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統計,2022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已達454萬,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約為900萬,由此可見,選擇考研的人數占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約一半,其中還包括54萬的往屆考研黨。多數學生因為自身學歷在就業市場不占優勢選擇考研,教育部為保障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并
據統計,2022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已達454萬,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約為900萬,由此可見,選擇考研的人數占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約一半,其中還包括54萬的往屆考研黨。
多數學生因為自身學歷在就業市場不占優勢選擇考研,教育部為保障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并進一步控制人數,對研究生群體下發了2項通知,從2022屆研究生開始實行,這2個通知無論對在校研究生還是考研黨來說,都不算什么好消息。
2022研究生迎來壞消息,高昂學費讓普通家庭吃不消
從多地高校推出的2022年研究生簡章來看,學費方面有所上漲,主要集中在專碩類研究生,部分專業漲幅很大。比如上海交大的計算機工程專業學費漲到了12萬,人工智能專業漲到了15萬,而中山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學費更是突破30萬大關,直接達到了31.8萬元,相比上一年漲了6.3萬元。
學碩要比專碩多讀1年,考研目的只為了提高學歷的學生,也多選擇專碩報考,報考學碩的人數本就少,含金量也要高一些,雖然學費漲幅沒有像專碩那樣大,但也依舊有所變化。翻譯、電子信息等專業學碩學費漲到了15000/學年,而新聞與傳播類學碩,學費漲到了16000/學年。這樣算下來,3年也將近10萬元。
曾有一位考研黨在網上表示,自己被浙大的10萬元學費勸退,原本給專碩的8000元獎金也被取消,自己的家庭實在負擔不起、無能為力。
高昂的學費已經讓普通家庭難以接受,緊接著又傳來1個壞消息,各地高校將不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主要對象類型為專碩、非全日制以及定向。
高昂的學費已經讓家長吃不消,還要另外支出一部分租房費,若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都市,哪怕和多個人合租,一個月也要花上幾千,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由此有人質疑,是不是想通過這些政策勸退寒門考生。
考研成為富貴人家專利?寒門學子是否還有出路
學費上漲、不提供宿舍,讓讀研的成本一再上升,或成為寒門子弟讀研的最大攔路虎,這讓家境并不富裕的在讀研究生和考研黨非常沮喪,考試本來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機會,而再這樣下去,哪怕是考上了,也讀不起。
看到如此政策,有人不免發出質疑,這些舉措是不是要把寒門子弟拒之門外,以后讀研會慢慢成為富貴人家學生的專利嗎?若連最公平的考試都無法改變寒門子弟的命運,寒門學子是否還有出路。
據調查顯示,多數讀研的學生,其父母大多都是教師、公務員、生意人等,經濟條件比較好,很少有來自于農村家庭。確實經濟條件好一些,學生也能更加心無旁騖地繼續學業。若父母生活辛苦,學生可能會想要盡快就業補貼家里。
部分專業的學費確實漲幅較大,但這些專業一直以來學費都比較高,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不該把目光放在這類專業上,學費不高的專業也有很多。在校還可以獲得獎學金,包括國家獎學金,省級獎學金等,若上岸成功學費湊不夠也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學費從來就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學生能否考上。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
每年有將近半數的畢業生選擇去考研,似乎考研已成為一種流行,只是考研并不適合所有人,部分學生盲目跟風也只是在浪費時間。
部分專業沒有考研的必要性。一些職業的門檻較高,學歷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優勢,比如醫生,很少有臨床專業的醫學生不考研的,除非畢業后不想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而也有些專業,考研與否帶來的影響不大,比如師范專業,比起考研,若有合適的就業機會,直接就業會更好。
沒有目的、盲目跟風。個別學生不是自己想考研,只是看周圍的人都報考,自己也就湊熱鬧。備考是很辛苦的,沒有強大的毅力很難支撐,跟風報考的學生一般都沒有這種毅力,考了也是浪費時間。
把考研當做幌子。還有部分學生只是把考研當做幌子,用來逃避社會、逃避就業,“啃老”是不可取的,還是要學會獨立。
總結:對在校研究生和考研黨來說,學費上漲、取消宿舍確實是2個壞消息,但只要能夠順利上岸,也沒有什么事是不能解決的。
互動話題:你怎么看待這2個消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張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