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SV-51α型/γ型基本資料生產單位:蘇霍伊/以色列航太/多尼爾公司合作制造機長:22.77米(飛機型態)機體凈重:17800公斤性能最大航速:2.81馬赫(11000米)最高限度:22500米作戰半徑:1910公里發動機:D-30F6
1、SV-51 α型/γ型
基本資料
生產單位: 蘇霍伊/以色列航太/多尼爾公司合作制造
機長: 22.77米(飛機型態)
機體凈重: 17800公斤
性能
最大航速: 2.81馬赫(11000米)
最高限度: 22500米
作戰半徑: 1910公里
發動機: D-30F6X渦輪扇發動機x2
垂直起降用渦輪扇發動機2具
最大推力: 102.5仟牛頓×2(后燃器開啟時204.7仟牛頓×2)
武器
固定武裝: Gsh-231 12.7公厘機槍×1
標準武裝: Gsh-371 55公厘加特林機槍1挺 (備彈120發,預備用彈夾1個)
復合型導彈莢艙(機翼2固定掛點,每個莢艙可 搭載18枚SA-19 紅外線/雷達混合導引微型導彈 以及后備燃料)
選配武裝: 沖壓引擎輔助推進器 燃料空氣炸彈,華沙公約組織標準武裝等可在機翼下6個掛點裝備
防御武裝: SPO-15C全方位警戒雷達系統、紅外線、電子干擾管制系統 (APP60×1)、主動匿蹤系統(RP0-51)、SWAG能量轉換裝甲系統(SW-51)、SV-51是日本科幻戰爭動畫Macross Zero中虛擬的兵器,反統合同盟用來對抗VF-0的新式可變式戰斗機。
開發
外星船艦ASS-1墜落地球后,各國從此戰艦獲得大量的外星科技,新材質及技術使得武器裝備有著大幅度進化;SV-51即是以反統合勢力主要成員華沙公約組織的主力戰機Su-27為基礎,加上從親反統合勢力的OTM研究單位竊取變型構造相關研究所開發的可變型戰機,由于反統合勢力并未進行熱核引擎研發,故SV-51仍使用渦輪扇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來源,配合后方新式向量噴嘴于緊急時可進行垂直起降,但續航力不足早期多擔任短程奇襲任務,后期改良機體并設計可收納機翼而能以機器人型態從淺海處的潛水艇中與壓縮空氣一同射出海面再利用火箭推進升空。
與VF-0相較之下,機身長約23米比同時期的VF-0大一截,外觀上保有蘇聯系戰機的特點,機身較龐大但仍能保持靈活度,飛機型態戰斗方面性能較佳,武裝也較為豐富,但相對的燃料消耗較快而使得作戰時間被迫縮短,不完美的變形構造也使變型時間較長而十分不利;與VF-0相同配有“SWAG能量轉換裝甲系統”與電戰匿縱系統。
之后針對“鳥の人”作戰而對SV-51γ增設噴射背包(ツインブースター)(SV-51 w/Twin Booster)強化瞬間推進力,并大幅增加機體外掛武裝。
根據超時空要塞 Frontier小說版,本機在第一次統合戰爭結束后繼續由部分原本由反統合聯盟控制的自治區生產,動力換裝為熱核引擎。
型號
SV-51α
為基本型,供一般飛行員駕駛。
SV-51γ
Ace級飛行員專用型,性能較為優異。
追加裝備 :噴射背包
注解
^ 機身下與翼下共有六個掛架,比VF-0多兩個掛架
^ 變型時機體會呈現無防御狀態且移動速度會驟降,因此時間越短越好。
2、VF-1女武神
基本資料
功能:多用途可變形戰斗轟炸機
服役:2008年11月
首次實戰:2009年7月
制造廠商:洛克威爾/貝爾
長:14.23 米
翼展:14.78 米(全展) ;8.25 米(全后收)
高:3.84 米 ;后掠角度 20°(全展)72°(全后收)
長:11.3 米
重量 :空重 13,250 公斤 ;一般起飛重量 18,500 公斤;最大起飛重量 37,000 公斤
