見的幾種鳥,烏鶇,紅耳鵯,白頭鵯,遠東山雀。
自從跟著老師認識了下身邊社區的植物后,我們自己小區的植物也能認出幾種了。
疫情期間,小區的樹和草都非常茂盛,鳥的數量劇增,只是可惜,可能廣州附近吃的東西太多了,放吃的在陽臺居然無法誘惑到鳥兒來近距離觀察。
2. 周邊的戶外
各種公園之旅就不用多說了,每個公園也有相應的各種自然團隊在里面活動。
廣州動物園長期有大講堂,海珠濕地有自然學校,天河公園里也長期有帶隊觀鳥和玩無線電定向的團體,華南植物園有專門觀鳥觀植物的定期活動,白云山鳴春谷和剛建好的喵喵昆蟲館也很不錯。
只要多留意,就能找到。
▲天河公園里正在無線電定向的小朋友們
3. 跟戶外有關的課程和活動
孩子年齡大了之后,我們也報過一些戶外的相關課程,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專業的自然老師,這些課程能讓孩子有很多新鮮的體驗,并且收獲不少專業知識。
體驗過壹航教育的爬寵課,孩子麻著膽子摸了石龍子和玉米蛇,還讓睫角守宮和豹紋守宮爬到自己的手臂上和手心,海洋小生物課近距離觀察了海星和海膽,也跟著喵喵蝶園的老師觀察起了蟲子,陸續養過4只獨角仙,做過楸甲的標本,還意外跑龍套入了鏡,《小小少年》紀錄片里第三輯晃了個身影,沒能像殷然那樣愛上蟲子,只是邊養邊問老師,終于能養成功一對獨角仙交配產卵,對自然的興趣是有一點的,起碼沒那么害怕蟲子了。
還選擇了童道自然的長期課程,從騎行到徒步,從自然觀察到人文行走,其中徒步和騎行尤其得到孩子的喜愛,為了能去玩,哪怕平時喊腳痛的也說能忍了。
騎行大夫山,春天去看荷花池滿池的荷花,小雨初起時候騎車到橋上,看見遠遠的湖的那一邊,樹林和山都藏在霧里若隱若現。
而大雨滂沱時正騎行到半路,發現前面的路和山也隱藏了大半,騎行小伙伴們已經不見背影,上坡的艱辛和下坡的酸爽,有小騎友們的相互比拼和打氣,還有孩子推車過泥地時踩了滿腳的泥大叫被教練蚯蚓坑了,收獲一片笑聲。
徒步也是不斷地發現,教練帶著不走尋常路,就像古代采藥人一樣爬山,真正地爬,然后,一座一座山,每次爬都有點不同的新意,或晴空萬里,或小雨拂面,或爬到一半雨勢加急只能找地方暫避,或艷陽高照,雖然在樹林里仍然從樹葉縫隙里煎烤著我們。
但是孩子們全然不顧,照舊往前行,翻山越嶺,見到大石頭就想挑戰攀爬,見到伏倒下的大樹也想當平衡木來走一下,隊伍后的家長們就開始發揮作用了,有人做保護,有人拍下有趣的鏡頭或視頻,有人只鼓勁,有人自己上陣做示范爬上大樹。感覺原來陪著孩子來探索自然的家長們也都有一顆童心,教練也是一有合適就上樹。
一次徒步牛頭山,初夏季節,山里氣溫咋暖還寒,孩子們走到一大半路的時候發現了一條溪流留駐形成了個小水潭,歡呼雀躍,教練帶頭跳進了水里,孩子們也一個個忙不及地甩掉鞋襪撲下去了,山里的水涼涼的,上游清澈見底,下面的被孩子們攪得渾濁起來,不過一點都不影響他們戲水,有的搬石頭來隔段一處溪流的去路,有的用撿來的竹管將上游的水引入另外一條道,總之各有各玩。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教練叫起身下山,趕到山下給孩子擦干換了衣物,本來還擔心會不會有點受涼,但是真的應驗了,我們是大自然的孩子,生活在宇宙的搖籃里,全部孩子沒一個感冒的,連噴嚏都沒一個。
以前一直深受過敏性鼻炎困擾,有點起風就噴嚏連連,居然很順利地沒啥事。
大自然在療愈我們。
03
/
我們收獲了什么?
走過的路,看過的景,孩子都還很能記得一些,比我預期的要多得多!
哪怕當年年紀小好像忘記了,但多年后,看到類似的圖片或翻到舊照片,都會像穿珠子一樣,慢慢有一些回憶在他腦海中浮現。
多年玩耍下來,很直觀的好處就是,孩子不怵寫作文,他的日常生活和觀察經歷起碼在小學階段給予他很多素材的積累,就算卡殼了,稍稍引導一下,能很流暢的寫出很多。作文平時考試一般扣1~2分,還主要是因為他的字寫得太丑還寫錯而扣分。
膽子練出來了,不怵現場發言,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學著做PPT 完成老師要求的給同學們講文字的起源,成語背后的故事,還有競選演講,參加校內藝術節上臺表演英語戲劇。
因為看得比較多,玩得也不少,閱讀也喜歡很多題材,家里訂的雜志是他自己選擇的小哥白尼的趣味星球和軍事科學,男孩的冒險書反復看了好多遍。
對于我來說,陪著孩子這么多年,也收獲很多。一起看,一起玩,一起討論,不知道就和孩子一起查資料,分享他的喜悅,安撫他的失落,春花秋月皆是景。
陪伴的同時,我也不斷地思索不斷地修正,能借鑒的就拿來主義,不適合的就舍棄,養育孩子也讓父母回爐再造,與孩子共同成長,享受當下的每一天。
END
作者:汪化泉,陪娃四處逛也發現自己蠻享受背著背包看世界,愛看藝術展也喜歡充滿煙火氣的美食博覽會,愛聽音樂會也喜歡熱鬧嘈雜的廣州花街,人生是個不斷發現的過程。
編輯:曉理
值班編輯:sissy、幾禾、小小
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