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個問題最大的疑惑點在于,有人會誤以為作者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實際上這首詞的詞牌是《臨江仙》,作者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
提到明朝才子,世人受影視文學作品影響,大多只知唐伯虎而不知楊慎,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明朝有三大才子,分別是楊慎與解縉、徐渭,這個稱號可是有足夠含金量的,其中又以楊慎為首。
三大才子各有所長,解縉同學負責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被稱為博學第一;徐渭同學詩詞書畫樣樣精通,要命的是作為一個文人,他居然還精通兵法,堪稱多才第一;楊慎嘛,人生第一大樂事就是讀書,人稱無數不讀,所以他稱得上是博覽第一。
楊慎是個申通,12歲寫一篇《古戰場文》,驚艷了一個時代。24歲順手拿了個狀元,正式步入仕途?,F存詩2300余首,其中多以思鄉為主題,這……完全是“作”的。
像楊慎這種有才又正直的人,在官場上通常沒有啥好果子吃,朝中樹敵也就罷了,楊同學覺得不過癮,指著嘉靖皇帝鼻子就是一頓罵街。
嘉靖是一個何其自負的皇帝,心想你罵街是吧?老子讓你撲街——先打一頓板子,再流放云南。這一去就是30年,再也沒回來過,最后身死戍地。你要讓我在外地呆30年,我也天天發朋友圈思鄉。
捎帶提一嘴,楊慎身為明朝三大才子,當然也只有才女能配得上他,其夫人黃娥女士,乃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真是才子佳人,羨煞旁人?。?/p>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是借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格調非常豪邁,又蘊含著悲壯。上片起首兩句,就讓人瞬間聯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你看,好的作品是共通的,三位不同朝代的詩人,都用江水來比喻歷史興衰。歷史無情,它讓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消逝在無形中,而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抒情,既是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操,也是對生命真諦的探尋。既然浪花淘盡英雄,既然是非成敗轉頭空,那又何必去追求這些終將成為云煙的東西呢?
我寄情山水,打魚砍柴,于秋月春風中,與知己好友把盞暢飲,歷史興亡、英雄人物不過是為我助興的談資罷了。
楊慎在云南閑著沒事兒,除了看書就是寫作,在此期間他寫了《廿一史彈詞》,簡單來說就是給每一段歷史寫了一篇歌詞。
這首《臨江仙》是《廿一史彈詞》的第三篇,實際上是寫的秦漢,后來毛宗崗父子評注《三國演義》時把這首詞作為開篇詞,就這么傳了下來。所以后人容易誤會,把詞作者當做《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
無獨有偶,《彈詞》的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西江月,被馮夢龍同學在寫《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放在開篇,又被后人誤以為詞作者是馮夢龍。
真是亂七八糟,朝代錯亂、詞作者錯亂、書作者錯亂,就不能讓后人省點心嗎!
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