動力系統:發動機 2X新中洲/普惠/勞斯萊斯;FF-2001 熱核引擎;動力 112.7KNt;225.4KNt(后燃推力);發電機輸出功率 650000千瓦
性能
極速:2.71馬赫(10000米高度);3.87馬赫(30000米高度)
航程:大氣層內無限制
機體強度:+7G
武裝
固定武裝:毛瑟ROV-20雷射炮 ;休斯GU-11三管55公厘加特林機槍 (射速1200rpm,載彈量200發)
外載武裝:AMM-1空對面導彈×12 ;UUM-7微型導彈夾艙×4 ;RMS-1 大型反艦導彈×4
開發
現實中美軍的F-14D雄貓式戰斗機VF-1 女武神(Valkyrie)是日本科幻戰爭動畫《超時空要塞》及其美國改編版《太空堡壘》的第一部《麥可羅斯傳奇》中地球統合軍第一種采用的熱核引擎的可變型戰斗機,也是動畫中第一種登場的可變型戰斗機,由制作兼機械設定河森正治設計,參考當時美國海軍最新式的F-14雄貓式戰斗機修改而來,其命名則是引用北美公司在60年代生產的XB-70三倍音速轟炸機。
在80年代初期,其參考現役戰機修改而來的流線外型與仿照美國海軍機的涂裝,曾隨著超時空要塞中精彩的戰斗場面風靡無數當時的年輕動漫畫迷與軍事迷。
在故事設定里,這種飛機被廣泛發配于地球統合軍各單位,在并活躍于超時空要塞各系列作品中。盡管在21世紀20年代后逐步為VF-4閃電三式戰斗機與VF-11雷霆式戰斗機逐步取代,但是人們依舊以VF-1的代號“女武神”來稱呼這些后續的機種,并且在許多以21世紀中葉為故事背景的游戲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飛機的蹤影。
衍生型號
VF-X-1:VF-1原型實驗機,與對手VF-X-2競標勝出后改稱YVF-1A,無頭部雷射炮。
VF-0:將VF-X-1改裝投入實戰的實驗性量產機,采用傳統EGF127渦輪引擎而非日后的熱核引擎。
VF-1A:正式量產機型,頭部配備一門毛瑟ROV-20雷射炮,曾授權新中洲與諾斯洛普生產。
VF-1A+:與A型的頭部監視器有所差異而編為A+以區別。
VF-1B:直接換裝VF-1S頭部的A型火力加強型。
VF-1C:VF-1A的民間用型,多做為飛行員培育學校的訓練機。
VF-1D:雙座型轉換訓練用教練機,仍保留原VF-1J之武裝。
VF-1J:火力加強型,換裝九星重工制新型頭部莢艙,原先裝置于頭部的ROV-20雷射炮增為兩門,其他與VF-1A大致相同。由于這批飛機全在日本工廠制造,故付與“J”之型號。
VF-1S:由諾斯洛普生產之少量型號。大幅翻新航電設備,換裝推力更強的FF-2001D熱核引擎,頭部雷射炮增為四門。由于造價昂貴故產量不多,通常是分散配發于各中隊作為隊長機之用。
VF-1X+:在SEGA游戲VF-X中出現的型號。以新材料置換原有老化之結構,提升機體強度并延長壽命。換裝新型FF-2079J熱核引擎,使其擁有與VF-11一搏的本錢。
VT-1:卸除原先VF-1所有武器裝備的純教練機型,座艙視野較戰斗機型良好。
VE-1:與VT-1使用相同機體的早期預警機,于機背加裝大型雷達天線以及電戰相關之多種裝備。
VF-1AR/JR/SR:PC-E游戲超時空要塞2036與超時空要塞:永遠的情歌中出現的特有機型。除頭部與之前各型略有不同外,性能上并沒有太大提升。
3、VF-2(伊卡洛斯)系列
基本資料
型號(TYPE):VF-2JA
所屬(CLASS):Valkyrie Icarus:大氣圈戰斗機(可變形)
高(HEIGHT):S形態:13米. G形態:6.70米 F形態: 4.9米
寬(WIDTH): S形態時肩寬:2.4米. G或F形態時最大翼展寬:15米.
長(LENGTH):S形態:4.30米. G形態:12.20米 F形態: 18.30米.
重(WEIGHT): 每機自重23噸 配制導彈懸掛后增加10噸.
性能
動力(POWER PLANT): 兩臺12年使用壽命熱核引擎.
