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合格產品召回,應付環保投訴,行賄事件對簿公堂……老牌藥企哈藥集團麻煩不斷。哈藥集團是一家國有控股的中外合資知名企業,旗下哈藥總廠、哈藥六廠、哈藥三精、哈藥世一堂等藥廠常見諸各大廣告中。不過,2018年伊始,哈藥旗下多款品牌藥品屢次現身原國
不合格產品召回,應付環保投訴,行賄事件對簿公堂……老牌藥企哈藥集團麻煩不斷。
哈藥集團是一家國有控股的中外合資知名企業,旗下哈藥總廠、哈藥六廠、哈藥三精、哈藥世一堂等藥廠常見諸各大廣告中。不過,2018年伊始,哈藥旗下多款品牌藥品屢次現身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黑榜”。
健康時報記者通過國家各級食藥監、環保部、人民法院、企業財報等數萬字資料搜集調查發現,近10年來,事關哈藥集團的負面風波一直沒有斷過。
質量門
地道藥品不地道,劣藥連年不斷
從屢查屢犯的藥品含量不合格,到擅自改變工藝的銀杏葉分散片,自稱“做地道藥品,做厚道企業”的哈藥集團,藥品質量問題不斷,實在難能讓人放心。
2018年伊始,黑龍江省食藥監管局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表顯示,哈藥集團旗下藥材分公司銷售劣“白礬”被罰沒收違法所得。幾乎同一時間,哈藥集團另一子公司世一堂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也因同樣問題遭原國家食藥監總局處罰。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65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中,哈藥世一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甘草(甘草片)性狀和含量測定不合格。
出現在不合格藥品黑榜的哈藥世一堂,2017年7月就已被通告。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黑榜前一周,哈藥集團藥材分公司因銷售劣質白礬,檢查項目下銨鹽不符合規定,被黑龍江食藥監局沒收違法所得。
為何哈藥集團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劣藥問題?健康時報記者致電哈藥集團,其總部工作人員以不了解為由拒絕了采訪。不過,記者整理發現,近幾年,哈藥集團堪稱質量黑榜“常客”,幾乎每年都會因藥品質量問題現身在食藥監劣藥黑名單之列。
2016年11月,哈藥集團哈藥六廠因生產的女士高蓋牌鈣片維生素C成分不合格被立案調查,后經檢驗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被罰19.6萬元人民幣,另外沒收不合格的女士高蓋牌鈣片17269盒。
兩年前,因擅自改變銀杏葉提取物的生產工藝引發行業軒然大波的“銀杏葉事件”中,也不乏哈藥身影。2015年6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90家銀杏葉藥品生產企業自檢結果,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15批次銀杏葉分散片全部不合格。同年7月,哈藥集團制藥總廠使用不合格銀杏葉片提取物生產“哈藥牌銀杏片軟膠囊”,2批次產品經檢驗均存質量問題。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封存下架質量存問題產品5203.01公斤,并啟動了召回。此外,哈藥集團世一堂椴樹蜜因山梨酸不合格、銀翹解毒丸不合格,哈藥集團三精黑河藥業諾氟沙星膠囊不符合相關規定等各種藥品質量問題,讓哈藥集團成為質量黑榜“常客”。
行賄門
紅腸袋、茶葉罐、煙盒塞現金行賄官員
哈藥集團沒能用質量安全積蓄口碑,卻因涉賄問題成公眾熱點。健康時報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10余起賄賂案件涉及哈藥集團。哈藥旗下動物疫苗公司想方設法在各地推廣最為典型。
一份2016年的“江西省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顯示,哈藥旗下動物疫苗公司總經理李某多次向江西省畜牧獸醫局重疫辦官員劉某行賄40萬元,原江西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兼江西防重疫辦主任黃某行賄20萬元。根據判決書內容,為感謝劉某對公司的照顧,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銷售部長把從哈爾濱帶來的10萬元裝在兩瓶五糧液袋里送給劉某;為能夠增加采購量,又把裝有10萬元的哈爾濱紅腸盒子給劉某。
在劉某的幫助下,2013年秋防強制疫苗政府采購量比春季增加,春防強制疫苗金額只有300多萬元,但年底,全年總量達700多萬元。不久,哈藥集團業務員又將20萬元放進茶葉罐給劉某,希望他在2014年招標工作中幫忙,將20萬元和一條軟中華香煙送給黃某,希望他能在江西省強制疫苗招投標工作中多關照。哈藥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某每年1、2月到黃某辦公室匯報上一年度工作,送給黃某共9萬元。毫無疑問,2014年江西省強制疫苗招投標上,哈藥公司的兩種疫苗相繼中標。
哈藥在其他各省也相繼被查出疫苗涉賄案件。四川省遂寧市人民檢察院于2015年發起公訴,指出原系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余勇先后3次收受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某旭現金共40萬元,為其在動物疫病疫苗政府采購上提供幫助。2015年,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人民檢察院也發出指控: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業務員朱曉俊在向鶴壁市銷售禽流感疫苗過程中,違反國家規定將財政資金支付的禽流感疫苗未實際發貨部分分別置換成市場上可銷售的疫苗和折算成現金,返還鶴壁市畜牧局獸醫服務中心,共計400.2萬元的疫苗和319.224萬元現金,生物疫苗公司共計非法獲利高達711.576萬元。
環保門
7年污染治理難題待解
排放的臭氣熏得附近居民夏天不敢開窗、嚴重超標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河、固體廢渣簡單焚燒后不再管理……除了產品質量不合格連年被責令召回、頻涉行賄案件之外,哈藥集團廢氣、廢水和廢渣違規排放問題,也一度成為熱點話題。
健康時報記者發現,黑龍江環保廳最新公布2015~2017年連續三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在廢水、廢氣、危險廢物三類名單中,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均被列入。
