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目前基本實現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移動支付、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網上購物等等,不過,這一切都要基于互聯網。只有連接WiFi或者移動數據,我們的手機才能進行一切操作。目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目前基本實現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移動支付、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網上購物等等,不過,這一切都要基于互聯網。只有連接WiFi或者移動數據,我們的手機才能進行一切操作。
目前,中國通信市場有且只有三大運營商,分別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它們近乎壟斷了整個通信市場,各自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移動是最早出現且用戶數量最多的一個通信運營商,用戶數量一度達到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總和,它的地位更是堅不可摧。
然而,由于不平等對待用戶、頻繁騷擾用戶、套餐資費昂貴等一系列因素,中國移動受到了一些用戶的吐槽。因此在有關部門實施攜號轉網政策的時候,大部分用戶選擇了攜號轉網,這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中國移動的地位。
為了避免用戶數量的大量流失,中國移動進行了一番整改,并且推出了三大特權。一是五星級特權,二是免費領取流量特權,三是性價比高的流量套餐。對于中國移動而言,當務之急則是想方設法的穩住用戶,可能需要推出各種5G優惠套餐,可能需要給一些使用時間較長的用戶提供“特權”。但是,一切似乎收效甚微。
根據中國移動2021年的業績報表顯示,雖然中國移動的5G套餐用戶ARPU一直很高,但是沒有提供大量的營收,最終的結果無疑是令人失望的。反之,由于中國移動在5G方面投資了大量運營成本,導致公司的利潤無法得到相應的增加。
雖然營收與同期相比增長了10.4%,但是凈利潤增速與同期相比下降了一些,只有7.7%。要知道,中國移動為了節約成本辭退了大量員工,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就有2萬名員工離開。即使這樣,中國移動的凈利潤增速依舊無法超過營收增速。
如果中國移動沒有在5G方面投資大量運營成本、人工成本,可能不會面臨這一結局。迄今為止,中國移動建立的5G基站已經超過了70萬座,累計花費了2400億元。相比建立300萬座4G基站需要花費4000億元,可以發現4G基站的建設成本只有5G基站的2.4倍。
由此可見,建立5G基站不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還要投資大量資金。5G基站的建設成本是一次性支出,這一龐大的運營成本令人頭疼。對于中國移動而言,令人頭疼的不止是人力、物力的投資,更是電費的消耗。
根據中國移動公布的上半年能源費用顯示,中國移動建設的5G基站花費了243.42億元電費,預計一年的電費需要500億元。相比5G網絡實現商用的前一年電費320.32億元,可以發現5G網絡的電費已經達到了實現商用之前的5倍左右。
面對這一居高不下的電費,三大運營商不得不在閑暇之際暫停使用5G基站,避免電費的大量消耗導致公司的運營受到一定的影響。相比4G網絡,5G網絡擁有低延時、高速度、高傳輸效率等優勢,它的傳輸效率達到了100萬個設備/平方公里。
不過,5G基站的建設對于環境的要求十分嚴苛。首先,我們需要確認5G基站的選址,因為5G信號的接收需要連接衛星,為了避免5G信號的接收受到阻礙,5G基站的選址一般選在容易安裝接收設備或者視野開闊的場所,周邊不能存在發射源、強電磁場等等。
其次,5G網絡對于基站機房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合適的溫度、適度、潔凈度。為了避免通信設備出現故障,如果基站機房內部的運行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那么需要優化基站機房的環境。為了滿足通信設備的運行條件,我們一般采用溫控措施,這樣才能避免設備散熱、熱傳導、熱輻射導致基站機房的溫度不斷提高。
最后,需要滿足冷卻環境系統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機房環境節能的核心都在冷卻系統,冷卻系統主要采用工業空調,變頻技術通過變頻設備調整空調的供電效率,利用銅鼓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壓縮機的運轉速度,從而達到控制室溫的效果,這樣可以確保空調的使用壽命不受影響。
除了這一方式,我們還能通過自然環境實現散熱、降溫,利用空氣質量、能量的交換規則,轉移基站內部的熱量。隨著5G網絡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中國移動的利潤增速不增反減,甚至低于營收的增長速度,導致中國移動的業務發展受到了阻礙。
雖然這是中國移動的哀傷,畢竟投資了大量資金沒能得到相應的利潤,但實際上,中國移動依舊需要進行整改,優化自身的服務質量,否則無法得到廣大用戶的支持。對于用戶們而言,中國移動依然不是最好的一個通信運營商,它還存在以下三大缺陷。
其一:用戶吐槽中國移動的5G套餐資費十分昂貴,幾乎每一個套餐都要百元以上。相比以往的ARPU,5G套餐資費是它的兩倍。由于5G套餐的資費十分昂貴,因此大部分消費者選擇不更換。
