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者按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希望,從“說青年”到“青年說”再到青春擔當,青年在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在抗“疫”一線的戰場里……到處都有青年的身影,他們也在用行動詮釋著青年的力量。即日起,河南商報開
編者按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希望,從“說青年”到“青年說”再到青春擔當,青年在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在抗“疫”一線的戰場里……到處都有青年的身影,他們也在用行動詮釋著青年的力量。
即日起,河南商報開設“出彩河南 青年說”專欄,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群青年人的身上,來看看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文 受訪者供圖
大學畢業后,常暉就來到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彼時,他也許未曾想到,除了法院,自己還能在另一片熱土上發光發亮。
2017年11月,常暉到了商丘市民權縣野崗鎮孟莊村,接棒上一任,成為這里新的駐村第一書記。
常暉(左二)在老鄉家里了解情況
駐村后,引入資金修路、打井、建公園,還引進企業幫助村民致富
由于前面駐村第一書記的努力,剛來孟莊村時,常暉覺得這里的基礎設施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很快,常暉發現了其他問題,“村兩委班子年齡偏大、結構老化;村集體雖有一定的收入,但還不夠壯大。特別重要的是,有些村民的精神面貌不是很好,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的意愿不是很強。此外,村里當時的衛生條件比較差,存在的垃圾較多。”常暉說,當時,這些問題擺在了他面前,感覺很棘手。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常暉開始“想法子”。
首先,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常暉說,駐村以來,在上級黨委支持下,調整支委1人,增選村委1人,班子平均年齡由59.3歲下降到54歲。
“另外,近幾年,我們先后投入資金400多萬元,修了路、打了井、挖了河、建了公園廣場、安了三四百盞路燈……村里的人居環境有了巨大變化。”常暉還稱,為了壯大集體經濟,他們想了很多辦法。引進新企業,入駐了原來空置的企業車間,又積極爭取資金,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車間,引進企業兩家,解決了40多個村民的就業問題,僅這一項,就增加了1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
此外,今年孟莊村還在接洽一個育苗大棚的項目,合作的企業都已經談好,預計6月份啟動。
同時,孟莊村還對村里的傳統優勢種植產業進行了升級,比如,引導村民種植中藥材(地黃)80畝。今年又買了3400棵市場認可度高的秋月梨梨樹苗,免費發給村民,發展了40畝,預計3年后成熟掛果,5年進入盛果期,每畝梨樹會為村民帶去1.5萬元左右的收入。
在改善村民面貌上,常暉他們還實行了一系列獎補政策,“比如,發放‘務工獎補’,外出務工者,一年收入達到2萬元錢,可以獎勵1000元。子女孝順父母3000元錢,我們獎勵800元錢。”
他成為了第24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如今的孟莊村,街道整潔、明亮,村民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在2019年3月省脫貧摘帽考核中,孟莊村代表全縣接受第三方評估驗收,取得了“百分百滿意”和“零漏評、零錯退”的優異成績。
去年以來,孟莊村先后被表彰為河南省農村基層黨建示范村、商丘市文明村、民權縣脫貧攻堅先進村。而常暉也被表彰為第七屆省直機關十大杰出青年、民權縣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常暉還成為了第24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常暉說:“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很感謝組織讓我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機關干部能有機會為父老鄉親做點事情。這段經歷,也讓我成長了很多。”
(河南商報編輯 吳冰 施尚景)
張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