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鱷龜(Chelydraserpentina)又被稱為小鱷龜、擬鱷龜、蛇鱷龜、美國蛇鱷、咬龜,是一種大型的淡水經濟龜類,屬于鱷龜科-鱷龜屬,原產于中美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西北部。鱷龜在原產地的分布非常廣泛,從加拿大南部一直到洛基山脈的邊緣都
鱷龜(Chelydra serpentina)又被稱為小鱷龜、擬鱷龜、蛇鱷龜、美國蛇鱷、咬龜,是一種大型的淡水經濟龜類,屬于鱷龜科-鱷龜屬,原產于中美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西北部。鱷龜在原產地的分布非常廣泛,從加拿大南部一直到洛基山脈的邊緣都有分布,大致可以分為4個不同的亞種。
▲▲鱷龜的背面觀與腹面觀
1996-1997年,鱷龜由浙江省海寧市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引到了國內,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龜類養殖品種。其實,鱷龜可以分為大鱷龜和小鱷龜,它們兩者并不是同一個物種。大鱷龜性情非常兇猛,養殖風險高,因此很少有人養殖,我國目前養殖的基本都是小鱷龜,簡稱鱷龜。
認識鱷龜——鱷龜的養殖生物學
鱷龜以強悍的戰斗力著稱,尤其是大鱷龜,一口咬下去就有450公斤的咬合力,比非洲成年雄獅的311公斤以及大白鯊的314公斤都要強悍。不過,鱷龜沒有牙齒,也不會撕咬獵物,它唯一的武器就是用堅硬且鋒利的角質喙死死咬住對方。無論是大鱷龜還是小鱷龜,它們在自然水域中都不存在任何天敵,因此千萬不要隨意將鱷龜放生,否則會對生態產生很大影響。
▲鱷龜的頭骨結構
從體型上看,大鱷龜的背甲最多可達80公分,體重達100多公斤,小鱷龜的背甲最大也能達到60公分。此外,鱷龜的捕食技巧也非常有意思——它會靜靜的伏在水底,把嘴張得很大,緩緩搖動舌頭上的肉突,以此來引誘魚蝦進入口中,然后迅速閉嘴吞咬。
鱷龜的生存水溫為1~38℃,但只有當溫度高于18℃時才會正常覓食。研究表明,鱷龜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8~30℃,水溫一旦低于12℃就會進入淺度冬眠狀態,低于6℃就會進入深度冬眠狀態。因此在鱷龜的養殖過程中要將溫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這是提高養殖效益的關鍵。
在我國人工養殖的所有淡水龜類中,鱷龜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具體表現為雄龜生長速度快于雌龜。在我國長江流域,孵化出的鱷龜當年體重可達50~100克,2年后可以達到500~1300克,3年后可達1500~2500克,4年以后,鱷龜的生長速度會顯著下降。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的生長速度會大大加快。
那么,鱷龜的養殖有哪些特點呢?
鱷龜出肉率高,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是非常有名的高檔食用淡水龜類。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鱷龜的適應性強,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容易繁殖,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與中華鱉非常相近,但是生長速度要明顯快于中華鱉。
經過20多年的摸索,目前國內鱷龜的養殖技術日漸成熟,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鱷龜養殖業已經過了炒作的初級階段,價格也已經理性回歸到了正常水平。總體來說,鱷龜是一種很有養殖前景的淡水經濟龜類,很可能像中華鱉一樣通過池塘養殖走進千家萬戶。
鱷龜的人工繁殖:仿生態、無公害
每年的4~9月是鱷龜交配繁殖的時間,6月達到產卵盛期。雌雄鱷龜一般在傍晚時分交配,產卵則在后半夜進行。雌性鱷龜一般會選擇在安靜隱蔽、保溫保濕效果都很好的沙地產卵,產卵前會將頭部從水中伸出頭來探望,確認沒有危險后再爬上來產卵。
▲鱷龜卵
雌性鱷龜每次產卵大約15~30枚。之后,像絕大多數龜類一樣,雌鱷龜會用沙土蓋住洞口,用身體壓實沙土后離去。每一枚鱷龜卵的重量約在7~15克之間,55~125天后,小鱷龜就會破殼而出。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孵化溫度是決定初生鱷龜性別的關鍵因素。當溫度低于20℃或者高于30℃時,孵化出的鱷龜均為雌性,孵化溫度介于22~28℃時,初孵鱷龜均為雄性。
研究表明,鱷龜的初次性成熟時間大約在3~4齡,而且3~6公斤之間的鱷龜繁殖力是最強的。選擇好雌雄親本鱷龜后,在春季進行集中培育,每10平方米的水面可以放養3只成年鱷龜,1雄2雌或者3雌。在此期間保持良好的水質及營養供應,這樣一直養到6~7月份,鱷龜就會自然交配產卵。
在鱷龜的產卵季節,養殖場每天要安排專人檢查龜卵并做好標記,第2天挖取龜卵后轉移到孵化箱中,箱底放5cm厚的粗沙,粗沙之上再覆蓋5cm的細沙,將受精的龜卵放在細沙上擺好,最后再加上保護蓋即可。在適宜的孵化環境下,65~75天后即可以孵化出稚龜,孵化成功率一般在90%以上。
鱷龜的養殖管理:6大要點,步步為營,是決定養殖效益的關鍵
