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經常提到“學霸”,但是每個人對于學霸的定義并不是一樣的,有人問我:“什么樣水平的學生才能稱之為學霸”?
雖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我覺著并不是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稱之為學霸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第一,什么樣的學生是“學霸”
學霸這個詞,其實最初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學界惡棍,而今天我們經常把這個詞當做褒義詞,指的是那些喜歡學習,擅長學習,成績很好,分數很高的學生。
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這么一個現象:很多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很好,也很愛學習,在大家眼中是一個學霸,但是到了高中,卻成績平平,甚至一落千丈,讓人大跌眼鏡。
當然,這種情況在高中到大學也是存在的,只是大學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多元,而且可以直接就業,所以這個問題就小了很多。
所以,有人說:“不到高中,不敢妄稱學霸,到了高中,才知道學霸是什么樣的”,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能夠考上985大學的學生,是大家公認的學霸
那么,在高中什么樣的學生才能被稱為學霸呢?一般而言,在重點高中的班級前幾名的學生,往往是大家眼中的學霸,這類學生都有能力考上985大學。
因為985大學在多數省市的錄取率僅有1.5%左右,而一個地區僅有50%左右的適齡人上高中,假如一個省有100萬適齡人,其中50萬可以上高中,而這50萬中,僅有7500人左右可以考上985大學,這類學生被稱為“學霸”,當之無愧。
第四,學霸具備兩個“關鍵特征”、兩個“關鍵能力”
為什么有些初中的學霸,到了高中就不是“學霸”了呢?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評價范圍,一個是學生能力,由于劃片招生,初中的生源差距很大,教學水平也差距很大。
一個薄弱地區學校的前幾名和那些實力強的初中沒法比,經過中考的選拔,到了重點高中,這些學霸又會被分層,一些學生就由原來的前幾名掉到了后幾名,這個客觀影響是存在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初中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卻不會學習,他們只是具備自覺學習能力,但是并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雖然學習很認真,成績也還不錯,但是和學霸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真正的學霸,具備兩個特征:擅長學習、成績好!如果通過拼命學習、壓榨式學習、填鴨式學習等方式考上重點高中,雖然成績比較好,到了高中也很可能會下降。
到了高中,學霸具備兩個“關鍵能力”:
1、享受學習,學習自律性強
如果讓這些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做報告,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學習,享受學習,學習能夠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帶來尊嚴,這是他們學習的內驅力,而這種內驅力,也讓他們更加自律,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自律性強并不是學生在那里學習這么簡單。
同樣是上自習課,學生之間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效率差距很大,有的學生也可能坐在那里看起來很認真,但是也只是看起來而已,其實心早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真正的自律,應該是去做自己不喜歡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不去做自己喜歡但是不能去做的事情。
2、擅長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強
學霸第二個特點,也是更加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擅長學習,自學能力強,這一點非常重要,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學會學習,學習的能力比學習的內容更加重要。
所有學霸都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上課也可能不認真聽講,因為老師講的內容他們幾乎都已經會了,只聽那些自己預習后不太明白的內容;
他們也可能不認真完成作業,但是對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章節或者知識點,他們肯定會認真完成的;他們不追著老師問問題,但是一旦問一個問題,就能把大多數老師“問倒”......,沒有這種自學能力,不能稱之為學霸。
學霸,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動腦,不去盲目服從,不去做無用功,學習效率更高,對自己的情況更加了解,也有很好的規劃,比如有個考入清華大學的學霸曾經這樣規劃自己的未來,他給自己的高中學習定下了五步走的戰略方針:
第一步,在高一,要擁有在年級中占有優勢的科目,對我來說,這優勢科目確定為數學;
第二步,在高二,要在年級中占到較為突出的位置,穩定在年級前40名;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要提升薄弱科目,在年級中穩定在前10名;
第四步,在高三下學期,要磨煉自己的心態,全面備戰高考;
第五步,就是高考。
智商、主見、自律,這些都是學霸不可缺少的條件。
何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