發動機最大推力(MAX ENGINE THRUST): F形態時可產生4馬赫(2680 mph/4288 kmph)的最高速度?最高海拔9.6萬米?最高上升比率是2.85萬米/分鐘
武裝
雙激光炮(TWIN LASERS): 在S形態時它被放置于頭部的兩側.可以聯合或者分別進行攻擊,每一支可以旋轉360度;在G形態時,則位于機體下部。
載荷: 60發單束射擊或者10次掃射?重新填裝加農能量夾需要15秒時間。
近/遠程導彈(SHORT/LONG-RANGE MISSILES): 每支機翼上有1個武器掛點,每個掛點可帶2枚遠程導彈或4枚近程導彈。
遠程高機動導彈: 每機最大可載4枚。
近程用對空導彈: 每機最大可載8枚。
加裝2-SS HEAVY GUN POD后追加武裝。
加裝Plasma Spear格斗用武器。
格斗(COMBAT): 在必要時,飛行員可以用手或腳部,在S或G形態進行近距格斗,并可作一定的特殊動作,如跳躍,滾動等.
SPACE BOOSTER PACK助推器:VF-2JA為大氣圈內作戰,如果有單機突出大氣任務時需要用大型航天器或者裝備助推火箭后,才能進入宇宙。
開發
對杰特拉帝軍的戰爭結束數年后,統合軍意識到為了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新戰事,有必要擴充軍備,研發更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成功奪取了原來為ZENTRADI生產大型戰艦和機動兵器的衛星工廠后,加上與地球結盟的ZENTRADI提供的先進技術,更使統合軍具備了研發新型機體的軟硬件條件?VF-2系列就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并投入了對馬爾度克軍的交戰中。
與VF-1相同的是,根據人形機頭部構造的不同,同樣劃分為A型?S型和J型,但是存在大氣與宇宙兩種專用機體,分別標識為A型與S型, 較為著名的是 VF-2JA “Icarus”(大氣作戰小隊指揮官專用型): 由于是針對大氣圈內使用的特殊機體, 她比早期的一些Valkyrie擁有更迅猛的動力和更牢固的裝甲,作為用來對付ZENTRADI叛亂分子和在其他類型的軍事沖突的主力機體,“Icarus”一直服役于UN Spacy超過50年。
衍生型號
VF-2SS "ValkyreII" (宇宙作戰指揮官專用強攻型): 參照了VF-1SS的部分設計,繼承了許多優點,如附加裝甲護盾。
VA-1SS "metal Siren": 統合軍針對現有VF-2SS在速度、火力、防護等方面的不足而開發的替代型號宇宙專用機體。
VF-XX(統合軍所屬杰特拉帝部隊專用機體): 由于第一次宇宙大戰后,相當規模起義的杰特拉帝部隊被編入統合軍作戰序列中,原有的杰特拉帝單兵戰斗囊性能低下,根本無法滿足未來可能的戰事需要,這就要求統合軍研發機構根據杰特拉帝人的身體特征和戰斗習慣開發一種新型作戰機體。很快型號為VF-XX的新型機開發成功并配屬杰特拉帝部隊。
Gerwalkroid: 統合軍考慮到若是將Valkyrie分配執行戰艦護衛的任務,不但成本高,而且極易分散戰斗力,而Valkyrie的Gerwalk模式卻能夠很好滿足范圍不大的小規模機動作戰需要,特別表現在防御上。因此,一種純粹以Gerwalk模式為原形,不具備變形能力的宇宙專用機體被設計出來,并被命名為“Gerwalkroid”。
4、VF-4閃電三式
基本資料
多用途可變形戰斗轟炸機
長:14.9 米
翼展:14.3 米
高:3.7 米
戰斗重量:13,950 公斤
性能
動力: 新中洲/普惠/勞斯萊斯;FF-2011熱核引擎;137.2KNt×2(VF-4G后增為161.7KNt)
極速(10000米高度):3.02馬赫
極速(30000米高度):5.15馬赫
極速(海面):1.12馬赫
航程:大氣層內無限制
最高飛行高度:35000米
爬升率: 300,000米/每分鐘
武裝
