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讀書本身是一件意義很廣泛的事情,每個人讀書的出發點都不一樣。當然,每一個碩士打算讀博士的心理亦不會相同。
所以,讀博士有沒有必要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對于每個具體的人來說,必要與不必要都不是同一個標準,時刻在變。博士學位是現有教育體制下的最高學歷。有的人碩士讀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想逃避現實,糊里糊涂就讀博士了;有的人喜歡讀書,同時有恒產則有恒心,對歷史有濃厚興趣,想繼續做學術研究,也就繼續讀博了;
有的人則是看上了博士畢業后可以進高校,融入體制內,相對自由與輕松,就咬牙讀博了;有的人看重了博士學歷進入公務員系統,起點高,待遇好,機會多,就會選擇讀博。也有的人,以上原因都有。總之,情況很多,不一而足。在中國,實際上受教育層次與階層流動關聯性很高,對于寒門來說尤其如此。筆者也認識一些寒門博士,他們畢業后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
這些博士目前擁有的財富和社會位置遠遠超過了其父母輩親戚們的終點。在這個過程,附帶獲得了榮譽、價值和尊重,已經超越了原生的圈子。歷史學無疑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雖然歷史離我們很近,但歷史學研究卻離現實生活極其遙遠。讀歷史學博士的人——分為國內博士和海外博士,無疑是一個勇者。那么,到底有沒有必要讀呢?首先,得分析自己適不適合讀。學術研究是要坐冷板凳的,比較枯燥,一堆堆文獻資料,一本本晦澀的書,一篇篇要發表而發表難的文章,博士生活其實沒那么美好,令人抓狂。其實我認為,歷史學研究需要悟性,也需要資料熟悉度,兩者結合才能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非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才能,所以入行要慎重。博士期間沒有經濟收入,也是比較痛苦的。
其次,得看看歷史學博士學位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我們不否認,有的人的起點就是別人的終點。博士經歷可以開眼界,拓寬視野,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就不必要通過讀書來實現。而博士學位對于普通人來說,卻是命運的轉折,就得讀。最后,堅持自己的判斷不后悔。無論自己選擇讀或不讀,都不要事后惋惜。讀了博士固然很好,不讀也未必就差。王陽明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人的各種情緒與選擇往往都是一時情境下的綜合產物,博士學歷不是人生的全部,同時人生的有機組成也未必就非要走博士一個道路。
其實,每個人都會成為塵埃,我們身處平凡的世界。如何抉擇與取舍,在于情境,在于自身,在于運氣,也在于博士學位對你的重要性。
長路漫漫。
有的,并且還在招收,附上簡介,供參考!!
一、招收條件(一)擬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員應為新近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2018年6月及以后畢業)。
(二)具有從事中國史研究的專業經歷,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三)應聘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的博士畢業生,并達到以下條件之一者,年齡可放寬到40歲:
1.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校一等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或同等級別獎學金;
2.主持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排名前3)承擔過省部級以上項目;
3.攻讀博士學位以來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獎勵(主要完成人);
4.獲得國際知名院校博士學位的外籍或留學回國人員;
5.獲得校級以上優秀博士論文者;
6.經專門評審認定,所獲成果、獎勵等同或高于以上層次者。
(四)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職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一般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除上述要求外,應聘人員須滿足下列業務條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歷史學或相關領域公認的優質期刊發表高水平、原創性論文3篇以上,其中CSSCI來源期刊論文不少于1篇;
2.主持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排名前3)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相關研究課題,并獲得至少1項具有領域影響力的重要成果。
(六)具有良好的研究素養、職業道德素養和學風,熱愛科學研究,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近期內可脫產入站。
二、崗位待遇、職責
(一)崗位待遇按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相關規定執行。
(二)崗位職責按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相關規定進行考核。
(三)根據《云南省設立省級博士后站實施辦法》(云人社發〔2017〕110號)規定,博士后可申報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和定向培養計劃。
三、申報程序及材料
(一)申請人與設站單位取得聯系,遞交個人簡歷及進站申請,并征得同意。
(二)申請人向流動站提交以下材料:
1.《云南省博士后進站申請表》(紙質2份含電子版);
2.《云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紙質1份);
3.《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政審表》(紙質1份);
4.兩位本學科領域博士生導師的推薦信;
5.身份證、護照(外籍人員)、港澳臺人員身份證明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6.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申請進站時,未能提交博士學位證書的,可由學校或學位主管部門出具同意授予博士學位證明辦理進站,進站6個月內須將博士學位證書交流動站核驗;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位認證書(外籍人員可提供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學位認證);
7.近半年體檢報告;
8.定向、委培博士畢業生申請進站的,須提交原工作單位同意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證明;
9.無人事(勞動)關系人員(含辭職人員)需提供原單位人事部門解除人事(勞動)關系證明或《辭職證明》,國家公務員辭去公職須提供《公務員辭去公職批準通知書》,上述材料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原則出具。
(三)流動站組織合作導師、相關專家對申請人材料進行審查、并進行面試,確定人選后報學校博士后流動站管理辦公室。
(四)學校報省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審批。
(五)辦理進站手續。
四、博士后合作導師
(一)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
姓名
研究方向
電子郵箱
安學斌
歷史文化遺產研究
xban1110@sina.com
鄒建達
明清史與邊疆治理史
865481396@qq.com
周智生
邊疆民族發展史研究
ykxzs@sina.com
黃海濤
專門史(中國宗教史、中國教育史、中國經濟史)
530981400@qq.com
白 云
史學理論及中國史學史
yunbailan@163.com
張永帥
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專門史
940900948@qq.com
張媚玲
近代邊疆民族關系史、近代民族思想史
497912174@qq.com
(二)合作導師簡介
