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80年代的中國郵政曾經發行過一張郵票,大紅色的底、金色的臉、黑色的毛。郵票上是一只猴子,這就是郵票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庚申年金猴郵票”。整版的猴票在2018年拍出了200萬的天價。在當年購買了猴票的藏家可以說是超高回報,而擁有一整版的更是賺得
80年代的中國郵政曾經發行過一張郵票,大紅色的底、金色的臉、黑色的毛。郵票上是一只猴子,這就是郵票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庚申年金猴郵票”。
整版的猴票在2018年拍出了200萬的天價。在當年購買了猴票的藏家可以說是超高回報,而擁有一整版的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湖北的秦先生是當時郵局的工作人員,因為沒有完成銷售任務只能自掏腰包買下了15版猴票。卻不曾想在40年以后的今天,當時因為工作中的責任感主動承擔下來的這15版猴票已經在悄然間身價飆升,總價值達到了1000多萬元。
秦先生眼看著手里的庚申年金猴郵票價格一路猛漲上來,內心是說不清的感覺。但是無論如何,秦先生的家庭和生活卻實實在在地被這枚小小的郵票給改變了。
時代賦予的意義
現在一票難求的猴票在當年湖北郵局工作的秦先生眼里看來可謂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他的工作任務是要將最新發行的猴票銷售出去,這對于不善言辭的秦先生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正因為平時不善于溝通于是選擇了在郵局工作,只需要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但是這一次的郵票銷售任務是每個在郵局工作的同事都分到的,秦先生也只好硬著頭皮上。
最后和預想的一樣,還剩下整整15版沒有賣出去。老實憨厚的秦先生認為是自己工作沒有做好,有責任承擔,于是主動拿出了96元買下了剩下的所有猴票。這對于當時每個月工資僅30元的秦先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他也曾對著這一摞猴票發愁。
但是,1986年庚申年金猴郵票首次突破30元一張的時候,秦先生知道,自己的無意之舉,將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秦先生將這些郵票用心地收藏保存了起來。
為什么庚申年金猴郵票有那么高的收藏價值?這一切都要從我國發行郵票的故事說起。我國的郵票發展到80年代,已經從郵資憑證這類工具性的定義逐漸往藝術性以及紀念性發展了。
例如,1983年發行的象征著新中國的國歌紀念郵票。
例如,1964年發行的象征著中華國粹的京劇臉譜紀念郵票、三中全會紀念郵票、工廠郵票等。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這一枚枚郵票所代表的就是一個個文化,從中還能看到時代的縮影。在這樣的背景下,猴票誕生了。
中國的12生肖文化比起我國的其他民族特有文化來說已經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緊連接在一起了,不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屬相,還從中演變出了生肖所指代的性格特質,可以說這是深深融入中華大地的一個傳統民俗了。
而庚申年金猴郵票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發行于1980年。
1980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對外打開世界的大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件歷史性的事件。
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古老民族面對眾多外來文化的沖擊之時,發行了這一套關于中國生肖文化的郵票,可以說這套郵票見證了民族自信,也見證了歷史。
藝術賦予的價值
1979年的元旦前夕,我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師,也是時任我國郵電部郵票發行局總設計師的邵柏林到著名畫家黃永玉家里拜訪,聊天期間黃永玉向邵柏林建議道:“何不做一套生肖郵票?明年是猴年,我給你們畫,一套12枚我都包了。”
邵柏林聽后,想到了郵電總部在前兩年也有過這樣的打算,但是一直沒有著手策劃這件事,于是一拍即合,當即向上面提案了這個事情。沒多久,審批下來了,黃永玉先生開始了他的創作。
黃永玉先生出生于書香世家,是沈從文先生的表侄。是繼齊白石先生之后的著名當代畫家,曾在2013年以一副《田家梅》書畫作品拍出了6325萬的“天價”。黃永玉先生以自己曾經養過的一只小寵物猴“伊噢”為原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潛心創作。
最后,一個栩栩如生靈動又不失可愛的小猴躍然紙上,黑色的潑墨寫意手法凸顯了猴子蓬松的毛發質感,連邊緣處的絨毛都清晰可見。再配上猴臉和清晰的五官,憨態可掬的小猴躍然紙上,歡樂喜慶的氣氛填滿了整幅畫作。
稿子完成之后,根據邵柏林先生的設計,還需要雕刻出來,于是就聯絡了我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師和雕刻家姜偉杰大師。
姜偉杰的郵票雕刻作品在國際上也頗有名望,但是當拿到這張畫稿看到上面的小猴子時卻有點無從下手,畢竟是動物,如何能用無法流動的雕刻線條來提現猴子的靈動活潑呢?