標準武裝:單管光束炮×2 ;80公厘光束加特林機槍×1 ;30公厘6連裝加特林機槍 ;Gu-11/55公厘3連裝機炮莢艙 ;中距離導彈×12
開發
VF-4 閃電三式戰斗機是日本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系列故事中統合軍為取代VF-1而開發的次世代主力戰斗機。其設定源自于洛克希德公司的黑鳥式偵查機,命名則是援引美英兩國生產過的兩架閃電式戰斗機。于動畫作品中,僅在1987年發行的MTV:Flash Back 2012中短暫的出現。盡管在官方設定中其使用相當廣泛,但由于缺乏對應其主要服役時期之同系列動畫作品,故其知名度并不高。
在VF-1開發計劃開始不久,統合軍就在計劃取代它的下一代戰斗機。為回應這項需求,洛克威爾/貝爾在2005年提出了新型戰斗機的計劃,并與VF-X-3競標下一世代的主力戰斗機。兩機的原型機,都與VF-1有35%的零件共通性。在性能上,兩種飛機則互有勝負。然而,隨著第一次宇宙大戰的爆發與研發單位的消滅,兩機的開發也陷于停頓。
戰后,統合軍政府收集起分散于月球及各殖民地的殘存資料,于2010年重啟開發計劃,并于該年稍后進行首次試飛。戰后已與當初的VF-X-4有相當程度的不同。至于與其競爭的VF-X-3,其相關資料則是隨著地球的毀滅而全數喪失,只有數張照片殘留下來。
與VF-1的最大差異在于,去除了繁雜的可變后退式主翼、推進引擎獨立于機身外的三機身架構、導彈掛架亦改良為半隱藏式,雖使得VF-4的大氣層內飛行機動力相較于VF-1略遜一籌,但在宇宙空間的性能上卻比VF-1大幅增加40%。在地球已趨于和平并開始宇宙移民計劃的當下,軍方對這樣的結果相當滿意,即于2012年上半年投產,并首先于當年9月出航的メガロード01船團配置約兩個航空團150架,之后產量穩定增加。2020年,統合軍官方宣布以本機為統合軍主力戰斗機,并逐步汰換VF-1;后期宇宙專用型式甚至直接去除進氣口改設輔助熱核推進器與推進火箭,而使宇宙戰斗性能更加提升。
沿用本機構型與概念的VF-14吸血鬼戰斗機于2025年提案,且于2028年開始量產同時配屬各單位,并與VF-11活躍于21世紀30年代后諸多紛爭中。
衍生型號
VF-X-3:試驗機,30%零件可與VF-1互換。
VF-X-4:原型機,10%零件可與VF-1互換。
VF-4A:第一種量產型,不能變形的純戰斗機。[來源請求]}
VF-4B :雙座型,于后座增加一武器官,但并未廢止后座之飛控裝置。
VF-4C:加裝可自由進出大氣層之相關套件,主要用于低軌道防空。
VF-4D :VF-4C之海軍型,移除宇宙飛行相關套件,加裝打擊相關設備,主要用于攔截與反艦任務。
VF-4S:輕量化的VF-4D,加強機身結構與航電設備之抗鹽害處里。
VF-4G:最終改良型,換裝新型引擎與航電設備。
5、VF-9VF-9 Gerwalk形態
基本資料
VF-9 Cutlass(彎刀),是出現在動畫超時空要塞MACROSS系列中的三段變形可變式戰斗機。
登場作品:MACROSS M3
開發
統合軍于2018年開始了第二次VSFX計劃(第二次輕型VF戰斗機更新計劃,第一次的獲勝者是VF-5000),主要用來選擇一種可以大量裝備的廉價VF戰斗機。
2017年OTEC跟其它數間公司合并成通用銀河公司(General Galaxy )后,即馬上參加了第二次VSFX計劃的投標。通用銀河開始設計公司成立以來第一臺可變戰機VF-X-9(之前被稱作VF-X-11)。
VF-9 G形態VF-9 B形態由General Galaxy中極具潛力的設計師SERUZA RUGAS參與設計的輕型可變戰機VF-X-9,在設計中大幅采用了米莉亞·吉納斯上尉的意見。
為了達到輕型化的設計要求,VF-9舍棄了原有的VF傳統腳部結構,并設計出新的主翼收納方式(連帶也失去了可變翼特性)。
最后,輕型、廉價的VF-X-9原型機YF-9在試飛后展現出高于當時主力機VF-4的空戰能力,于2023年正式被軍方采用為低價輕型戰機。通用銀河接到由各地移民星球來的大量訂單,VF-9也成為通用銀河成立后第一臺量產并且大賣的可變戰機。
