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日常生活中醫保已逐漸深入百姓家中,醫保作為普通百姓的醫療保障,也被逐漸重視了起來,目前國內參保人數不斷增加。但近期,據悉醫保個人賬戶或將注銷,那么你們最關注的點也就是賬戶內余額會轉到哪里?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保障人民獲得財富的最基本條件,勞動人民一旦生病,便不能承擔起家庭經濟重任,正常的收入必然會減少,甚至中斷。祖國為了共同富裕,保持每名群眾都不受疾病困擾,所以醫療保險制度橫空出世。
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漸完善,可是勞動者在生病期間獲得經濟支持,并且在看病和住院方面減少自身承擔的一部分經濟花銷。從而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勞動者們從“因病致貧”或“因貧致病”的“貧病交加”困境中解脫出來,并能不斷改善和提高其物質文化生活。
我國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這就意味著多勞多得,需要老百姓以工作效率為優先,保證公平。醫療保險制度對于勞動者來說就是保障他們在患病后能平等就醫,依據病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有助于實現社會合理分配關系,實現效率和貢品的相互融合。
最重要的一點是醫療保險制度,有助于培養全國人民的自我保障意識,對自己醫療方面的投資就是增強自我保障能力。不僅可以控制醫療費用,還得以節約公共醫療資源,發揚社會互幫互助精神,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2003年國家便出臺了覆蓋農村居民醫療領域的相關制度,“新農合”全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制度,主要是由農民自覺繳費,政府資助的方式運行。
該制度在保障農民朋友可接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患病并產生的經濟壓力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巨大。制度規定農民每年按人均十塊錢安排合作醫療補助,地方財政對農民醫療補助人均不可低于十塊錢。
在2012年時,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升提檔,從每人每年二百元漲到二百四十元,農民的繳費起點也被拉高,提升到每人每年繳費 六十元,若有困難的群眾和地區,可以分為兩年交齊。新生兒可在出生那年隨父母獲得新農合待遇,并在第二年開始繳費。
不過隨著醫保制度不斷改革,有些地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隨著城鄉居民醫保的不斷融合,部分地區早已經取消了新農合的個人賬戶,這對于還留有新農合的個人賬戶的地區造成了不少麻煩事。為了保證國家制度方便人民,全國必須統一起來,這邊有了之前說的新農合所有個人賬戶都將注銷一事。
國家基于工作人員的反饋上來看,發現這種業務存在許多弊端,從大局出發更是發現了局限性越來越大,其中居民個人賬戶額度偏低就是一方面。
當下看一次病,流程是先掛號再開藥等等,最起碼也要幾百元。但個人賬戶額度的偏低導致居民醫療保障力度并不能夠及時跟上,造成了“小馬拉大車的局面”。
個人賬戶僅能本人使用,共享能力弱,導致醫療保障能力輻射范圍小,家庭成員如果可以共享,那么看病貴這種事就很少會出現。再者就是很多人并不是用個人賬戶里的錢去看病,通過不正當渠道購買生活用品的人不在少數,醫保卡變成購物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這是群眾最關心的事,大多數人聽到這件事后,火速前往藥店瘋狂刷光醫保卡內余額,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對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告的錯誤解讀造成了選多人很大的經濟損失。
其實賬戶被取消并不代表卡中余額清零。首先明確的是醫保報銷的這部分費用并不是從個人賬戶拿出來的,因此不會有民間所說的清零現象發生。這次只是是個人賬戶統一轉變成門診統籌,因此卡內余額將合并到統籌當中,賬戶內即便有錢,也會劃入下一年度中。
現在對于這件事您是否已經心如明鏡了,就算個人賬戶被取消,您也不用擔心卡中會消失,您繳費的那一部分和政府補貼的那部分統統會進入您的統籌基金賬戶中。因此日后住院還是可以享用這部分的福利的,大可放心。
還有值得關注的是,個人賬戶取消并不會影響醫保待遇。此次改革是為了更大范圍地覆蓋民眾的醫療保障,減輕居民們的醫療負擔。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項政策制度也將更加人性化,這次取消的是新農合和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賬戶,對于職工醫保還是保留以前政策施行。
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依靠國家、單位和個人的經濟力量,籌集衛生費用,也潛移默化地推進了衛生疾控事業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重大疾病的防治意識,大大地改善了醫療衛生水平。
社會進步離不開醫療保險的強大,有了醫療保險勞動者們才能放心工作無后顧之憂,從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發展。當勞動者患病恢復后再生產的能力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勞動者身心保持了健康,這也是促進社會積極向上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何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