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周恩來總理一直都是我國杰出的外交家,他不僅有外交家的頭腦和胸懷,氣質和風度,舉止投足之間都富有外交藝術的魅力。周恩來對于外交活動的時間安排,地點選擇,接見的方式等等,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奧秘,就連很多敵人都不得不為之折服。周恩來在外交場合上的每
周恩來總理一直都是我國杰出的外交家,他不僅有外交家的頭腦和胸懷,氣質和風度,舉止投足之間都富有外交藝術的魅力。周恩來對于外交活動的時間安排,地點選擇,接見的方式等等,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奧秘,就連很多敵人都不得不為之折服。
周恩來在外交場合上的每一次出現,都會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都是成功的象征,利的標志。而在他眾多的外交藝術中,最能展示他非凡才華和無窮魅力的,莫過于他絕妙的公關技能了。
尼克松意外得熊貓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10分,美國總統的副機首先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的專機則在預定的11點30分準點著陸,接下來就是他對中國進行的為期7天的歷史性訪問。
當天,周恩來總理等幾位領導人到北京機場迎接,美國記者和原駐北京的各國記者都提前到達了現場,準備進行攝影、采訪,向全世界報道這一震驚世界的事件。當天也有許許多多美國人,正守在電視機旁,準備親眼目睹尼克松一行訪華的鏡頭,看一看他們心中的神秘國度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按照以往的慣例,國家元首們來華訪問,仗儀隊一般都是120人到155人.但此次歡迎儀仗隊的隊員,直接多達360人,這種少有的高規格讓當天的尼克松非常滿意,也體現了中國對兩國建交的看重。
歡迎儀式后,周恩來和尼克松同乘一部 “紅旗”轎車,直接來到釣魚臺國賓館。在此之前,國外很多媒體都猜測,尼克松會乘坐美國總統到哪里都要乘坐的,安了裝甲的大林肯轎車。
得知尼克松是一位酷愛音樂的政治家,又彈得一手好鋼琴,所以在他來京之前,周恩來就指示禮賓部,在賓館總統套間里放置了一臺中國制造的高級鋼琴。
當尼克松步入總統套間,發現了這臺嶄新的鋼琴時,沒等休息他就興致勃勃地彈了起來,還連聲稱贊:“好琴!好琴!”
休息了三個小時之后,毛澤東就破例在中南海親自會見了尼克松。 那段時期,毛澤東的接見,通常都是安排在外賓臨走的前一天,原本預定的日程表,也是將兩人的會面時間定在第二天下午的。
兩位國家元首,在當天毛澤東書房里聊了很多東西,任何方面都會談到一些,但當說到越南和臺灣的時候,毛澤東卻直接制止了:“這些問題我不感興趣。”然后指了指周恩來說“那時他跟你談的事。”
這一天的晚宴,為了招待好來自這一行貴賓,國宴的排菜也多達幾十道。從規格上講,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很少有的。其中包括:冷盤9道、熱菜6道、點心7道及甜品、水果、酒水飲料等。
尼克松為了這次訪華,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在當晚盛大的國宴上,很多美國人大多都不怎么會用筷子,唯獨尼克松不用于其他人,全程都不緊不慢地用筷子夾菜吃菜,一招一式都很熟練,這一細節在當晚也吸引了很多記者的鏡頭。
后來才知道,原來在訪華的事宜確定了之后,尼克松就和夫人在家里練習起了如何使用筷子,為此他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僅如此,他還特意學了一些簡單的中文,比如:你好、謝謝這些,都巧妙地拉近了和中國人的距離。
之后的幾天,周恩來陪同尼克松看了體育表演,登上了長城,還乘坐中國的專機,去到了杭州幾個著名的景點游玩了一圈。
訪問快結束時,給外賓送什么禮物,成了周恩來總理認真思考的事情。想了想之后,在尼克松臨走前的答謝宴會上,周恩來給了尼克松夫婦一個很大的驚喜。
當晚的餐桌上,每個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盒“熊貓牌”的香煙,香煙上一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外國人的目光,尼克松夫婦也不例外。
席間,尼克松夫人時不時地拿起這包熊貓煙翻看,周恩來發現后,主動問他:“你喜歡這個煙?”“不,我只是對上面的熊貓感興趣”尼克松夫人認真回答。 “那我就送你們兩只真的熊貓。”周恩來輕松說道。
