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如果評選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門”,那么北京天安門自然是名震天下。這并非是由于天安門在過去的封建歷史之中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而是因為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標象征:新中國的國徽上有它、電視新聞的第一組鏡頭也有它,人民幣上的圖案也有它。在
前言
如果評選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門”,那么北京天安門自然是名震天下。這并非是由于天安門在過去的封建歷史之中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而是因為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標象征:新中國的國徽上有它、電視新聞的第一組鏡頭也有它,人民幣上的圖案也有它。
在過去的歷史之中,天安門是封建帝王行使權力的地方,每當出現(xiàn)皇帝等級、冊立皇后等重要事件時,就會在天安門城樓上頒發(fā)詔書。宣讀完畢之后,禮部的官員們跪在城門下領取詔書。長久以來,天安門都是著名的“禁地”,老百姓從這里路過,就是多看了幾眼天安門,也會被以“偷窺宮門”的名義被禁軍治罪。
天安門城樓
然而時過境遷,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之后,天安門再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從此之后,每逢重大節(jié)日,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同志就會登上天安門城樓與民同慶,因此在新中國的人民看來,天安門城樓是令人崇敬也帶著幾分神秘色彩的,人民群眾特別喜歡把“天安門”和“毛主席”放在一起,仿佛毛主席就生活在天安門一樣。
事實上,毛主席登上天安門的次數(shù)也是有限的。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毛主席老人家曾經(jīng)上過45次天安門,一般情況下,毛主席每年去2次天安門,“五一”、“十一”各一次,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例外,比如1966年,毛主席一年內(nèi)就上了8次天安門……
開國大典前夕:為保證毛主席順利登上天安門,周恩來徹夜未眠
1949年10月1日凌晨,天安門值班室。
隨著“吱呀”一聲輕微的推門聲,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值班員抬起朦朧的雙眼一看,原來是披著秋風寒露的周恩來總理來這里想要問問工作情況。結果,周總理問來問去,值班員也回答不清楚,這種情況讓周總理很不滿意。
按照道理來說,9月30日負責值班的應該是負責天安門籌備工作的齊燕銘,但齊燕銘早在之前連續(xù)幾天幾夜沒合眼了,這一天他實在是撐不住了。由于當天晚上天安門的籌備工作已經(jīng)基本準備就緒,值班員就自告奮勇讓齊燕銘休息去了,自己喝了一些酒本來想提神,但后來實在是撐不住,就睡了過去。
周恩來總理能夠從值班員的嘴中聞到酒味,他知道再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深深皺了一下眉頭,然后直接抓起電話:“給我接天安門城樓。”
在電話另一頭的蘇凡急忙抓起電話:“總理?好,我馬上準備。”
不久之后,周恩來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蘇凡陪同參觀,此時太陽還沒有升起,周恩來在天安門城樓上緩緩踱步,周總理心中在想:“這是最后一次驗收了,一定要把每個細節(jié)都注意到。”隨后,他又走下天安門城樓,從遠處的廣場觀察天安門城樓的樣子。
忽然間,周恩來發(fā)現(xiàn)一個致命的問題,于是抬手一指,問身邊的工作人員:“你們看看,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上掛著的是哪國國旗?”
工作人員頓時一愣,不知道周恩來說的是什么意思。
“這分明就是越南國旗嘛,你們趕快把它拆下來!”
工作人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負責天安門城樓設計的日本藝術家肖野覺得天安門城樓的封建氣息太過濃重,于是把天安門城樓主席臺背后的8面屏風用木框遮住其中6面,在大木框正中放置一顆金色的紅色五角星,周圍外加20張紅布加以映襯。裝飾起來之后,大家連聲叫好,可卻沒有想到遠距離觀察過去,就像是一塊紅布中心放著一顆金色五角星。
工作人員連聲道歉,不過周恩來搖搖頭說:“這件事情不能怪你們,這是我疏忽了。”在周恩來的指導下,工作人員急忙將放著紅布的木框拆掉了。
毛主席對麥克風講道:把水銀燈打開,我要看看學生們的隊伍!
在周恩來忙著對天安門周圍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和安全保衛(wèi)做最后一步檢查的時候,毛主席剛剛躺下睡覺,毛主席在戰(zhàn)爭年代養(yǎng)成的工作習慣依然沒有改變,籌備新中國開國大典這段時間里,他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想想新的共和國還有多少事情要處理,對于毛主席來說,用“日理萬機”來形容他的工作狀態(tài)是絕對不過分的。
下午一點鐘,毛主席從沉睡之中清醒過來,據(jù)當時毛主席身邊的衛(wèi)士回憶,毛主席當時的睡眠情況并不是很好——要知道,今天的開國大典,他是主角,毛主席的心中又怎能平靜下來呢?
