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大家都在說‘二胎’,卻不知道‘二胎’的風險。”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孫強是大連婦女兒童診療中心產科主任,他剛為一位40歲的二胎高危妊娠患者進行了剖腹產手術。在產科里,他素以“穩”著稱,此刻語速卻不自覺加快,“這幾年,我們在婦產科目睹很多產
“現在大家都在說‘二胎’,卻不知道‘二胎’的風險。”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孫強是大連婦女兒童診療中心產科主任,他剛為一位40歲的二胎高危妊娠患者進行了剖腹產手術。
在產科里,他素以“穩”著稱,此刻語速卻不自覺加快,“這幾年,我們在婦產科目睹很多產婦和家庭因缺少相關安全意識而面臨風險的案例。”
他提到,醫院去年的分娩量大約7000例,其中,二胎大約占總分娩量的六分之一。
其中,二胎高危患者卻已占到高危患者總量的近四分之一。最近一周就已經接診了20例這樣的患者。
頭胎埋雷
二胎分娩時,能在外面切口處看見腹中胎兒的頭發絲
在產科醫生眼里,人們對二胎分娩的風險認識,遠沒跟上。
“剛是一位急診轉來的二胎產婦,胎兒已經36周,腹痛到當地醫院就診,頭胎是剖腹產。”其實,剖宮產并不可怕,頭疼的是這個二胎產婦的頭胎也是剖宮產。
“這次剖宮產時,看到上次子宮切口位置已經被撐得透明,在外面就能看見胎兒的頭發絲,當時在場醫生都嚇了一身冷汗。”打個比喻,這個子宮好像打過補丁的氣球,再次被吹大,用力不均,很可能會破裂,造成嚴重大出血危及產婦和胎兒生命。
經歷過剖宮產的產婦子宮留有一條疤,又稱“瘢痕子宮”。此前,還有一位二胎產婦也讓產科醫生很緊張,這位二胎患者不但有瘢痕子宮,而且,還有胎盤植入,患者之前還做過多次流產手術,腹腔內已經造成粘連……手術中如同剝離蛋清和蛋黃,在抵達子宮前,醫生得一層層剝離周圍組織和臟器。
“現在,二胎中,近三分之一患者頭胎為剖宮產,”孫強告訴記者,因為全面二孩政策也是近幾年出臺,以前很多初產婦怕疼、圖省事,有的為了選星座、屬相就要求剖宮產,還有的做人流也不在意,給二胎分娩留下隱患。“對于很多產科醫院,為了避免瘢痕子宮出現意外,已經把頭胎剖宮產作為二胎分娩選擇剖宮產的第一個重要指征。”
風險提升
致命的高齡并發癥仿佛噩夢
除了頭胎“埋雷”外,二胎中,高齡的并發癥也讓醫生們非常緊張。如今,35歲以上的產婦被劃入高齡產婦范圍,目前在大連婦女兒童診療中心,高齡產婦的比例大約占一半以上。
從某種程度上看,高齡意味著身體功能下降,生育風險提升,基礎病越來越多,伴隨高齡帶來的各種并發癥都異常兇險。
“高齡產婦中,宮內發育異常的情況,每周會診都會遇到。”幾天前,門診里就有一位38歲24周二胎孕婦來醫院咨詢,血壓高達200/130mmHg,尿蛋白非常高,胎兒發育比正常小四五周,診斷為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重度,胎兒生長受限,只能引產保證母親安全。
還有一位38歲二胎患者合并慢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衰,由于她病情較重,曾勸阻她因為身體狀況不適合再次懷孕,但產婦不聽勸,后來出現胎盤早剝,幾分鐘內子宮就出血1500毫升,醫護人員經過緊急搶救,母子才終于脫離生命危險。
高齡產婦中,除了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外,還有的產婦因年齡大出現受孕困難,不得不借助人工干預,從孕早期就開始臥床保胎,“這類產婦分娩時,非常容易因為長期臥床導致血栓,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就是致命的。”
“在產科,你總是在感慨母親的偉大。隨著‘二孩’放開,一些高齡產婦本身就身患基礎病,不適合再次分娩,但她們心存僥幸,寧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孩子,并不值得提倡。”孫強提到,即便如今醫學昌明,懷孕依舊充滿著各種風險,高齡的“二胎”更是提高了糖尿病、高血壓、腎炎等各類合并癥的風險,若再加上兇險前置胎盤、胎盤植入、胎盤早剝,簡直是產婦的噩夢。
另類風險
產房里因“二孩”引發的心理危機
“二胎”來臨,產婦受到的沖擊不僅僅是身體狀況。在很多產科醫生眼中,“二胎”對產婦以及家庭帶來的心理沖擊,也始料不及。
孫強提到,幾天前,產科病房里有一位二胎媽媽,剖宮產后家里5歲的老大沒人照顧,只能在醫院里陪著媽媽,而丈夫在醫院里一直低頭玩手機,產婦疲憊不堪,在病房里就與丈夫發生了爭執,醫護人員除了要考慮產婦的身體恢復狀況,還要安撫產婦情緒。“現在,二胎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的情況也更常見,考慮要二胎時,產婦和家庭成員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和家庭分工。”
還有一位二胎產婦,因為平時要在家照顧老大,自家老人身體也不好,平時沒人幫忙看孩子,自己產檢時間都沒有,結果38周時來醫院,發現羊水少已經導致胎停。
孫強告訴記者,由于不少家庭喜歡“金豬寶寶”,今年預計會出現分娩高峰,但準備要二胎的媽媽們一定要理性面對。從身體狀況看,二胎分娩沒有想象那么簡單,特別是有的產婦兩胎相隔時間超過6年,身體基礎情況都有變化,風險大幅提升。要二胎前,產婦和家庭成員們也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互相配合,提前做好溝通。
來源:大連晚報
新媒體編輯 陳錦芳
王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