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庚子年間,規模具大的義和團運動風起云涌,在北京城方圓300多公里興起,那么,義和團全國有沒有領袖?是誰?據有關資料記載,傳聞義和團的總首領有兩個人:一位是李來中,一位是王覺一。這兩位都是極其神秘人物,歷史資料極其稀少。
“義和團”的原名是“義和拳”,由于德國人在山東太橫行,而“吃洋教”的所謂“教民”又狐假虎威,欺負善良,教民之間沖突不斷,加上山東、河北一帶發生了極其嚴重的旱災,難民紛紛逃離,于是“反清”的情緒為更強烈的“反洋”情緒所替代。由此,“義和團”,迅速在直隸、河北、天津、北京一帶迅速蔓延。
從大清朝廷內部,全力支持義和團的是端郡王載漪,載漪極力勸說慈禧太后“團可用”,主張用義和團的力量與洋人開戰,以滿足讓自己兒子當皇帝的私欲。
除了端郡王以外,最活躍的義和團頭領是陜西的和尚,名叫李來中。
李來中,陜西人,籍貫不詳。精力充沛,能力超群,非常有影響力,他的手下云集了一些反清的佛教曾人、喇嘛和尚、江湖俠士。1899年,他到山東發展義和團,因直隸總督袁世凱鎮壓義和團,李來中又從山東轉移到直棣、天津一帶活動。
1900年,義和團大批進入北京后,李來中率眾圍攻洋人的居住地、西什庫教堂,包圍使館區,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向北京進犯時,李來中率團眾在北倉阻擊聯軍,后不知下落。
傳說,甘軍的統領董福祥與義和團的“總首領”李來中結拜為把兄弟。輔國公載瀾(端郡王載漪的弟弟、惇郡王奕誴的兒子、道光皇帝的孫子)“短衣窄袖”,腰束紅布,學了義和團團員的打扮。
還有史書記載:慈禧太后在宮內也設了壇,學習義和團的密咒。
李來中,到底是杜撰出來的,還是真有其人,史學家不斷考證。
據《中華野史》中《庚子京畿拳變紀實》記載:李來中于義和團運動初起時,“遂偕其黨目十余人投往山東,與嘉慶年間義和教門第五代嫡傳弟子王湛波聯合。毓賢聞之甚喜,暗中饋以牛酒,刀械頗多。李意愈得,煽王族大倡教門團練之說,托言神人傳授符咒,靈怪詭譎,遠近附之如蟻。李知大勢已成,急囑其黨用扶清滅洋字樣以投時好。已即回歸本籍,日講團練以待運會。”
李來中,與天津淵源很深,長期隱居于天津楊柳青。一位署名叫馮立的作者,撰寫了《義和團津西戰洋兵——西青歷史烽煙》,其中提到李來中,文中說:
“筆者在做間文化田野調查時,曾發現張家窩鎮西琉城村,曾有一位壽達114歲的傳奇老人名字就叫李來中。在“尋根大運河”活動中,我們在拜訪山東大學終身教授、義和團研究的權威路遙先生時,曾提及此事,而此李來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與路遙掌握的義和團李來中的關鍵信息相符。”
這為研究義和團發現了新的線索和課題。
按照民間相傳,王覺一,是山東青州人,約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光緒三年(1877年)建立民間宗教組織東震堂,光緒八年(1882年)在武漢策動反清起事失敗,潛逃至楊柳青,在一康姓弟子家中隱居,于光緒十年(1884年)病逝于天津楊柳青。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王覺一并沒有死在楊柳青,而是隱居與此,并伺機活動,后來,成為義和團運動的重要發起人之一。
李希圣《庚子國變記》有一段記載王覺一與端郡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
義和團興起之初,“先是有一老人謁載漪,自言有禁方,載漪視其書絕誕,謝之。老人辭去曰:異時事急,請東向呼者三,當至。于是,漪置酒,召徐桐、崇綺而告之。徐、崇皆曰:此殆天所以滅夷也。呼之,則老人已入門,一座大驚。遂入言之太后,太后幸頤和園,試其方盡驗。”
大概意思是:一位老人,拜會載漪,臨走時說:“如果王爺有急事,請面向東方呼喊三遍我的名字,我一定會出現。載漪找來徐桐、崇綺等人,試了一次,這名老人果真出現,大臣驚呼,這時老天顯靈,滅殺洋人。”這名老人,就是王覺一。其他一些資料也有類似記載。
因為相關史料極其稀少,鮮有對李來中的詳細情況進行記載,所以,有些專家懷疑李來中,就是王覺一。
1900年前后,一場以“消滅洋人”極其影響晚清的運動走向的義和團運動,發展到驚天動地的程度,其發起,中興,到慘遭殺害,值得后人總結深思。
丁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