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七座車的利好信息非常多,先是去年底傳來了六年免檢的消息,再來就是前段時間放開的三胎政策。如果七座車能炒成股票,那大概率就像是去年的白酒,今年的新能源一樣,成為熱門賽道。不過,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七座車都不怎么被看好,所以市面上的產(chǎn)品非
最近七座車的利好信息非常多,先是去年底傳來了六年免檢的消息,再來就是前段時間放開的三胎政策。如果七座車能炒成股票,那大概率就像是去年的白酒,今年的新能源一樣,成為熱門賽道。
不過,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七座車都不怎么被看好,所以市面上的產(chǎn)品非常少,尤其在10-15萬這個價位區(qū)間能稱得上是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總有一種預感,就是10-15萬的七座車可能會在將來成為許多人的剛需,銷量會迎來一次暴漲。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10-15萬七座車的對比導購。
七座車無非兩種選擇,一種是MPV,另一種是SUV。我估計買SUV的消費者和買MPV的不太可能是一撥人,所以我把《10-15萬,七座車不完全購車手冊》分成了上下篇,一篇主要講MPV,另一篇集中講SUV。
就個人而言,我比較傾向于買七座的MPV而不是SUV,畢竟它有真正能坐下成年人的第三排,而不像SUV那樣只能應急用,所以我選擇MPV開篇,希望更多人在選購七座車時,優(yōu)先考慮MPV,而不是SUV。
10-15萬的七座MPV,老實說,并不多,值得推薦的一共就三款,分別是比亞迪的宋MAX、廣汽傳祺的M6和上汽大通的G50。
從銷量上,傳祺M6的表現(xiàn)最佳,今年前8個月的銷量已經(jīng)有將近30000臺了,這仨中唯一一輛進入MPV銷量排行榜前十名。大通G50的銷量也有13368輛,離前十只差臨門一腳。宋MAX的銷量要差一些,算上新能源也才賣出8515輛。不過早些時候,它可是引領過家用MPV市場的潮流,拿過月銷15000輛的好成績。
當然,銷量并不是評定一款車值不值得買的依據(jù)。要是這樣,大家閉著眼睛買各細分市場的TOP 1就好了,何苦要跑那么多4S店,做那么多糾結(jié)。合適別人的,不一定合適你,所以還是認真對比,看看哪款更符合你的需求。
買7座車,空間當然是首要
比起SUV和轎車,MPV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毫無疑問是空間。你說你不要空間,就要舒適,就要豪華,就要配置高……這些其實轎車和SUV就能給到你,沒必要選購MPV。畢竟MPV那“面包車”造型會增加其風阻系數(shù),徒增其油耗。
看空間,不可免俗要對比一下車身參數(shù)。對于MPV,我們很容易就能從軸距比較出哪款車的乘員艙更大。因為它們的第三排很完美地就落在了后橋的上方,甚至你還可能要和它們的后輪拱擠位置。
就軸距這一點,傳祺M6占了上風,軸距去到了2810mm,是三者中最長的。但老實說,軸距最短的宋MAX也有2785mm,沒比M6短多少。從實際的體驗來看,如果把第二排調(diào)整到比較舒適的位置,它們?nèi)欢寄苓w就出一個比較寬敞的第三排。
雖說空間相差并不大,但是座椅布置造成了體驗上的不同——傳祺M6采用2+2+3的座椅布局,而宋MAX是2+3+2。談不上哪種更好,就看你怎么用車了。
上文也說過,MPV的第三排是要和后輪拱擠空間的,這導致了其寬度遠遠不及第二排。所以,從空間優(yōu)先的角度,那肯定是2+3+2的舒服,但就是損失了兩個獨立座椅,沒有了那份專屬感。從我個人的角度,那毫無疑問要盡最大的努力保留兩個獨立座椅。
就座椅布局這一點,大通G50就很聰明。它并不局限于2+2+3還是2+3+2,各種形式任君挑選,甚至還提供了2+2+2的六座布局、2+3+3的八座布局。當然,后兩者不是本篇文章談論的重點——七座都六年免檢了,還買六座干嘛?八座節(jié)假日高速不免費,買來干嘛?
