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連載第一篇從經歷過第七次出院后,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想法,一定要把這兩年來進出醫院七次的經歷和心境變化記錄下來。然而自己并不是文學專業出身,寫文章一直是一件令我非常頭痛的事情。同時也因為出院后自身工作需要不斷地服務客戶關系,所以事情也就一拖再拖
連載第一篇
從經歷過第七次出院后,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想法,一定要把這兩年來進出醫院七次的經歷和心境變化記錄下來。然而自己并不是文學專業出身,寫文章一直是一件令我非常頭痛的事情。同時也因為出院后自身工作需要不斷地服務客戶關系,所以事情也就一拖再拖,直到2020年的2月。2020年的新春之際,全中國人民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冠肺炎,讓全國人民都實現了很多人一直在憧憬的一件事情——持續的放假,復工日期一推再推。終于,我也在家長起“蘑菇”之際,開始了這篇文章的寫作。
本人吳強,來自江西省的一個小農村,十多年前來到廣州,開始了與普通人一樣在大城市工作的期待,做過工人、司機,后來在電腦城經營一家電腦組裝配件店,也算是圓了一個做老板的夢想,漸漸地在廣州定居,也成為了一位新廣州人,如今已近不惑之年。從2015年底開始,在某大型保險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壽險代理人,截至發文時,已從事保險銷售和理賠服務工作近5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何把40歲稱作不惑之年,當自己半腳開始踏入這個年齡時,才對不惑二字有些許的領悟,這是我迫切想要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的理由。當然,這只是一個社會底層,平凡的人的普通經歷,故事中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柴米油鹽和人生必經的生老病死。
時間,回到2017年10月28日的晚上;熟悉保險公司業務節點的朋友都知道,每到年底都是開門紅的沖刺階段,幾乎公司的每一位代理人都在全力的拼搏著,奔走忙碌于大大小小的產品說明會、客戶交流會。我也不例外,為儲備開門紅業績忙前忙后。今天公司在某星級酒店舉辦了一場大型的產品說明會,我也邀約了客戶一起陪同參加,內容是在分析當下環境的經濟形式。突然腹部傳來一陣陣的絞痛,以為是吃了什么不干凈食物,但是全場有上千人,如果是菜有問題不可能只是我一人會有如此反應。于是匆匆結束晚會,緊急到花都的A醫院掛了急診。當時醫生只是一搭眼,就有了初步的判定--腎結石急性發作,需要照B超確認。隨后,B超的結果顯示:左側輸尿管上段結石,直徑10mm左右,伴左腎輕度積水。在醫院折騰了近三小時,由于到了實在無法忍受疼痛的程度,醫生給安排打了止痛藥點滴,打完疼痛感有所緩解,但卻站起來就頭暈,或許是藥物緩沖了疼痛感,但是身體還是在劇痛的狀態,不僅頭暈還伴隨著嘔吐,連喝水也吐(也許常人無法想象這種感覺)。最后開了相關的止痛藥,消石的中藥等,醫生吩咐先吃一個星期藥看看情況,配合多運動,看石頭會不會掉下來,就讓我回家了。
這張圖片來源為網絡轉載
人生第一次經歷結石的痛苦,已經超出了我能形容的疼痛程度,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那天在B超室門口等待結果的十多分鐘,當時我感覺是我人生中經歷的最長的十多分鐘,真很長很長,疼痛讓我感受到時間的每分每秒,全身都因為冒冷汗而濕透,痛得無法直起腰,感覺自己隨時可能暈過去,全憑意志力在支撐最后一絲睜眼的力氣。后來有一天在公司跟同事聊起這件事,有一位女同事說起她生小孩時,也結石發作;于是我就隨口問她一下,哪個更痛一點,她說:結石發作比生小孩更痛。當然,我畢竟沒有經歷過女人生產的過程,而且,女人生育是一件偉大的事情,而結石只是病痛,這里也只是形容一下這種疼痛的程度了。經歷這一次后,讓我開始對健康重視起來,如果只是一個小小的結石,就讓我有多么大的感悟,那也是有點兒夸張;雖然那時是2017年,我也已經年近不惑,不過畢竟還是沒到嘛,30多歲,正是打拼的時候,怎么會有太多的時間去感悟生命的意義。
第二篇:第一次上手術臺是怎樣的體驗?生病除了要花醫療費還要擔心什么?
何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