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野菜生長快、繁殖能力強,加之營養豐富、綠色天然的特性,使其深受國內外栽培者和消費者的青睞。春夏季節,萬物盛長,野菜走俏。在菜市場上,野菜儼然是這個季節的寵兒,盡管價格遠高于普通蔬菜,但仍是許多人爭相購買的時鮮。近年來,隨著野菜資源利用水平的
野菜生長快、繁殖能力強,加之營養豐富、綠色天然的特性,使其深受國內外栽培者和消費者的青睞。
春夏季節,萬物盛長,野菜走俏。在菜市場上,野菜儼然是這個季節的寵兒,盡管價格遠高于普通蔬菜,但仍是許多人爭相購買的時鮮。近年來,隨著野菜資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野菜成為不少地區的特色產業,正成為方興未艾的農業新產業。
野菜食用歷史悠久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眾所周知,這些都是《詩經》中關于野菜的記錄。
野菜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藥用、食用價值,而且還具有較強的抗病蟲、耐旱、耐濕、耐高溫、耐貧瘠、耐鹽堿等特征。
不過,不少《詩經》中出現的野菜,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蔬菜。以《詩經》中提到的蕨菜為例,這種野菜廣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山林之間,如今已經成為大家時常品嘗的野菜。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食用野菜主要是靠采集野生資源。如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少野菜已經開始人工栽培。野菜生長快、繁殖能力強,加之營養豐富、綠色天然的特性,使其深受國內外栽培者和消費者的青睞。
非人工種植的野菜,生長環境不受控制,容易受到工業污染等眾多污染源的影響,食用安全沒有保證。而正規人工種植的野菜并不存在這些問題。如果論營養價值,人工種植與野生二者的檢測指標相差無幾。野生的因為光照充足,生長周期長,通常次生代謝物質積累要多一些,維生素C含量要高一點,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纖維等基本相同。
野菜種植成功案例
河北省張家口人李鵬飛:10多年前,李鵬飛第一次嘗試種植野生蒲公英。蒲公英既可入藥,又是一道美味的野菜。野生蒲公英本身生命力強,生長速度快,20~25天就能收獲一茬。如今他種植了40畝的蒲公英,還在地里種了沙蔥、野蒜等野菜。除了出售新鮮的野菜,他還將野菜加工成速凍野菜和野菜餃子,為餐飲企業定點配送。
順康山野菜培育開發中心李黎:2009年,大學畢業生李黎放棄專升本的機會,帶領群眾搞起了致富創業項目——順康山野菜培育開發中心。在李黎的菜地里種植香椿芽、益母草、蒲公英、魚腥草等,以往田邊、河邊生長的野菜如今整整齊齊地生長在大棚里。僅用1年時間,順康山野菜培育開發中心共租用10畝土地,建設10個高架溫室棚及配套設施,進行規模化種植,野菜培育開發品種達20余個,每月產出野菜約1000公斤。當地的村民見野菜也能賣出好價錢,紛紛加入李黎的培育中心。
內蒙古扎蘭屯農民劉麗麗:2008年劉麗麗開始從事大棚種植,但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普通蔬菜種植并沒有多大效益。不服輸的她開始四處學習棚種植技術和種植品種。邁開腿、張開嘴、多留心、善思考。很快,劉麗麗發現,隨著人們消費和飲食習慣的轉變,綠色消費、綠色飲食成熱潮,像柳蒿芽、婆婆丁、蕨菜之類的野生在這個浪潮中聲名鵲起。劉麗麗意識到,專門進行野菜培育開發,一定能賺大錢,于是劉麗麗改種野菜。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員的指導下,劉麗麗的野菜一片生機盎然,年收入也番了好幾翻。見到劉麗麗種野菜掙錢了,農民紛紛上門請教學習種植方法。劉麗麗熱心傳授,讓更多的農民通過種植野菜走上富裕路,被當地人稱為“野菜女王”!
野菜種植業大有可為
曾經,野菜是救荒充饑的食物,現在,野菜因其營養、保健、綠色而成了餐桌上的“香餑餑”,野菜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野菜產業的發展在近些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事實上,野菜還是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在安徽省肥西縣,某公司把特色野菜銷往日本,年創外匯500萬美元以上。在湖南省株洲市,某公司預計出口至韓國的水煮野蕨菜占韓國市場的30%,公司年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不過,作為食品,野菜在國內的需求量遠不如國外市場旺盛。目前國內消費者對野菜的認知度還不夠,野菜的消費習慣仍須培養和加強。作為銷售和出口的農產品,野菜也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因此附加值較低。
事實上,我國是野菜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以海南為例,據該省農業廳組織的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該省野菜種質資源達130多種。可以說,目前已被開發利用的野菜僅僅是一小部分。
早在2015年,海南省五指山市的政協委員就提交了《大力扶持和培育五指山野菜產業》的提案,認為野菜產業若加以政府的扶持和培育,將能成為該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提案建議,培育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加農戶產業模式經營,政府在政策、土地、品牌、銷售等諸多環節予以扶持,并增加野菜種、挖、吃、游一條龍農業旅游項目,用高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如開發速凍制品、野菜汁、野菜的發酵食品,擴大野菜果實、根、莖、葉、花的利用,從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膠、淀粉、甜味劑等特殊營養成分,從而提高野菜資源的利用率等。
也有專家指出,野菜是一些地區的特色資源,要實現野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做好對特色農業資源的保護。
這些野菜人工種植前景好
適合人工種植的野菜品種有很多,以下介紹比較受歡迎且市場前景好的品種。
水芹菜:水芹菜是一種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水芹,我國各地農田都廣泛繁殖。水芹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維生素含量高,并且生長能力強。此外,水芹菜對生長環境和天氣基本上沒有要求,它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強,種植期間幾乎沒有病蟲害。水芹菜雖然在市場上價格不高,但是它的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是一種適合人工種植的野菜,且有著較好的種植前景。
苜蓿:苜蓿俗稱金花菜,種類繁多,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它原本多用做牲畜飼料,但是由于苜蓿的營養成分較高,人食用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此外,苜蓿還有清脾胃、利尿消腫的功效,其藥用價值也較高。苜蓿的生長能力強,分布廣、產量高,是特別適合人工種植的一種野菜,而且利潤空間較廣。
薇菜:薇菜是一種分布廣泛且富含蛋白質的野菜。在以前鬧饑荒的時候,薇菜是人們的“救命草”,現在它已經步入高檔餐廳,經濟效益是普通蔬菜的3~4倍。薇菜的適應性廣,對溫度要求不高,但是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喜歡濕潤的土壤環境。人工種植薇菜只要處理好資源保護措施即可。
柳蒿芽:柳蒿芽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分布在河岸濕地。柳蒿芽的種植方法非常簡單,溫度適應廣泛,喜愛陰冷環境,抗低溫能力強。柳蒿芽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目前,柳蒿芽的市場需求量大,市場價每千克在28元左右,人工種植前景非常好。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