附記
VF-9前掠翼的氣動設計來源,似乎是來自格魯曼參加ATF的某一方案,和X-29的混合體。 VF-9“彎刀”的綽號,源自其外形,也是為了紀念沃特公司50年代的F7U“彎刀”式噴氣式艦載戰斗機
6、VF-3000 的BATTROID形態
基本資料
VF-3000 Crusader(十字軍) ,是動畫超時空要塞系列中的一款三段變形可變式戰斗機。VF-3000的氣動外型,和VF-1一樣來自大名鼎鼎的F-14。“十字軍”的綽號,則來自沃特公司著名的F8U/F-8“十字軍”艦載噴氣式戰斗機。
現實中的設定,本來是河森正治設定作為VF-1的后續機體,最初決定用于《超時空要塞》初代TV版。但是由于初代TV版企劃大幅變更,時間線不足以讓VF-3000登場,因此只好變成了一款背景機體,僅在系列游戲中出現過。
登場作品 MACROSS M3
開發
VF-4成為統合軍第二代主力機種后成為杰出的宇宙戰機。但是VF-4在大氣圈內的作戰能力遜于VF-1,因此軍方開始尋找適合的大氣圈內用戰機來繼承VF-1的地位。最后采用新中州重工提出,由VF-1衍生出的雙座型機種VF-3000。
統合軍試飛VF-3000后,并未將VF-3000定位為新一代主力機種。真正繼承VF-1主力機種位置的,是VF-3000的后繼機VF-5000“海市蜃樓”。
生產的少數VF-3000參加部分戰斗或取研究數據,後成為VF-5000的原型,另有改變設計的轟炸機型VF-3000B,但是未脫離紙面作業階段。
在VF-4定位于宇宙優異機體之外,VF-3000可說是繼承VF-1的第一臺泛用機種。雖然VF-3000無法取代VF-4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種,但是在新中州重工航空部門與其它公司合并成為新星工業后,VF-3000成為新星工業未來研發各種機種的重要參考數據,可以說是一款承前啟后的機體。
7、VF-5000
基本資料
VF-5000 "Star Mirage"(海市蜃樓/群星幻影),是動畫超時空要塞系列中的統合軍2020年代的主力可變式戰斗機(VF) ,在設計上本機是作為彌補VF-4大氣層內性能不足而研發的搭配機型。
機體綽號,則對法國達索·布雷蓋公司公司著名的幻影戰斗機系列之致敬。
初次登場 MACROSS DYNAMITE 7
性能
尺寸: 全長:14.03m
重量: 8,300 kg
主推進系統: 新星/P&W/Royce FF-2015RB 熱核渦輪發動機*2 輔助推進系統: P&W HMM-3A姿態調整火箭
推力: 12,500 kg *2
速度: M 2.85(10000m)/M 4.73+(30000m以上)
空力界限/升限: VF-5000G性能提升版加裝大氣圈內外。兩用FAST Packs可自力到達衛星軌道
G力界限: -14.5~+22
武裝
固定武裝: 對空雷射炮(只能朝后方小角度內發射)
標準武裝: 霍瓦德GU-14三管55mm多用途機關炮;微型導彈發射器*4
選用武裝: 各型標準接口飛彈和外掛武器;震撼彈機關炮 Zola星巡邏隊使用的特殊武器。能發射特殊的電磁波震撼彈,使機體暫時無法控制。
特殊設計: 肩部探照燈;額外武器掛架; 腿部模組。
開發
2009 年,統合軍發起以研發支援用途為主的「輕型支援戰斗機」為構想基礎之第一次VSFX計劃,后計劃內的多數機型和資料毀于戰火。
2011 年第一次星間大戰結束,重組后成立的Stonewell & Bellcom被納入重新進行的VSFX計劃候補名單。之后 Stonewell & Bellcom開始開發 VF-1 的改良型,社內代號VF-1 Evo(Evolution),意即「VF-1進化型」。
2012 年,新中州重工與Stonewell & Bellcom公司合并成為新星工業后,VF-1 Evo計劃小組獲得新中州重工舊有之VF-1改良計劃,即VF-3000的資料。為了做出優于VF-3000的VF設計之故,VF-1 Evo在公司內之計劃代號更名為VF-5000。
