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在中國爆紅的短片《啥是佩奇》讓英國卡通人物“小豬佩奇”命運翻轉,不僅引起廣泛共鳴,更撬動龐大商機,刺激相關股票大漲。
從被官媒否定的流氓“社會人”到受大人小孩擁戴的卡通形象,近日在中國爆紅的短片《啥是佩奇》讓英國卡通人物“小豬佩奇”(Peppa Pig)命運翻轉,經中國式“形象改造”后不僅引起廣泛共鳴,更撬動龐大商機,刺激相關股票大漲。
受訪觀眾認為,《啥是佩奇》擊中了中國人對親情最原始的情感共鳴,讓小豬佩奇的形象“洗白”。有西方輿論更形容:“小豬佩奇在中國重新尋獲了愛。”
為賀歲片《小豬佩奇過大年》宣傳的先導短片《啥是佩奇》前天起在中國社交媒體刷屏,故事講述一名農村爺爺盼望兒孫回家過年,為了給孫子準備禮物四處打聽“啥是佩奇”,最后將一臺鼓風機改造成小豬佩奇模型。短片對親情、團圓、留守老人等課題的刻畫引起廣泛共鳴,以微博“啥是佩奇”標簽為例,該話題截至昨晚已累計高達10億閱讀量。
《啥是佩奇》講述一名農村爺爺盼望城里兒孫回家過年,為了給孫子準備禮物,四處打聽“啥是佩奇”。(視頻截圖)
《啥是佩奇》爆紅對小豬佩奇這個卡通人物而言,如同一次命運大翻轉。去年中旬,小豬佩奇在抖音等平臺疑似遭封殺,超過3萬個視頻下架,原因據傳是它與代表非主流群體的“社會人”亞文化扯上關系,例如被改造為抽煙和戴金鏈的“社會豬”、被設計成帶惡搞趣味的刺青造型等。
這股戲謔風潮也引起中國官媒的注意,《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官媒當時警告,小豬佩奇走紅反映出社會的獵奇心理,有損積極的社會風氣。不過,小豬佩奇被封殺后來也引來批評聲浪,有輿論認為官方對亞文化包容性不足。
時隔半年,小豬佩奇憑《啥是佩奇》以全新姿態重返中國公眾視線,也引起不少境外輿論關注。彭博社報道形容:“小豬佩奇幾個月前剛被官媒稱作流氓,如今在中國重新尋獲了愛。”
研究社會學的四川社科院教授胡光偉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一些平臺去年自我審查封殺小豬佩奇確實有點過敏,它如今之所以能大翻身,一方面說明許多公眾仍喜歡這個卡通人物,另一方面也因為今年是豬年,卡通豬形象更容易引起民間共鳴。
他說:“如果沒有小豬佩奇,(有關方)可能會把豬八戒拿出來宣傳,但豬八戒顯得太通俗、太老了,佩奇這只外國豬形象比較稀奇,也很萌。”
觀看了《啥是佩奇》的自雇人士張倩(32歲)則評價說:“這部短片擊中了中國人內心最深處最原始的感情共鳴,那份骨子里中國人對親情的認知與大愛。”她說,小豬佩奇雖然只是傳達情感的中介,但她看完短片后也對小豬佩奇印象更深刻。
形象翻轉帶動商機
她認為,小豬佩奇去年被一些平臺封殺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卡通人物對青少年有影響力,“如果弄成一個流氓形象,應該任何國家都不能接受”。不過她認為,《啥是佩奇》躥紅后,小豬佩奇的形象總算“洗白”了。
有評論認為,源自英國的小豬佩奇如今儼然成了跨文化傳播的符號。對此,社會學者胡光偉說,即使小豬佩奇是外國卡通人物,人類還是有很多共同點,“佩奇是給學齡前兒童看的卡通,刻畫的就是日常生活小事,簡簡單單,沒包含太多東西,就能找到共鳴了。”
有分析指出,《啥是佩奇》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在于內容在地化,尤其對中國社會現象的刻畫。同樣重要的是,小豬佩奇走出社會人的負面標簽,回歸和諧與正能量的“正道”。
這樣的形象翻轉也進一步帶動商機。據彭博社報道,一些與小豬佩奇相關的概念股在《啥是佩奇》爆紅后紛紛上漲,像被授權在其玩具使用小豬佩奇圖像的“邦寶益智”漲幅達10%、玩具制造商Alpha Group則上漲7.3%。
金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