話說回來,雖然M6的第三排比宋MAX的第二排擠,但也沒擠到哪里去。畢竟在這三者中,M6的車身最寬,達到了1837mm,比宋MAX寬26mm。再加之,傳祺充分學習了本田這“空間大師”的本領,把第三排的內(nèi)寬做到1440mm,只比宋MAX第二排的內(nèi)寬少了15mm而已。
當然,要看一臺MPV坐著舒不舒適,不能簡單看車內(nèi)的空間,還得看座椅的設計;它的坐墊高度和長度能不能有效承托乘客的腿部?七座SUV的第三排之所以遭人嫌棄,就是座椅太矮,坐著就像蹲著似的,受力點集中在臀部,久坐就會不舒服。
就這一點,傳祺M6可算是這三者中的佼佼者。第二排的座椅雖略有差異,但也只是差之毫厘,體感上都差不多,所以在這里就不細說了。重點是第三排。傳祺M6第三排座椅的高度達到了320mm,比宋MAX高了20mm,比大通G50高了足足55mm。
更重要的是,即便M6雖然把第三排座椅的高度做到這個程度,但是其車內(nèi)高度——坐墊到車頂?shù)木嚯x——依然是三者中最高的,達到了960mm,比宋MAX高60mm,比G50高30mm。所以,誰的第三排更舒服,我想大家心中也都有答案了。
除了乘員艙的空間,后備箱的空間對于MPV來說也非常重要。
從車身尺寸來看,你很容易想到G50的后備箱是最大的,因為它的車最長,去到了4825mm,但軸距只有2800mm,比M6短了10mm。多出來的尺寸當然不會憑空消失,要么跑去了前懸,要么跑去后懸。而后懸的長度直接就與行李箱的空間正相關。
正如你所見,G50后備箱的縱深確實是最長的,常規(guī)容積能去到445mm,把第二排放倒后能去到1250mm。傳祺M6后備箱的常規(guī)容積只有360mm,放倒能去到1280mm。車最短的宋MAX表現(xiàn)略遜些,常規(guī)容積的縱深只有330mm。不過,宋MAX有一大優(yōu)勢就是,采用2+3+2布局的它能同時把第二、第三排座椅放倒,讓縱深去到2030mm,做“床車”再適合不過了。
放倒第三排后,MPV的后備箱都特別能裝,因為空間大而且方方正正。但是MPV有一個硬指標,就是在滿坐七個人后,后備箱的空間究竟如何。這一點,還是M6做的最好。因為它有“負一層”的設計,能往下面塞好多東西。
有媒體做過一個對比:在滿載7人的情況下,宋MAX的后備箱只能放下一個20英寸的行李箱;G50能同時放下20、24英寸的行李箱,或者放下一個28英寸的行李箱;但是傳祺M6能同時放下20、24、28英寸的行李箱。
誰說MPV不需要強動力?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認為MPV的動力不需要太澎湃,只要夠用就行,但絕對要平順,確保駕乘的舒適性。這句話,前半段沒有錯,但是,作為一個MPV的深度用戶來說,后半句值得磋商。
現(xiàn)在很多車企都只是把轎車和SUV的發(fā)動機直接移植到MPV上,動力參數(shù)完全一模一樣,這其實不太對(如果你連在轎車和SUV都只是“夠用”級別,那就更不對)。因為MPV自身就比較重,且還要拉7個人,故而對動力的需求往往更大。不過,這也沒辦法,誰叫MPV的量不大,車企們怎么可能針對性研發(fā)一套動力?
今天對比的這三款MPV,雖然都是用家族系的動力,沒有針對化的調(diào)校,但幸好也還是夠用的。其中,傳祺M6的動力最強,最大功率去到了124kW,最大扭矩能到265Nm。最弱的是宋MAX,最大功率118kW,最大扭矩245Nm。
雖然宋MAX的動力參數(shù)不算特別出色,但是它的“零百加速”倒是最快的。據(jù)汽車之家實測,宋MAX 0-100km/h的加速時間是9.7秒,而動力最強的M6要11秒出頭。其實,不論是加速成績,還是實際駕駛的感覺,宋MAX確實是最沒有“MPV味道”的MPV。
雖然我提過MPV的動力要夠強,但我不太留意所謂的“零百加速”,更關注它們起步時候的那股勁。如果這股勁不強,那面對滿載7個大胖墩,且還要在城市上下班頻繁起步超車的情況,你是會有點不爽的。這一點,M6和G50都做的不錯,“零百加速”時起步的G值能去到0.6g以上,而宋MAX只有0.5g。
這當然也和車型定位有關,宋MAX更想做一臺貼近轎車駕駛感覺的MPV。這一點,也直接體現(xiàn)在油耗上。比亞迪并沒有公布宋MAX的官方百公里綜合油耗(也可能是我查不到),但是據(jù)之家實測,其表顯油耗是7.6L/100km,相較之下,M6是9.2L/100km,G50是9.3L/100km。
另外,宋MAX還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它能上綠牌,而另外兩位不可以。
上插電混動對于MPV來說有三大好處:第一,改變MPV“油老虎”的形象,MPV不好賣,原因之一就是太耗油了;第二,買MPV的很多都是一線城市,尤其是限牌城市,能上綠牌能解決他們的牌照問題。
第三——我另起一段,因為它很重要,由電動機驅(qū)動能容易讓MPV做到平順且有力。今天推薦的三位都是采用雙離合變速箱,其中G50更是干式雙離合,這對于動力的平順輸出是有很大挑戰(zhàn)的。當然,用上更高級的變速箱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與其這樣,不如直接上混動。老實說,我很期待上超級混動DM-i的宋MAX,或許還真的會入手一輛。
文章的最后,本來我想對比一下配置的。但是上面所說的估計已經(jīng)讓你清楚知道你想要的究竟是哪款車了,配置這些花花草草的東西不太能左右你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文章到這里已經(jīng)3000多字了,估計也沒多少人看到這,再往下看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所以,本文結(jié)束!
文 | 大雄
馬俊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