尼克松夫人驚喜萬分,對尼克松說“理查德,周恩來總理說送給我們兩只熊貓!真的熊貓!“
尼克松聽到后,瞬間也是一副驚喜的表情,馬上召集身旁的基辛格等人,一起舉杯慶祝。
這個現場通過衛星直播到了美國,瞬間引起了公眾們極大的興趣。當天的《華盛頓郵報》立即發表評論說:周恩來通過可愛的熊貓,一下子把美國人的心征服了。后來,尼克松決定,把兩頭廖香牛給中國作為回贈。
周恩來看似很隨意說的話,其實背后早有一番深思熟慮。其實中方也知道美國人最想要的是熊貓。“之前尼克松夫人參觀北京動物園熊貓館的時候,左照相,右照相,說要是美國有這樣一對熊貓多好啊。其實我們心里早有數,考慮要送熊貓了。雖然那時候因為自然災害,我們的熊貓已經很少了,但為了美國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兒童的感情,我們還是決定送一對”時任外交部長助理的唐龍彬后來曾說。
尼克松夫婦這次來華,很多行程安排上因為各種原因都一改再改,但是去北京動物園看熊貓這一項是必須要進行的。當天尼克松夫人毫不掩飾對熊貓的喜愛,喂它們食物,用私人照相機拍照,上街購物的時候,還買了一大堆熊貓玩具。這一系列表現,也算是一種暗示。
的確,通過贈送熊貓,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愿與美國人民友好往來和平共處的心聲,此舉以情動人,完全可以說是外交公關一上乘之作了。
1972年4月,大熊貓“興興” 和“玲玲”安全到達了美國首都華盛頓,這兩只熊貓在當時并不是隨便指定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層層嚴格的挑選,要求熊貓的年齡需要在3歲以內,并且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外觀要好看。最后才選出了這兩只。
臨行前,飼養員們為“興興”“玲玲”特意照顧了一段時間,吃上了當時很多普通人都難以吃到的牛奶、雞蛋和維生素等,為的就是能夠為外賓送上最好最健康的熊貓。
“興興”“玲玲”到了美國之后,在機場的時候就受到了8000名美國觀眾的冒雨迎接。在動物園開館的時候,兩只熊貓與觀眾見面的第一個月之內,參觀者就多達100余萬人次。
尼克松訪華是中美外交關系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更加有利了, 不但擺脫了被封鎖和孤立的處境,還從此打開了外交的新局面,大踏步地走向世界。這不僅是兩只熊貓的功勞,和周恩來的外交策略也有很重要的關系。
總理外交的典范
“烤鴨外交”
早在尼克松訪華的前一年的7月份,他的特使基辛格就曾秘密乘坐巴基斯坦民航專機直飛到北京,并且入住在了釣魚臺國賓館幾天的時間。當時為了接待好基辛格一行人,周恩來總理在他來之前,就對各部門都提前做了一些特別指示。
為了保密,接待班子(包括翻譯、聯絡、醫務、安全、服務、司機等)都不能與外界聯系,接待期間也都不能回家。
美方也同樣嚴格采取了一些安全保密措施,基辛格本人在外出時,轎車上的黑簾會拉得很嚴實,盡量通過地下通道進出。
周恩來還交代了賓館的工作人員,在外賓的房間里不要放任何的宣傳物品,包括中國出版的中、外文報刊,也都只放置在門廳、客廳、休息室等公共場所,由客人們自由閱取。除此之外,還有客房中放的煙、茶、糖果這些,都是每天要換的。
第一天,客人們都沒有動這些東西,但第二天就明顯少了許多。到了最后他們離開的時候,糖果已經被一掃而光了。外賓們都把糖果帶了回去,準備作為珍貴禮物送給親友們。
同樣的,周恩來也很關心基辛格的飲食,他提出應該讓基辛格嘗嘗北京烤鴨。但直接去烤鴨店吃會很不方便,于是他就直接把全聚德的師傅請來賓館,搭烤爐,做烤鴨。
10日上午,基辛格參觀完故宮之后,來到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與周恩來總理再次進行了一次會談。但是由于雙方都互不摸底,所以全程的談話都非常謹慎、緊張。
不過到了午飯時間,氣氛就一下變得輕松,緩和了許多,餐桌上的“主角”是北京烤鴨。周恩來親自向基辛格介紹烤鴨的吃法,還親手為他夾上片好的鴨肉,放在荷葉餅上。基辛格認真品嘗了之后,直夸味道不錯,十分喜歡。
臨近午宴結束的時候,周恩來主動舉起酒杯,邀請大家一起,預祝雙方下午的會談取得成功。經過艱難、緊張的會談,終于在11日上午達成協議,起草了基辛格這次訪問的聯合公報和中國政府決定發表邀請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的公告
周恩來總理的“烤鴨外交”,給基辛格留下美好回憶。他卸任后再一次度訪華時,還專門來到了全聚德,又品嘗了一回北京烤鴨……