安學斌男,1964年11月生,彝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負責人。入選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文化名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文化遺產、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高等教育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級重大項目、國家部委項目、重大橫向項目等科研課題1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7部,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獲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勵10余項。
鄒建達男,1963年7月生,漢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院長、云南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學科負責人,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兼任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土司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云南省歷史學會副會長、云南滇西抗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明清史、邊疆治理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特別委托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近10項。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出版著作5部,在《光明日報·理論周刊》、《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清史研究》、《歷史檔案》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研究成果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1項,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
周智生男,1973年4月生,納西族。現為學報編輯部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云嶺學者,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邊疆民族發展史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在《歷史研究》、《南亞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個人學術著作和論文三次榮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并曾獲郭沫若歷史學獎提名獎。
黃海濤男,1970年10月生,漢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處處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云南宗教學會理事等職。入選云嶺文化名家、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主要從事專門史(中國宗教史、中國教育史、中國經濟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參與編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曾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合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1部專著入選“當代云南省社會科學百人百部優秀學術著作”。
白云男,1965年10月生,彝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歷史教師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會員、云南省史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及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研究。獲云南省教學名師、云南省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碩士優秀導師等稱號。主持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18項;出版學術著作6部;在《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云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張永帥男,1980年11月生,漢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和中國經濟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橫向課題多項。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歷史地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個人研究成果曾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參與的研究成果曾獲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張媚玲 女,1975年6月生,漢族。現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近代中國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近代民族思想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省哲社規劃等課題6項。在《思想戰線》、《民族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個人著作及合著分別兩次榮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五、申請時間
學校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常年受理省級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工作。
六、聯系方式
1、云南師范大學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梁勇 電話:0871-65941539
2、“中國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省級)
聯系人:丁文電話:15911645129
電子郵箱:1513022854@qq.com
聯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聚賢街768號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歷史學在職研究生有一月聯考和同等學力申碩兩種報考方式,報考方式不一樣,獲得證書也是不一樣的。一月聯考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時間是每年的一月份進行統考,考試難度非常大。不過通過一月聯考的考生可以獲得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的證書,可以獲得研究生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但是由于學習方式不同,證書還是有一點區別的,證書上會標注是通過“非全日制”學習方式獲得的。
大部分院校的歷史學在職研究生是通過同等學力申碩的方式進行招生的,由于它的門檻低,考試難度小,通過率高獲得了很多在職人員的青睞。
報考課程研修班學習,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后可以獲得研修班結業證,如果通過申碩考試的考生可以獲得學士學位證書。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