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奇葩說》的微信公眾號推出來一個新活動——杠局,給了粉絲通過文字辯論的機會。有一個題目讓我很感興趣:生活中的朋友漸行漸遠,我該不該挽留?
辯題的解釋是這么說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中學時,你們下課會約著一起上廁所;考試前會聚在一起溫書;ta失戀被辜負了,你比誰都著急;連彼此的家人,也因為你們的關系而熟知。但是后來,因為各種原因你們漸行漸遠。于是,你給ta發信息試圖重拾之前的感覺,卻發現兩個人陷入了非常尷尬的沉默;又或者,ta收到信息后,說也一直掛念你,只是礙于不好意思聯系,然后你們的感情和好如初。所以,當生活中的朋友漸行漸遠,我該不該挽留?
看著辯題,想起來這些年身邊出現過的、熟悉又陌生的面龐,真的越來越覺得:既然已經漸行漸遠,就不要再挽留了。
如今的我,自認為是一個比較冷漠的人,因為除了與父母的關系,其他任何一段關系我都持悲觀的態度。所以,一段關系不散,想必有它能夠維持的利益;一段關系散了,很有可能會有多種原因。
以前,我也不愿意接受這種漸行漸遠的局面。
小學的時候,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真的是特別好,好到無論是同學還是老師都覺得我們形影不離,一個出現另一個沒有出現都會感到奇怪。
可是小學畢業了,我們去了不同的學校。生活中沒有了交集,開始還互相吐槽自己新的學校生活,后來就逐漸不再聯系。
再后來,神奇的是,我們高中又到了一所學校,甚至高三分班又到了同一個班級,但我們并沒有再次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的身邊有了相對于她來說新的朋友,她亦是如此。
初中三年,高三之前的兩年,僅僅五年時間,我們周圍的朋友圈子已經不同。雖然我們會客客氣氣地問好、說話,卻再也不是從前無話不談的感覺。
想想我們年少上學的時候,手牽手上廁所,一起放學,一起畫畫出黑板報,怎么后來就漸行漸遠了呢?我不愿意承認,于是我努力地尋找話題,我也能感覺到她在努力地回應我,可是,這種努力讓我們都不輕松,甚至產生了尷尬的氣氛。于是,幾番尷尬之后,我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默契。我想這是我們作為朋友,給彼此留下的最后一份禮物了。
其實,所謂的漸行漸遠,是一個逐漸的過程。
這個過程的發生,可能是因為你們之間的物理距離在拉大。你們之間可以交流的共同語境越來越少。你們越來越不能體會發生在彼此身上無論有趣還是離奇的故事所帶來的感受。
這個過程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們之間心理精神層次的距離在拉大。當你的朋友光鮮亮麗地從國外歸來的時候,你已經操持著一家老小的吃喝。就算你們生活在一個城市,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是朋友勉強聽你啰嗦家長里短,還是你在見朋友之前惡補各種你之前聞所未聞的知識。也許一頓飯吃下來,你覺得還不如去和小明的媽媽討論一下該給孩子報哪個輔導班。
漸行漸遠,不是起于頭腦發熱矛盾沖突的一拍兩散,它是時間為你作出的選擇——時間的變化篩選了你的人際關系。這段流逝的時間,也足以讓我們想清楚是什么讓我們漸行漸遠。
有時候,朋友也像兩條相交線,曾在某一點親密無間,但相聚過后因為種種原因漸行漸遠,勉強地挽留可能會給曾經的美好蒙塵,那就不如讓它成為記憶里的星光。
其實,人生的路上沒有誰和誰是一定要相伴一生的。每一段路上都會有不同的人陪你看不同的風景。雖然冷酷,卻是事實。
陪伴的時候相互扶持,分開的時候祝福彼此。他日有緣江湖重逢,我們痛飲三杯可好?
駱駝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