本機和其他VF戰機型號一樣,不僅在地球量產,也大量授權給各船團和殖民地工廠生產,因此生產數量和改進型號也異常龐雜。因此即使到了2040年,VF-5000的升級改進型仍在一些資源不足之偏遠地區的飛行中隊里繼續活躍著,例如在2040年代末,即M7 OVA劇情中,卓拉星的警備隊就繼續裝備著改良過的VF-5000G及VF-5000T。
8、YF-21/VF-22雨燕
基本資料
功能:可變形戰斗轟炸機
長:19.62米
翼展:15.36米
高:4.04米
空機重量:9,550公斤(VF-22);9,340公斤(YF-21)
性能
動力: 新中洲/普惠/勞斯萊斯;FF-2450B,637KNt×2
推力: 41,200kg(大気圏內) ;65,200kg(大気圏外) ;極速 (一萬米) 5.07馬赫/5.06馬赫(YF-21) ,(三萬米) 22馬赫/21馬赫(YF-21)
爬升率:61,500米/分鐘
機體強度:正32.5~負17G
武裝
標準武裝:奧勒岡AAB-7光束炮×1 ;毛瑟REB-22雷射光束機炮×2 ;休斯/通用電氣GV-17L機炮艙×2 ;卜福斯BML-02S微型導彈發射器×4 ;休斯PBS-03F針點防御系統 ;安定翼/盾
開發
BDI系統的頭盔YF-21/VF-22雨燕二式戰斗機(シュトゥルムフォーゲルⅡ)是超時空要塞系列作品Macross Plus中,于21世紀40年代初期與YF-19競標,作為取代VF-11雷霆式戰斗機的先進可變形戰斗機原型機,在超新星計劃競標敗于YF-19(詳見YF-19)。盡管如此,一如之前的VF-14,降低性能及造價后的YF-21仍然在其原型機競標失敗后獲得少量訂單,進行有限的生產與配備,并被賦予VF-22的型號。
一如超時空要塞系列可變型戰機的傳統,本機的設計修改自1990年代與YF-22(現在為F-22)競標美國空軍先進戰術戰斗機落敗的諾斯洛普/麥道YF-23黑寡婦二式戰斗機,至于命名則是援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Me-262A-2a噴射戰斗機的戰斗轟炸機型。
衍生型號
VF-22S:為VF-22的隊長用機型,提升通信能力;于2047年時發上并成為部分王牌飛行員用機;之后Macross7船團正式將其作為VF-17的后繼機種。
馬克斯機:Macross7船團統合軍代表同時亦是Macross7戰斗艦艦長的天才飛行員馬克斯(マクシミリアン?ジーナス)的專用機,機體涂裝為天藍色。
米莉亞機:Macross7船團的市長同時亦是馬克斯分居的妻子,杰特拉帝血統的米莉亞所乘專用機,機體涂裝為紅色;兩機重現了當初統和軍紅藍雙壁的情景。
加姆林機:后期Macross7鉆石武力小隊的木崎·加姆林(ガムリン木崎)駕駛的黑色機體。
“月亮神射手”用機:由月面阿波羅基地分出的長距離移民船團護衛部隊SVF-124“月亮神射手”(ムーンシューターズ)所配置的機體。
S.M.S.所屬機:Macross Frontier船團中S.M.S.組織所選配的機體,每個小對各配屬一架,裝有Fold雷達。(小說版)
9、VF-25彌賽亞
基本資料
功能:多用途可變形戰斗轟炸機
長:18.72米
翼展:15.5米
高:4.03米
人型時高:14.53米(含頭部雷射炮)
空機重量:8,450公斤
性能
引擎:新星重工/P&G/PR社制 ;FF-3001A階Ⅱ熱核渦輪引擎×2
推力:1620Kn×2 ;極速(10000米高度) 5.00馬赫
機體最大負荷:27.5G
武裝
標準武裝:GU-17A 加特林機槍×1 (后升級為反Vajra的MDE彈頭) ;ROV-217C 12.7公厘同軸光束槍×1 ;ES-25A 25公厘高速機槍×2 (后升級為MDE彈頭) ;ROV-25A 25公厘光束機炮×2 ;AK/VF-M9戰斗刀×1
開發
VF-25彌賽亞是由Macross Frontier船團開發用以取代新統合軍主力機種VF-171的新一代可變型戰斗機。
