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的朋友有個頭痛腦熱,都不愿意去醫院,寧愿自己買藥吃。追其原因:一是醫院人太多,排隊等待的時間久。還有一則就是醫院檢查太多,掛了號,醫生沒看2分鐘,就給開一堆檢查單,把你“打發”去檢查。到了影像科,又開始排隊。大型的三甲醫院,B超都排幾個
現在的朋友有個頭痛腦熱,都不愿意去醫院,寧愿自己買藥吃。
追其原因:一是醫院人太多,排隊等待的時間久。
還有一則就是醫院檢查太多,掛了號,醫生沒看2分鐘,就給開一堆檢查單,把你“打發”去檢查。
到了影像科,又開始排隊。大型的三甲醫院,B超都排幾個小時,核磁共振MRI還得提前預約。
搞來搞去,一個病看好幾天,還搞不清楚診斷,實在請不了假,實在沒有精力。
面對大家的痛訴,醫生還是理解的。
但是醫生也不是超人~遠沒有老祖宗懸絲診脈的神功。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氣血經略,但西醫體系,是將病灶具化,小到病菌、細胞,大到骨頭骨折,關節損傷,都是需要影像學檢查的幫助,透過表層皮膚,看到內在的問題。
OK,那么問題來了,醫院有X光,CT,MRI(核磁共振),什么時候用到哪個,都有什么作用呢?
X光
作用:3D變2D的神奇工具~
X光影像就好像我們買房子,以前沒有VR看房,只能先看戶型圖,看看戶型的大小,相互之間的結構。X光能將3維骨頭變2維,可以看到形狀,大小,骨頭的連接狀態,所以骨科用的最多。適應病癥:
在骨科,比如需要了解小孩是否可以長高,可以拍個X光片,看看骨骺是否閉合。
另外,受傷后有沒有骨折,評估關節力線及結構異常等等。除了醫生根據經驗判斷,結合查體及專科檢查,還需要X光影像的輔助明確診斷,指導精準治療。
有時候針對同一部位需要拍攝多幾張X光片子,比如,膝關節痛,除了拍膝關節正側位,有些時候還會加個髕骨軸位片,這樣可以了解髕骨的運動軌跡。
總結:對于骨骼的疾病及病變如骨折,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先照X光。為了看的更清楚,有時候需要CT。為了顯像軟組織及軟骨,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MRI。一般不先照MRI,因為X光簡單,方便,費用相對低。缺點:因為是透視原理,所以重疊的骨頭會折疊顯示在片子上,造成看不清,所以會出現正面和側面都同時拍的情況。而且這種透視只能簡單的看到輪廓,軟組織血運等,都看不到了。
價錢:每張50~100元左右
CT
作用:一層一層看
好了,還用買房打比方。我們挑了戶型,還要挑樓層啊,那每層每層的戶型都什么樣,就需要CT幫忙了。CT利用射線原理,把每層都X光成像一下,再用電腦合成,變成一個3維的狀態。CT能將骨頭的橫截面清楚顯示,這樣能夠看到骨頭細微的狀態,更清晰。
適應病癥:
對于復雜的骨科手術,或是波及關節面的骨折往往需要照CT,以指導手術方案。
像是足踝部的骨折,肘關節骨折,以及波及多個關節的疾病需要手術治療時往往需要CT。
臟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有時候也需要CT或增強CT,還有些時候需要PET-CT。情況很多,不贅述了。
總結:復雜的骨折,部分腫瘤用CT更清晰缺點:輻射比其他的影響都大,看軟組織不如MRI
價錢:500元左右
MRI(核磁共振)
作用:主要看軟組織,清晰~
好了,又看房子了。既然是精裝修樓盤,我現在要看房子的內部裝修了,那里面的軟裝長什么樣,就需要MRI了。通過核磁,震動體內水組織,然后成像。片子可以清晰的看到骨骼及骨骼周圍的韌帶,軟骨,血運等情況。
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要通過MRI來確定突出的位置和嚴重程度啊(膨體位置)。
半月板損傷,要MRI來確認半月板撕裂的方式及分度,周圍水腫及軟組織損傷情況。
頸椎病,頸椎變形,出現嘔吐眩暈,要看壓迫神經的情況,需要MRI。
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癥,韌帶,半月板損傷等,看清楚軟組織,保守治療更精準,手術更安心。缺點:沒毛病,就是貴
價錢:600-900元
B超
超聲反射,看輪廓~
超聲報告都會寫,回聲均勻,原理就是利用聲波回聲檢測。
腹腔部的器官,受呼吸影響,一般都照B超。特別是孕期檢查,在肚子上涂上涼涼的膏,就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樣子,雖說最開始的1個月,只是一個卵~隨著技術發展,現在也有三維甚至四維彩超等。
骨科疾病如踝關節扭傷做個彩超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價錢:100以內
檢查輻射大?
輻射存在自然光中,只有超過一定額度才會損害身體。醫院影像機的輻射都經過標準控制,每一個類型的片子,單次輻射量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部位,輻射量不同,面積越大,量當然越大。
X光輻射(普通片):
手足X光:0.001(mSv)
腰椎X光:0.7(mSv)
胸部X光:0.1(mSv)
腹部X光:1.2(mSv)
CT輻射:
頭部CT:2(mSv)
胸部CT: 7(mSv)
腹部CT: 10(mSv)
總體來說,CT的輻射會比普通X光大一些。
有朋友就會問了,CT輻射大,那MRI核磁共振豈不是輻射更大了!
不要再冤枉核磁共振了,它和超聲(B超)都是沒有射線輻射的(所以孕婦是可以做B超的)
總結:普通人超過100毫希沃特(mSv)的輻射量,才會對身體有危害,孕婦根據不同的時期,這個閾值會有變化,但是保守起見,不超過50毫希沃特(mSv),一般都不會引起胎兒畸形及流產。溫馨提示
1.如果三甲醫院實在是排隊太久,而癥狀不是特別嚴重,還是推薦基層轉診,小病在基層,大病不出省
2.時間間隔太久的片子,因為病情的變化,醫生是會要求重新檢查,但如果時間很近,影像效果沒有問題,還是可以選擇在其他醫院先做檢查,再拿著檢查結果找專家診斷
3.現在都可以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還有互聯網問診,看病難的問題一定會逐步解決,讓病人看病環境更舒適
4.門診時,醫生也不是成心給您看的時間短,一個上午的門診,幾十上百的病人,如果每個人都聊20分鐘,就算不吃不喝,還是一天一夜也看不完。不過您放心,就算時間短,也不會胡亂給您下診斷的。相互理解,醫患合作吧~
5.最重要還是合理作息,健康飲食,早睡早起,鍛煉身體,遠離病痛~
骨科科普,歡迎關注~
#清風計劃##公務員健康報告#
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