“東方人的生活習慣”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天,召開了一次東南亞幾個國家的國事訪問,結束前在也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一位金發碧眼,膚色很白的年輕姑娘,向周恩來問道:“周恩來先生,您已經60多歲了,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記憶非凡,顯得這樣年輕、英俊?”
女記者這一個問題提出之后,場內頓時響起一陣友善的笑聲和議論聲。周恩來溫和地笑了笑,待場內安靜下來之后,聲音宏亮地坦然回 答說:“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 !”當翻譯流利的英語一說完,整個大廳里回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
頃刻間,所有人不分國家,不分政見,不分膚色,只要是東方人,都感到十分榮幸和驕傲。“東方人”,簡單的三個宇,卻把中國的朋友擴大到半個地球;“東方人”,多么平常的一個稱呼,周恩來用得恰到好好處,如同錦上添花、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既顯示了中國解放后揚眉吐氣的民族形象,同時又在友好鄰邦之間播下了手足之情,周恩來的情商真不愧是被全國乃至世界所肯定的。
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美、蘇、中、法,以及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的其他交戰各方,在日內瓦舉行了一次會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在國際上遇到了不少困難,許多國家出于不了解,或者是傲于美國的壓力,而不敢承認中國。周恩來對此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是要通過這次會議來打開我國外交局面,使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了解新中國,并爭取和他們建立起友好的外交關系。
周恩來很喜歡看各種民族歌舞,尤其喜歡聽越劇,再加上留心觀察,發現不少外國人對中國的民族音樂歌舞十分感興趣。所以周恩來在出發之前,特意點名帶上了國內剛拍出的彩色越劇片《梁山伯與祝英臺》。
為了讓外國人看懂這個劇片,周恩來發出的請柬上,特意標明的是: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引起了外國記者們極大地興趣。
結果當晚的放映場爆滿,外國觀眾們在觀看的時候都入了迷。當演到 “哭墳”和“化葬”時,全場也跟著發出了一片同情的感嘆。影片結束后,燈光復明,全場觀眾如醉如癡,似乎還都沉醉在劇情當中,靜默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
突然不知道是誰鼓了一下掌,結果一下全場也跟著都沸騰了,暴風驟雨般的掌聲、喝彩聲響起來,經久不息。
事后,許多記者都不僅稱贊了一番中國的民族文化藝術,更稱贊周恩來高超的外交藝術。這個戲劇也為中國打開了當時外交的局面,創造了良好的氣氛,可以說是公關外交的一個經典之作。
禮賓工作細致入微
金日成可以說是訪華次數最多的一位外國首相了,新中國成立后,他曾作為內閣首相和國家主席,公開和秘密訪華了有40多次。
1970年10月的上旬,金日成再次訪華。抵達北京的當晚,毛澤東主席到金日成所居住的釣魚臺國賓館18號樓與他見面,并設宴招待。毛主席通常都是在中南海會見和宴請客人,這次卻不尋常,金日成也很高興。晚上還沒到宴會時間,他就在一樓大廳等候著了。
晚上7點剛過,毛主席就乘車來到了18號樓,兩位領袖再次見面,久久握手相視,親切問候。
當時的18號樓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宴會廳,只在入門走廊的盡頭有一個較大的休息廳,周恩來當時親自安排和布置了這個休息廳,在里面擺了一桌宴席,還特意指示廚師們加上了一道毛澤東很喜歡吃的紅燒肉這道菜。
席間,毛主席將一塊紅燒肉夾到金日成的盤里,金日成十分感謝。宴席進行一個多小時,氣氛很是輕松熱烈,兩人全程談笑風生,吃得很是開心。
國賓們住進賓館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禮賓官樣樣都要考慮周全,做好生活接待。冬天的時候,周恩來還交代禮賓司的工作人員,接待國賓時,都要隨身準備幾件大衣,以供從熱帶來的國賓們游長城時防寒使用。
這一舉止尤其是受到了來自非洲的國賓們的一致稱贊和歡迎,這一細節也再次恰恰看出周恩來細致入微的性格。