為此姜偉杰專門去動物園觀察了很久的猴子,用相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回家仔細觀察猴子的毛發生長規律,動態和靜態之間發生的變化。等到心中有了穩穩的把握后,姜偉杰拿起刻刀,動下第一筆。
15天以后,一個活靈活現的猴子出現在眼前,根根分明的毛發搭配上凹凸的質感,增添了這個小猴子的生動和靈氣,細微的面部表情由平面的化作變為立體的雕刻之后這個小猴子更加的栩栩如生了。
邵柏林和黃永玉看到雕刻的成品以后都非常的滿意,邵柏林開始著手印刷,至此郵票的創作告一段落。
最終,這枚郵票采用影寫版與雕刻板混合套印的方式印刷,成品郵票在猴子的頭部和手臂位置都可以看到清晰的立體紋路,摸起來有凹凸的立體質感。
再結合了套色、燙金等工藝,使最后面世的小小的郵資憑證看起來有如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一般,精妙絕倫。
這也為接下來40多年的身價飆升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稀缺賦予的市場
在收藏品的世界里,決定一份藏品價值的除了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之外,還會非常看重紀念意義,庚申年金猴郵票便是如此。
作為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民俗“十二生肖”來說,生肖郵票的誕生不但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將傳統民俗提升至藝術境界的重要一筆,“猴票”作為生肖系列的第一張,極具紀念價值。而“猴票”作為生肖郵票之首,其收藏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光有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絕不會讓這張郵票能從發行時的8分錢漲至如今的天價,這里面最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便是稀缺程度。
這枚庚申年金猴郵票在發行之初其發行量就遠遠低于其他品種郵票的發行量,那時候一枚郵票發行量一般是千萬級,但作為特種紀念郵票來說,再結合金猴郵票復雜的印刷工藝,使得這枚郵票在最初的規劃中就只預計了500萬的發行量。
而其在印刷過程中由于所涉及的工藝眾多,導致印刷成品出現了小部分殘次,更加加重了這枚郵票的稀缺程度。
200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里記載了庚申年金猴郵票的發行量為500萬枚,但根據邵柏林先生的親自介紹,此枚郵票的實際發行量僅為4,421,600枚。
郵票作為在當時的功能性物品,生活中不可或缺,發行之初大家也還沒有意識到這枚郵票的收藏價值,這又導致了大量的金猴郵票作為實用品在實際的使用中被損毀,失去收藏價值。
在八十年代大家手上都沒有多少錢,就算當時趕在了升值的前面,意識到了收藏價值的人,也是萬萬意識不到后來這兩萬五千倍的漲幅的,于是在售賣中也是單張分開拆解售賣。這導致了金猴郵票不但單張數量稀少,整版的更是鳳毛麟角。
而秦先生當時拿到的整整15版完整郵票,就算在后來的日子里拆解售賣也必定還留有大量的保存完好的整版郵票。
幾年后的秦先生已經逐漸知道了這枚郵票的價值和潛力,一直完好的保存著這些郵票。一直到90年代,金猴郵票整版漲到了10多萬元一版,又恰逢大兒子要結婚,于是秦先生便賣掉了其中的一版為大兒子添置了婚房。
又過了幾年,秦先生的小兒子也要結婚了,秦先生又變賣了兩版輕輕松松又為小兒子解決了婚房問題。
如今,秦先生家里還收藏著10版完整的庚申年金猴郵票,現今價值千萬的財富對于秦先生來說是一筆意外的收獲,也是上天對當年那個淳樸有擔當的自己,最好的獎賞。
秦先生意外收獲的這些財富,并沒有改變秦先生的一生,他也沒有因此走上人生巔峰。對于秦先生來說,這些是屬于自己卻又不屬于自己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幫助的時候,秦先生的猴票會發揮它最大的價值。而在不需要大量財富的時候,秦先生還是當年那個郵局里工作的踏實本分的小郵遞員,老老實實地過好自己的一生,不虧欠于人情,不虧欠于工作。
老子曾經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當年的秦先生在掏出自己三個月工資來主動補足工作中的缺失的時候,他的心中肯定也猶豫過,但是因為一個人的誠懇和擔當,他還是承擔起來了這份責任,主動接受了這巨大的虧損。
秦先生經歷過的故事就是老子所說的前半句,而后半句那伴隨著福可能會到來的禍,卻因為秦先生踏實從容的生活態度,怕是在秦先生這一生,也不會有機會到來了。
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