Macross Frontier船團上的新星重工開發工廠以通用試作機YF-24“進化”(エボリューション)的資料為基礎,并由總合機械制造業L.A.I.技術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援所生產的新型可變型戰斗機,原型機首次飛行是2057年6月24日在Macross Frontier船團新發現之恒星系(M55 NGC6809球狀星云內,Frontier船團當時在此星系采集資源)具有大氣的第三行星Frontier025的行星軌道上從浦鶴級宇宙航艦“上海III”進行首次試飛 。
繼承了VF系列長久以來的傳統,VF-25擁有三種可變型態能應映不同戰況,由于機體本身不具備武器掛點,因此必須使用外掛裝備的方式在無視機體氣動特性下將武器"掛"在機體各處,這類外掛裝備在以往VF系列常有影響變形機構的問題,由于VF-25在設計時即考慮相關配置,所以VF-25可在裝備外掛設備下維持各種變形模式;但是這類外掛仍然是無視氣動特性的裝備,因此無法在具有大氣的環境下操作,故VF-25在具有大氣的作戰環境下武裝極端薄弱,不過以船團需求大多數戰斗不需要在普通大氣下進行因此目前并未有改良方案。
在原型機試飛后,同年S.M.S已開始配發VF-25在骷髏小隊與相關作戰部隊,并于同年Vajra遭遇戰時進行實戰;之后因政治與商業因素S.M.S在2059年為止比新統合軍優先獲得約30架VF-25,扣除預備機,剩下約20架做為測試及投入實戰。
衍生型號
YF-25預言(Propfecy):位于YF-24與VF-25之間的試作機。由L.A.I主導并制作出了數架,在變形機構或Ex-Gear的操作測試等實驗中所得的資料,對于VF-25的開發有著極大的貢獻,在實驗結束后成為Ex-Gear的操作訓練兼機種轉換用訓練機。
VF-25A:標準型,頭部G型相同,機能上的差異不明,主要搭乘者為S.M.S中骷髏小隊以外的隊員。
VF-25F:前衛用標準型,頭部監視器為單橫條護目形狀,頭部雷射機槍2門,早乙女有人與普通S.M.S駕駛此型機種。
VF-25S:指揮官型,監視器為橫條三面體形,依照VF系列的傳統,S型的頭部雷射機槍一律4門,一般為小隊隊長機,但動畫中僅有骷髏小隊隊長奧茲馬·李曾駕駛此型戰機。
VF-25G:長距離狙擊型,考量狙擊精密度需求而采用單眼式長距離高精準監視器,因此頭部機槍撤銷1門,并換裝SSL-9B,Dragunov穿甲狙擊槍。米海爾·布朗用機。
RVF-25:電偵作戰型,頭部為橢圓護罩型內藏雷達,并設雷射機槍2門。盧卡·安杰洛用機。
QF-4000:由RVF-25操控的無人機,為了防止電子干擾因此裝備了超空間通信器,平時由RVF-25遠隔操作進行戰斗或是數據搜集,在必要時可使用猶大系統回復人工智能思考,在此系統底下QF-4000具備傳統鬼魂系列的驚人戰力 。
10、VF-27 路西法
基本資料
S.M.S于故事初期遇到的不明可變戰斗機正式名稱,由Macross Galaxy船團以YF-24為基礎進行修改制造,可說是VF-25的姐妹機種。
路西法此名稱為PSP游戲“Macross Ace Frontier”追加之名,原本出處為圣經記載之墮落天使。
開發
因為要求更高等級的作戰效能因此在機體性能上也有所提升,包括腦波操作座艙、重粒子光束槍(有機槍及光束槍形態,機槍是否使用實彈不明,光束槍形態不可連射,2槍相間時間大約等同VF-25G狙擊槍)、三維式向量噴嘴、固定式強化設備(加上了小型機槍,是否使用實彈不明),擁有比VF-25更上一層的作戰能力;左腕也如同VF-25裝備盾牌以及格斗武裝,格斗武裝裝備了可伸縮式大型劍,也如同VF-25的戰斗刀加裝了針點系統增強破壞力。
但為了適應機體的高性能因此駕駛員無法如同VF-25般以EX-GEAR輔助即足夠,而是直接改造成半機械化肉體適應機體操作負荷。
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