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長期在混跡在數碼圈子里的科技小編來說,追逐最新最前沿的產品,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當我們停下腳步時,卻發現還有很多人的主力機是幾年前的產品。提到舊款產品,小雷很自然就會想到外觀落伍、性能過時、日常卡頓、綜合體驗不佳等一系列的負面詞匯。但這
對長期在混跡在數碼圈子里的科技小編來說,追逐最新最前沿的產品,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當我們停下腳步時,卻發現還有很多人的主力機是幾年前的產品。
提到舊款產品,小雷很自然就會想到外觀落伍、性能過時、日常卡頓、綜合體驗不佳等一系列的負面詞匯。但這終究只是主觀性極強的一家之言,或許和這些機主聊一聊,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放眼望去,雷科技編輯部的小編們,大部分都用上了最新的旗艦,比如說iPhone 13系列、小米11 Pro、OPPO Find X3等,很多人還不只一部手機,雙持黨、三持黨乃至N持黨都有。
但新出行欄目編輯小猿,則是個例外,他用的手機還是三年前發布的小米8,即使我們一再熱情安(song)利(yong),他也不為所動。
這就很讓人好奇了,不換機的理由是啥?是小米8在快2022年的今天真的完全夠用,還是當前新旗艦都太乏味了?而且,小米8放到現在,面對一票新機時,還有多能打?
夠不夠用,看需求
首先還是要帶大家回顧下小米8這款手機,它發布于2018年,當時是小米的主力旗艦產品。具體配置方面:驍龍845芯片、6GB LPDDR4X內存、64GB/128GB UFS 2.1閃存、6.21吋AMOLED屏幕、1200萬后置雙攝、3400mAh電池、18W快充。講道理,只看紙面參數的話,感覺小米8應付日常主流需求的話,可能不會太吃力。
但小雷心里還是有很多疑惑,抱著好奇采訪了下小猿,所以就有了一下的對話。
小雷:所以,不換新機是因為窮嗎?
小猿:當然不是(斬釘截鐵),主要是因為現在新機的都太丑了……
小雷(忍不住打斷):現在的手機都很丑??(講真,小米8的外觀當年可是備受爭議,正面劉海、背面紅綠燈雙攝,活生生一個低配高仿版iPhone X,劉海屏、后置指紋解鎖現在看來都是槽點)
小猿:對啊,你看那些新機攝像頭一個比一個凸起,帶殼都掩蓋不住,扔桌子上都放不平。小米8雖然也有點凸,但帶殼后基本就平了。
小雷:小米8日常夠用嗎?不會卡頓什么的?
小猿:不會,平常微信什么的不會卡;平時不怎么玩游戲,偶爾吃吃雞(和平精英),感覺也挺流暢的;今年換了塊電池,感覺續航也還行;充電功率嘛,不太care,畢竟不管公司還是家里,都是插著線就扔一邊了。
小雷(極力誘導):那就沒有啥不好的體驗?
小猿:哦,系統不更新了,升完MIUI 12,好像沒有后續了,NFC功能好像沒法正常用。現在疫情坐地鐵都要亮健康碼,不能用虛擬公交還真是不太方便。
小雷和小猿進一步交流后,基本清楚了他不換手機的原因:沒有高負載場景需求(偶爾吃雞開個中畫質也能忍)、非手機發燒友、手機拍照需求不強(正兒八經拍照有專業相機)以及獨特的審美。
小猿還提到了日常使用中小米8的一個優點——前置紅外相機,晚上關燈后也能方便地進行人臉解鎖。而且,小米8的后置指紋解鎖速度也比較快,疫情下使用比面容識別好多了。
對這點小雷還是比較贊同的,每天出門亮健康碼真的挺麻煩的,iPhone的Face ID在口罩場景下基本廢了。雖然小雷同時也有Apple Watch,一定程度上算是“智能口罩”,但這個功能時靈時不靈,解鎖失敗的概率很高。
不服跑個分
盡管小猿一再強調小米8日常使用不卡、流暢度很高,但小雷的態度還是將信將疑。畢竟,流暢是個比較主觀的感受,普通用戶和重度用戶對它的判斷標準很容易有偏差。所以,還是給小米8跑個分吧。
首先是安兔兔,小米8的總分是40多萬。作為對比,還沒終端機型的天璣9000和驍龍8 Gen 1大概100萬出頭,驍龍888是70-80萬、驍龍870是66萬左右。小米8性能自然無法和旗艦以及次旗艦手機抗衡,不過和中端機還是能掰掰手腕的,和天璣820大致相當。
然后是AndroBench,這款小米8是128GB版的,閃存規格是UFS 2.1,測速下來,順序寫入速率比較慘。不過,這和手機剩余容量較低有很大關系,而且隨機讀寫速率還不錯。
跑完分就開始實測,就測試小猿不會卡的和平精英吧。這時小雷發現,小猿的和平精英,日常開的畫質是HDR超清+超高,也就是說最高畫質是40幀。
一局游戲下來,平均幀率是40幀,整體還是比較平穩的,波動不大,有過程中感覺還算流暢。
測完游戲,小雷感覺日常場景也很有必要再測試下。結果比較尷尬,因為小猿口中的流暢在小雷看來是打了折扣的。
首先,應用之間切換能感覺明顯的停頓感,動畫會卡頓;其次,應用冷啟動的加載速度感覺還是要等一兩秒;另外,切換了三四個應用后,回到原來應用,原界面大概率會重新加載,也就是俗稱的殺后臺。
此外,小雷還簡單測試了下相機,光線充足情況下,成像效果還過得去。
而且,小米8的副攝是長焦鏡頭,拍攝二倍畫面還有挺有優勢的。現在哪怕是最新的旗艦手機,如果只是中杯版,基本都只有超廣角沒有長焦。
不過,到了晚上,小米8的夜景拍照效果就不咋地了。
這個測試結果小雷感覺很意外,但仔細想想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小米8雖然是舊旗艦,但也已經是三年前的產品,在芯片性能飛躍的今天,三年意味著要落后很多。
前面跑分時我們也說了,它的性能放在現在就是中端機的水平,現在這種表現實屬正常。而且,小米8的綜合表現稱得上是及格,遠沒有到糟糕的地步。
不同人群,對手機的要求天差地別
作為長期接觸最新旗艦機的我們,早已習慣了幾個月換一次手機,也習慣了高性能芯片、高刷屏幕、高規格相機、大功率快充等一系列手機特性。自然而然地,在面對不具備這些特性的產品時,心中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閃出一個念頭——這么拉胯的機子也能用?相信很多手機發燒友也深有體會。
但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真正的普通用戶群體時,卻能發現,大部分人用的都是非旗艦產品,而且換機周期遠超我們的想象。根據工信部的最新數據,國內1-10月的手機累計出貨量中,非5G手機的占比仍然超過了四分之一。
在發燒友看來,120Hz已經是手機屏幕的基本配置,90幀是游戲流暢度的基本保障。但在小猿這樣的手機用戶眼中,三四十幀的游戲幀率就稱得上是流暢了;至于日常使用,只要不是持續不斷的卡頓,偶爾的掉幀甚至殺后臺,都是可以忍受的。
換言之,不同用戶群體,對手機各項指標參數乃至體驗的要求和容忍度是不一樣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我們看來應該被淘汰的小米8,卻是小猿用得舒適不愿意更換的甜點產品。
所以,這次采訪和測試后,小雷個人的感覺是,用什么手機,終究還是看和自己的需求是否匹配,既不盲目追新,也不委曲求全。說到底手機也只是一款工具,鞋子合不合腳,自然要穿的人自己判斷。
金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