2011年,央視曝光哈藥集團制藥總廠青霉素生產車間發酵過程中廢氣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養烘干和污水處理過程中無全封閉廢氣排放等問題。黑龍江省多位政協委員也曾就此聯名提案,指出哈藥總廠有害氣體硫化氫氣體超標高達1150倍,氨氣超標20倍,均嚴重超過國家惡臭氣體排放標準,長期吸入可能導致隱性過敏,頭暈、惡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癥狀,附近居民不堪重負。
對此,黑龍江環境保護廳發布“關于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排污情況的報告”,指出哈藥總廠異味污染問題確實已存在多年,哈爾濱市政府已決定對哈藥總廠實施異地搬遷,遠離居民居住區,并實施升級改造。
時任哈藥總廠廠長的吳志軍向公眾致歉,然而,哈藥集團總廠“真誠”道歉之后,環境污染之路卻并未就此打住。
2015年6月,世界環境日前夕,黑龍江省發布環境違法企業黑榜,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無奈之下,被迫限產。
因6號鍋爐未安裝脫銷設施,在2015年一季度國控污染監測中,煙塵、二氧化硫分別超過國家標準的2倍、0.4倍和0.9倍排放。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違法行為處以5萬元罰款,并對其采取限制生產的措施。
2016年11月,哈藥集團總廠又“上榜”了。環境保護部公布東北地區大氣污染物涉嫌超標企業名單中,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又因大氣污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位列其中。
廣告門
違規廣告廣受批評
大手筆廣告投入、“狂轟濫炸”式營銷宣傳……被醫藥界稱為“哈藥模式”的營銷手法,為哈藥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創下銷售輝煌同時,也使其頻觸法律底線。
哈藥股份財報顯示,2010年哈藥股份廣告費用3.66億元,2011年增長到4.14億元,增幅超過其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健康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10年來哈藥集團登上10余次違法黑榜。
2012年,哈藥因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點名通報批評。哈藥集團旗下黑龍江同泰藥業生產藥品“痛風舒片”用于濕熱瘀阻所致的痛風病”。而其廣告卻宣稱“一般服用半個月左右,關節紅、腫、熱、痛癥狀消失,血尿酸降低;服用一周期,痛風根源被徹底鏟除”。廣告宣傳超出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內容,含有利用患者名義作證明和不科學地表示功效的斷言和保證。
濟南市為哈藥集團投放違法廣告重災區,僅2011年~2012年就被濟南市食藥監管局通報五次。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處方藥品“五海癭瘤丸”未經審批擅自發布,3次被濟南食藥監管局提出警告并被撤銷廣告批號。
此外,哈藥集團世一堂生產藥品曾因違法廣告被暫停銷售。2010年7月,江蘇省食藥監局發通知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微達康顆粒,涉嫌未經審批在大眾媒介發布廣告、任意擴大產品適應癥范圍、絕對化夸大藥品療效、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2009年8月,國家藥監局曝光哈藥五海癭瘤丸等嚴重違法藥品廣告,其廠家又是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2008年12月,山西發布暫停銷售違法廣告藥品名單,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五海癭瘤丸現身黑榜。同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食藥監局對16種藥品采取了暫停銷售的處罰,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五海癭瘤丸再次被暫停銷售。
業績門
主業萎靡增長模式受困
巨額廣告投入為哈藥集團帶來巨大收益,但隨著廣告、控費、環保等政策加嚴,近年“哈藥模式”效果已不再理想。2017年工信部發布醫藥工業百強名單,哈藥集團退至第36名。
據哈藥集團網站介紹,其主營涵蓋抗生素、非處方藥及保健品、傳統與現代中藥、生物醫藥、動物疫苗及醫藥商業六大業務板塊。2015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品種達63個,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品種達16個。
不過,健康時報記者查詢發現,哈藥集團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度財報說明,受國內抗生素限用政策、環保限產、醫保控費及藥品招標等因素影響,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保健品,以及細分的抗感染、心腦血管和抗腫瘤產品銷售收入較同期均呈現下滑的狀態。
2017年財報顯示,其保健品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38.73%,化學原料藥比上年下降34.06%。截至2017年報告期末,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07億元,同比降低48.36%。
此外,陷入傳銷門也對哈藥集團是致命一擊。2018年2月,新京報曝光4家藥企卷入傳銷風波,又牽扯出6年前哈藥集團的傳銷危機。2012年,哈爾濱工商局調查認為,哈藥股份分公司哈藥黑龍江銷售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哈藥健康產業共同實施的經營行為涉嫌違反《直銷管理條例》,導致退貨退款損失2.8億元,直接導致原有的直銷業務終止。
多重困局之下,哈藥集團也在積極尋找新出路。近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已與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健安喜)簽署投資協議,投資近3億美元持有GNC40%股份,同時將和GNC組建合資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生產、銷售GNC產品。
不過,GNC能否為哈藥集團注入新活力尚是未知數。近年,由于GNC持續虧損,最近兩年更是資不抵債。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GNC的長期債務已經達到了13億美元。
編輯:步雯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李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