按照毛主席起床的習慣來說,他一醒來就想要拿起床頭的報紙閱讀最新資訊,可這個日常生活習慣被衛(wèi)士們打斷了——因為時間緊迫,衛(wèi)士們不得不催毛主席穿衣吃飯,準備參加開國大典。
吃過飯之后,毛主席首先振作精神,來到了中南海附近,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這里的朱德、劉少奇等同志早就等著毛主席出現(xiàn)了,在這里,毛主席宣布中央人們政府成立,然后抓緊時間前往天安門城樓下。
下午2點50分,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來到了天安門城樓上,依次排隊登上天安門,毛主席自然排在了其他同志的前面,第一個走到天安門的正中央。第一次登上天安門,毛主席的神情十分嚴肅,他用熱切的眼光打量著天安門廣場上沸騰的人群。
在林伯渠秘書長宣布大會開始之后,毛主席邁著矯健的步伐,來到了天安門的麥克風面前,他首先深呼吸了一口氣,努力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然后用自己特色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這句話,成為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起點。后來,有些人稱毛主席還說過“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毛主席并沒有講其他的話。
隨后,毛主席來到了升旗的按鈕之下,轉動按鈕,五星紅旗頓時伴隨著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緩緩升起,天安門廣場上鳴響了禮炮28次。此時此刻,毛主席和天安門城樓下的群眾一樣心潮澎湃,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群眾艱苦奮斗了數(shù)十年,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用不到30年的時間再造一個新中國,這是前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升國旗之后,是令人振奮人心的閱兵儀式。朱德總司令一聲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帶著受閱部隊接受毛主席的檢閱,廣場上剎那間寂靜無聲,只有解放軍受閱方隊整齊的腳步聲。
全部閱兵儀式結束之后,已經(jīng)到了10月1日黃昏時分,接下來便是群眾游行。在《團結就是力量》等洪亮的歌聲之中,天安門廣場上火把閃耀,燈籠揮舞,頓時形成了一片歡樂的紅色海洋,群眾們喊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心話:“毛主席萬歲!”有人曾經(jīng)對“萬歲”這個詞進行過考證,似乎是有點封建主義的味道,但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想不到其他詞能夠形容對毛主席的真心熱愛和崇敬之情了。
當毛主席被天安門的千萬群眾高呼“萬歲”的時候,心情一定很不平靜。面對群眾們熱情的呼喊,毛主席也同樣在天安門揮手致意,回應群眾們:“同志們?nèi)f歲!”然后,毛主席走到了麥克風前面,激動地說道:“把水銀燈打開,我要看看學生們的隊伍!”
開國大典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無論是對于新中國的人民群眾還是對于毛主席自己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時刻,但當時毛主席的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卻未能在臉上表現(xiàn)出來,這對于后人來說恐怕已經(jīng)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了……
1966年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點名要見李宗仁:你千萬注意要保重身體
1966年,對于不惜千里迢迢回到祖國落葉歸根的李宗仁來說,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尋常的地方,他和往常一樣,依然大宴賓客,廣交朋友。章士釗接到李宗仁的通知之后急忙寫信勸說道:“請德鄰先生務必小心,當前運動正進入高潮時期,我將毛主席與我的合影掛在客廳都未能幸免。”
雖然李宗仁并不擔心自己的安全,不過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還是找到了國務院機關事務局副局長高富有同志,對他說道:“請你將李宗仁先生送到解放軍301醫(yī)院保護起來,這件事情只能你、我、周榮鑫秘書長和高登榜(機關事務局局長)4個人知道。”
這一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17周年的日子,正在解放軍301醫(yī)院休息的李宗仁,忽然接到了上級同志,稱毛主席邀請他前往天安門參加國慶活動,并且到時候要點名見他。接到這樣的通知,李宗仁的心中自然十分高興,于是他應邀來到了天安門的休息室內(nèi)進行休息。在等待毛主席到來的時候,李宗仁自然是和政協(xié)的一些人坐在一起,他們也是李宗仁的老朋友,比如程潛、傅作義等等。
不久之后,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女子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李宗仁看到有不少人都起身向對方行禮,可李宗仁并沒認出她是誰,于是也自然沒有和對方搭話。
等對方走了之后,李宗仁小聲詢問傅作義:“那個女人是誰呀?”
傅作義有些不理解地回答說:“這是毛主席的夫人呀,你難道不認識嗎?”
聽到傅作義的解釋之后,李宗仁的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他有些臉紅地回應說:“之前我只是在去年被毛主席請吃飯的時候見過一次,但現(xiàn)在換了衣服之后就沒有認出來……”
兩人正說話期間,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慶祝活動開始了,李宗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望著紅色的海洋,似乎思緒萬千的樣子。忽然間,毛主席向李宗仁走了過來,并且向他伸出了渾厚有力的手掌打算和他握手。
李宗仁急忙從沙發(fā)上起身,緊緊握住了毛主席的手:“主席,您好,好久沒見到您了!”
