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超過往年同期,很多的地方夏糧都被雨水耽誤了。秋收時,又來了一季雨水,農民們又在蹚水搶收玉米。秋糧收罷,天氣逐漸轉涼。農民們不比城里人,交了暖氣費就不要過問冬天取暖的問題,農民們還要自己準備過冬的煤炭。偏偏今年的煤炭價格奇高,一噸要兩
今年雨水超過往年同期,很多的地方夏糧都被雨水耽誤了。秋收時,又來了一季雨水,農民們又在蹚水搶收玉米。
秋糧收罷,天氣逐漸轉涼。農民們不比城里人,交了暖氣費就不要過問冬天取暖的問題,農民們還要自己準備過冬的煤炭。

偏偏今年的煤炭價格奇高,一噸要兩千元左右。這樣換算下來,一斤玉米也就一塊二左右,正好換一斤碳。
老百姓種地就是為了不挨凍嗎!
種地的根本就是為了溫飽,這糧食都換了煤炭了,估計想靠著口糧田吃飽就成問題了。
城里人的暖氣費今年還是20元左右一個平方,煤炭的漲跌自有國家給兜著底呢。可是居住在農村的老百姓怎么面對煤炭的上漲呢?
我們一直自稱是農業大國,我感覺我們是農民最多的大國,而不是產糧食最多的大國。
2020年全國累計進口糧食1.4億噸,這是什么概念?按照一噸糧食養活五個人計算,這里要更改一下標準,按照我們現在的生活標準一噸糧食也就夠三個人霍霍。1.4億噸的糧食可以養活4.2億人。
說到這里是不是突然有點心慌了,是農民太懶了吧?農民都不種地了嗎?
糧食到底定位是什么?
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礦泉水!一斤糧食換不了一斤煤炭!
小編就是農民,以前分責任田時,把責任田地分為一級地,二級地,三級地。所有水澆田都是一級或者二級的好地,只有一些沒有水澆的溝壑才劃分為三級地??墒乾F在的一級地二級地都蓋了樓房,被征收了。只剩下一些交通不便的溝壑還在繼續耕種,但是僅剩的三級地已經不能維持溫飽了。
多數離城市近的農民都是這種狀況,城郊的農民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了。
農民的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