即使原有的套餐十分“坑人”,消費者也是抱著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堅決不換套餐的態度。畢竟一旦更換5G流量套餐,可能無法繼續使用價格較低的4G流量套餐。
其二:5G網絡的用戶體驗十分差勁,大部分消費者在使用5G網絡的時候,經常出現5G信號不穩,數據無法正常傳輸的現象。面對這一現象,一些消費者選擇停止使用5G流量套餐,一些消費者甚至停止了5G手機自帶的5G功能。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使用5G通信網絡的用戶只有3.55億,它在5G流量套餐的占比只有50%左右。簡而言之,使用5G網絡的手機用戶只有5G流量套餐的一半,甚至低于5G智能手機的銷量。
其三:5G手機的價格十分昂貴,導致大部分消費者不愿購買。雖然2021年全國的5G流量套餐用戶超過了七億,但是沒有購買5G手機的用戶達到了2.4億。此前,智能手機市場十分流行的國產手機——小米品牌超低價的4G紅米9A,即使是在5G手機處于熱銷階段,紅米9A的銷量一直居高不下,說明了中國消費者十分渴望低端智能手機。
正是這樣,中國消費者對于5G智能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小,甚至不再購買5G手機。不過,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是否使用5G通信網絡,但是需要注意,如果選擇使用5G網絡,那么你在進行一切上網操作都是使用5G網絡。因為5G網絡的覆蓋范圍依然十分有限,信號可能不是很穩定。
那么,手機右上角出現的5G標識能否提高上網的速度?這一問題其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5G網絡的上網速度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響,包括時間、地點、使用網絡的數量等等。不過,一些更換了5G智能手機的用戶表示,5G網絡的上網速度明顯超過了4G網絡,但是可能離不開心理作用或者手機的配置。
因此,5G標識不能證明上網的速度得到了提高。如果想要享受網速更快的移動網絡,我們可以開通5G流量套餐。不過,用戶想要使用5G網絡需要滿足運營商的三大條件,一是使用5G智能手機,二是周邊覆蓋了5G通信網絡,三是開通了5G流量套餐。
只有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我們才能享受5G網絡提供的一切服務。為了穩住老用戶,中國移動推出了一個128元/月的5G流量套餐,相比中國聯通、中國電信129元/月的5G套餐,中國移動的5G套餐算是比較便宜。不過,通信運營商經常推出一些優惠活動,大部分用戶都能享受最低七折的5G套餐。
就像中國移動,一些地區88元/月就能享受原本89元/月的5G套餐,這一套餐包括全國流量30GB。相比中國移動89元/月的20GB全國流量套餐,這一套餐的流量價格明顯比較便宜,但是依然有人認為中國移動的5G套餐資費十分昂貴。為此,中國移動感到哀傷。
那么,未來5G套餐會降價嗎?有關部門召開了關于5G網絡服務的電話電視會議,會上安排了階段性的工作,包括實現5G通信網絡的建設、擴大5G網絡的覆蓋面積、提高網絡的供給能力、鼓勵用戶更換終端產品,都是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
隨著有關部門的不斷助力,中國市場的5G手機銷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與同期相比增長了52.9%。不僅如此,中國移動應該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5G資費的優化,并把套餐資費設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樣才能吸引用戶們的眼球。
不過,這不意味著5G套餐資費將會出現大幅降價,可能還要等待大部分流量轉移至5G通信網絡,5G套餐資費才能得到明顯的下跌。為了鼓勵用戶們購買5G手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只能選擇上陣,大規模的推銷5G手機,并且提供了一定的補貼。
但實際上,三大運營商早在2014年就拋棄了自身的手機銷售業務,并將這一業務交給市場進行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雖然中國移動2021年的手機銷售業務賺取了968億元,但是拋開運營成本、人工成本、補貼等等,中國移動可得的利潤只有8億元,凈利潤只有0.8%左右。
如果按照這一趨勢持續發展下去,中國移動的各項成本不僅不會增加,反而呈現下降趨勢。基于5G網絡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三大運營商的興致開始低落,甚至有些萎靡不振。畢竟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移動建立的5G基站只有70萬座。
回顧4G通信網絡,第一年建成的4G基站就達到了70萬座。面對這一局面,三大運營商只能共同探討,尋找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總結
基于5G通信技術,我們的上網速度越來越快,網絡的質量越來越高,但是5G套餐的資費十分昂貴。正是這樣,用戶們一直在吐槽中國移動,但實際上,中國移動的哀傷可能沒人理解,因為5G基站的建設花費了大量資金,但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利潤。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嗎?
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