養殖池的選址要選擇避風向陽、地下水源充足、環境安靜的地點。養殖池設計成水泥結構、東西走向,每個池塘的面積控制在400平方米,深度為2米左右即可。為了防止鱷龜的皮膚被水泥等硬物擦傷,池底要鋪設一層10~20cm的軟泥,這也是為了仿照鱷龜在自然條件下的生長環境。
養殖池塘建成后,要用濃度為150mg/L的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連續浸泡7天。7天之后,生石灰的毒性就會基本消失。雖然鱷龜本身不易發病,但是徹底的消毒能夠降低養殖風險,為鱷龜的健康生長營造出一個清潔的環境。
養殖鱷龜所用的料臺一般由80厘米×80厘米的大規格瓷磚拼接而成,料臺與水面的夾角為30度,長5米左右,寬1.6米。這樣的傾斜設計也方便鱷龜爬上岸邊曬背——同樣也是出于對鱷龜生態習性的考慮。
“水產養殖,養水先行”,鱷龜也不例外。在龜苗放養前的6天,可以用100公斤已經腐化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以此來肥水。如果要在養殖池中投放一定數量的鳳眼蓮(面積占總水面的30%~40%即可),那么必須先要經過10mg/L的高錳酸鉀消毒30分鐘,之后再用清水沖洗,最后才能放入池塘中。
400平方米的水面,可以放2000只規格為50克/只的龜苗,折合下來相當于每平方水面放養了5只龜苗。當然,養殖密度控制在3-4只/平方米更好,但無論密度如何調整,放養前都要用1%的食鹽水消毒10分鐘。
鱷龜的餌料以魚蝦、螺類、冰鮮魚、蚯蚓、動物內臟等動物性飼料為主,也可以定期投喂一定量的西瓜皮、南瓜、胡蘿卜、青菜、白蘿卜等蔬菜,以補充龜苗生長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鱷龜的投料管理非常簡單,每天投喂2次即可,每次投喂量占鱷龜體重的3%~5%,第1餐可以放在上午9點,第2餐放在下午5點,每次吃料時間控制在1-2個小時之內。
在日常管理中,要堅持早晚巡塘,觀察鱷龜的攝食及生長狀況,定期檢查防盜設施,做好防鼠、防蛇工作,定期清潔養殖池并處理感染疾病的鱷龜。另外,在高溫季節,每隔15天要用生石灰消一次毒,有效濃度為25~50毫克每升。
以往的養殖經驗表明,將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之間養殖效果最好,pH7.5左右為宜。隨著飼料的不斷投喂,池塘的水質會逐漸惡化,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定時定量加換新水,使水體保持在“肥、活、嫩、爽”的狀態。
從生態學的監督來看,池水中的綠藻、硅藻可以立體補充水中的溶解氧,抑制病菌的繁殖,還能夠促進有機物分解、給鱷龜提供天然的隱蔽環境、防止鱷龜之間相互撕咬、提高養殖成活率,可謂是一舉多得。
為了調好水質,透明度過低的池水中,可以移植鳳眼蓮等水生植物,也可以通過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來調節水質和底質。
越冬是鱷龜養殖所必然面臨的難題,每年11月份,當水溫下降到12℃時,鱷龜就會潛伏到池底底泥中進入冬眠狀態。體質差的鱷龜很有可能熬不過冬天。
為了減少死亡率,越冬的前一個月很有必要對鱷龜的體質進行營養強化,動物性飼料控制在60%,全價配合飼料控制在10%,另外30%則用植物性飼料代替。同時要在飼料中添加2%~3%的復合維生素,這有助于鱷龜囤積脂肪,滿足過冬期間的能量需求。
與此同時,可以人為的在龜池上覆蓋一層塑料保溫膜,以防止水面結冰,這種措施可以使水溫保持在1℃以上,大大提高鱷龜的生存幾率。
一般來說,鱷龜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病,一般的思想是“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為了減少病害發生,控制好水溫非常重要。因為鱷龜屬于變溫動物,水溫的急劇變化會導致鱷龜產生應激反應。
此外酸堿度、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因子都會影響鱷龜的消化吸收效率,從而間接影響其抵抗力,因此維持良好的水質、適當改善營養也是減少病害的重要措施。
總結
鱷龜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脂肪含量也比普通龜要少很多,出肉率高達58.8%,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與市場效益。通過模仿自然生態條件,當前的鱷龜養殖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尤其是在廣東、海南、廣西等南方省份。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鱷龜苗種的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養殖戶的投入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無論是作為養殖還是觀賞品種,鱷龜都有著不錯的發展潛力。只要做好以上6點管理,想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其實并不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牧海 ~
#水產養殖# #鱷龜# #三農# #我要上頭條#
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