毛主席微笑著對他說道:“你千萬注意要保重身體,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不會忘記你的。”能夠看得出來,毛主席的語氣之中充滿了真誠。“走吧,我們一起去吃茶去。”毛主席拉著他的手走向了天安門的休息室。
在路過林彪身邊時,毛主席熱情地向李宗仁介紹說:“這位便是林彪同志。”
“久仰您的大名。”李宗仁早就聽說過這位用兵如神的林彪元帥,輕輕向他欠了欠身。當時,林彪的心情看起來很好,他熱情地站起來,向李宗仁敬了一個軍禮:“李宗仁先生先前是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我這個當學生的在黃埔的時候聽過您的講話。”
隨后,毛主席和李宗仁來到了休息室之中,毛主席請李宗仁先坐,可李宗仁不肯:“您是主席,我怎么能先坐下呢?”
毛主席搖搖頭:“不對,中國自古以來以年長者為先,應該你先坐。”
兩人坐下來之后,毛主席請他談自己的看法,李宗仁思索一番,這樣委婉地回答說:“毛主席高瞻遠矚,英明偉大,目前雖然有一些問題,但為了子孫后代著想,這些代價還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與李宗仁的交談,引起了一些記者的興趣。等毛主席離開之后,一些記者就包圍了李宗仁,他們想知道毛主席剛剛和他說了一些話題,但李宗仁卻擺手說道:“剛剛只是聊了一些家常事而已。”對于毛主席為什么特地將李宗仁叫到天安門來的原因,后來的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毛主席想要征求原來國民黨元老們的意見,也有人說,是為了保護李宗仁不被沖擊……
1970年國慶,毛主席邀請斯諾登上天安門城樓:你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
3年之后的1970年10月1日,天安門依然熱鬧非常,不過,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來到了天安門城樓——那就是美國記者斯諾,當這位記者和他的妻子走出天安門城樓電梯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迅速迎面而上,握住了這位美國人的手:“歡迎你來到天安門,斯諾同志。”
斯諾激動地對周恩來總理說道:“我真的是第一個登上天安門城樓的美國人嗎?”
周恩來自然肯定的點點頭。“毛主席讓我請您過來,您是中國人民最真誠的朋友。”
盡管多年之前就已經(jīng)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好朋友,但如今的他走上天安門城樓,依然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他覺得這座天安門城樓上的一切都讓他感到十分新奇。
片刻之后,隨著電梯門的打開,毛主席的身影也再一次出現(xiàn)在了天安門城樓上,周恩來和斯諾迎面走來,斯諾發(fā)現(xiàn),毛主席和之前一年前的樣子有了一些變化,顯然毛主席已經(jīng)步入了老年歲月。
“主席您看,誰來啦?”周恩來熱情地介紹道。
“啊,是斯諾先生,上天保佑,我們又一次見面了!”毛主席自然認出了斯諾,然后與斯諾親切地握手。
緊接著,毛主席又把斯諾介紹給站在一旁的林彪:“這位是林彪同志。”斯諾和林彪早就在延安時期就是老朋友了,早在那時,斯諾就采訪過他,只見林彪說道:“斯諾先生,你是毛主席請過來的,我們熱烈歡迎您的到來!”
后來,毛主席把斯諾叫了過來站在天安門的正中央,周圍的攝影師急忙拍下了這一珍貴鏡頭。
關于毛主席將斯諾請到天安門上的用意,后來被很多人揣測過,特別是美國方面的一些情報機構,對此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后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之中寫道:“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美國方面對中方傳遞而來的友善信息缺乏理解能力,導致中國方面拐彎抹角的態(tài)度傳達完全被西方人這種粗枝大葉的態(tài)度所忽略了。因此毫無疑問,毛主席邀請斯諾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舉動是有著充分政治目的。”事實上,毛主席的目的很簡單,他所想要傳遞的信息只有一句話:中美關系是時候應該解凍了。
時隔兩個多月之后的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在和斯諾的一次談話之中明確指出:“中美會談談了多少次了?我告訴你,15年談了136次。現(xiàn)在我們要當面談。”
斯諾急忙問道:“那么毛主席愿意見他嗎?”
毛主席笑著回答說:“如果尼克松真的想要來北京,你就告訴他,讓他悄悄坐上一架飛機前往中國就行。我看,我們是不會吵架的,當然批評肯定是要批評他的,我們這邊也要做自我批評。”1971年,斯諾的最后一篇報道之中曾經(jīng)提及此事,但不久之后,這位中國人民最真誠的朋友就因癌癥病逝于瑞士日內(nèi)瓦,他未能親眼看到中美關系的正式“破冰”。
劉夕遠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