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訪華,來之前,禮賓司事先得知他的身材魁梧,就請國賓館專門為他特制了一張長兩米多的睡床,既堅固又舒適。福特來到賓館之后,見到這張床十分高興,立即對中方如此細致周到的安排表示了感謝。當時他曾表示:“我可以每晚睡好覺,以旺盛的精力參加活動了!”
語言外交
1954年,為了解決朝鮮問題,在蘇聯的建議下召開了日內瓦會議,當時中國是第一次以大國的身份參加了國際重大會議。這次會議,許多國家都心懷鬼胎,美國人在當時都很想讓中方出丑。
有一天一位美國記者就碰到周恩來,他面帶笑容地跑過來,還主動握手,出于禮儀,周恩來總理也沒有拒絕。
然而讓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這位記者和周恩來握了手之后,竟從口袋里掏出來一塊手帕,邊擦手還邊大聲喊道:“我怎么和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實在是太不應該了!”隨后又把手帕放進了口袋里。
當時周圍很多人看到這一幕后,都立即看向了周恩來,看戲一般地想知道他下一步會怎么做。
只見周恩來同時也掏出一塊手帕,隨意在手上擦了兩下,但他沒有再放進口袋里,而是直接扔進了垃圾桶,并且邊搖頭邊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沒想到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把對方的氣焰一下子打下去了,隨后這個美國記者也只能羞愧地逃離了現場。
曾有另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恩來的時候,同樣也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但周恩來也都一一化解了,并且回答得滴水不漏。
期間記者看到周恩來桌子上放了一根鋼筆,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之后,他立即當眾問道:“請問周總理,您貴為中國的總理大人,為何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恩來聽到后,看了一眼鋼筆,笑了笑說:“說起來,我這只鋼筆還很有來歷啊,他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無功不受祿,我當時是想要拒絕的,但是他說這是抗美戰利品,很有紀念意義,所以我就收下了。”
美國記者聽到后瞬間尷尬的不知道說什么,自信的樣子也消失了,還沒等到采訪結束,就逃走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不少國家都非常不看好中國,但作為外交總理的周恩來,憑借一己之力,在那幾年撐起了整個外交部。他的個人魅力和高情商,為中國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尊重,也讓他們陸陸續續對中國改變了很多看法,也讓我國慢慢地在國際上有了越來越高的位置。
對周恩來的外交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曾深深地感慨過:“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
1976年周恩來逝世后,聯合國旗幟降了半旗。當時這一舉止讓不少國家感到不公,為此,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做了一番演講,全程不超過一分鐘,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
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周恩來總理的一生,是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他是中國的一個傳奇人物,更是世界的一個傳奇人物,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大風大浪之后,依然穩如泰山,立而不倒。在周恩來總理擔任我國的外交部長這二十六年期間,中國的外交事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甚至能讓之前的敵國,開始對中國感到欽佩、迎來贊譽。他的外交語言、處事風格、做事態度等,都永遠值得我們這寫后人和后輩們去學習。
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