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中國武器裝備有了明顯提升,一些武器裝備就連外國人都異常羨慕。今天筆者從陸軍、空軍和火箭軍,這三大軍種來給大家介紹一些武器裝備。
一、空軍武器
空軍戰機也曾經令我國非常不“體面”。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中,受閱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都五花八門,簡直就是“萬國造”,周總理為了讓中國空軍更“體面”,甚至讓一些飛機多飛了一遍。因為當時中國一窮二白,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一架飛機、一輛汽車”都無法造出來。
而現在殲20、運20等戰機已經成為同級別同領域的佼佼者,同時我國在無人機領域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彩虹”和“翼龍”軍用無人機都有外銷記錄,并且在戰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民用無人機“大疆”更是搶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哪怕外國人封殺打壓,惡意扶持本國無人機企業,都動搖不了“大疆”在民用領域的地位。由此可見,我國在無人機領域究竟有多厲害。
無偵8無人機突然亮相
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我國突然亮相了一款性能出色的“無偵8”高空高速無人機。而官方介紹時,只用了句“高空高速無人機”,可見它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2021年無偵8曾經亮相于珠海航展,當時“無偵8”的展板介紹非常簡潔,這是一款由中國自主研制生產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可用于戰場目標偵察和目標毀傷評估等。
無偵8自帶燃料實現高速
從無偵8的外形來看,其機頭或機身并未有進氣口,結合尾部的2個助推火箭發動機噴口,可以看出無偵8這款高空高速無人機是依靠自身攜帶的燃料實現高速。
至于無偵8究竟能夠飛多塊,這個就不得而知啦。不過,一些外國專家對其定義了一個“雙四”的標準,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4倍音速、最大飛行高度為4萬米。
由于無偵8自帶燃料,相對來說:它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短,這將有可能限制其作戰半徑,這該怎么辦呢?別擔心,你能想到的,我國軍工科研人員能想不到嗎?
其一、掛載在其他飛機下,實現作戰半徑翻倍。
事實上,無偵8的飛機背部有兩個掛環,可以專門掛載在轟-6這類大飛機上,實現作戰半徑跨越式增長。簡單來說,就是無偵8可在高空發射,實現作戰半徑翻倍。
其二、特殊的機身設計和作戰高度。
無偵8采用大角度后掠三角翼及翼身融合設計,使其具有出色的滑翔能力。同時無偵8的主要作戰高度位于距離地面2萬米到10萬米的空域,使其借助外界力量,再結合自身動力系統實現長時間作戰。
無偵8采用翼身融合一體技術,加之機身整體為“黑色(涂有吸波材料)”,使其具備良好的隱身性能,同時它還裝備有起落架,這就以為這它與普通的滑翔彈不同,預示著它具有返回能力,并非一次性使用。
而在臨近空間飛行的無偵8無人機,還將具有以下優勢:
其一、憑借高度優勢,拓展偵察視野與武器打擊范圍。
其二、敵人要不看不到,要不看到了也達不到。即無偵8飛行高度高,不易被敵方雷達等設備所發現。哪怕是發現了,現有武器也很難打到它。
無偵8——美軍航母噩夢?
面對性能如此強悍的無偵8,有人稱其為“反航母天眼”。無偵8可以憑借高空高速的優勢,配合偵察衛星,快速在茫茫大海中找到美軍航母,同時引導我國專門量身定制的“東風快遞”-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對其實現精準打擊,使其成為美軍航母的噩夢。
二、火箭軍武器
解放軍火箭軍部隊是由二炮部隊更名而來,這支部隊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支撐,也是保護中國安全的重要守護者。
現在我國裝備了射程涵蓋近、中、遠和洲際的彈道導彈,其中以東風41和東風17導彈最令敵人恐懼。這是為什么呢?
東風41是中國核反擊的重要支柱,它搭載著多枚大當量核彈頭,再加上1萬多公里的巨大射程,能夠強有力地威懾敵人。
然而,東風17沒有東風41龐大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但是為何能令敵人異常恐懼呢?答案是難以攔截。
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東風17導彈和無偵8一樣均亮相于2019年10月1日的國慶閱兵。東風17具有全天候、無依托、強突防等特點,能夠以超過5馬赫的速度狂飆2000公里左右,可對中近目標實現精準打擊,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高超音速乘波體滑翔武器。
全天候:指東風17可以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發射,不用擔心天氣影響導彈的正常發射。
無依托:是指不需要建造專用的發射平臺。即拉著東風17的導彈發射車開到哪里,哪里就是發射陣地,實現了走到哪就在哪發射。
強突防:是指東風17難以被攔截。簡單來說,東風17導彈憑借著高超音速和特殊的彈道,令敵人的反擊武器有心無力。
東風17難以攔截是因為它采用了不一樣的彈道,即采用了“助推-滑翔”彈道,這種彈道有個響亮的名字——“錢學森彈道”,簡單來說就是東風17具有“打水漂”的特性。
因為傳統彈道導彈的彈頭有固定的彈道,彈頭進入大氣層后會直接砸向目標。而東風17的彈頭進入大氣層后,會采用滑翔彈道的方式接近并砸向目標。
東風17采用了既長又扁切彈頭尾部還有多片小尾翼的乘波體彈頭,同時還能使東風17在大氣層內機動變軌,讓攔截彈有心無力。這才是最令敵人恐懼的核心。
三、陸軍武器
火箭炮分為中國版和外國版
火箭炮領域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國火箭炮,另一種是其他火箭炮。火箭炮最早起源于二戰時期,蘇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喀秋莎”。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就曾裝備過“喀秋莎”火箭炮,打得美軍和韓軍損失慘重。不過,一輪“喀秋莎”火箭炮齊射,要耗費幾百兩黃金。雖然耗費巨大,但是該用的時候絕不吝嗇。同時我國在研制火箭炮過程中也花費不少心思。
107火箭炮被譽為火箭炮界的“AK-47”
“AK-47、RPG火箭筒、107火箭炮”并稱為世界游擊戰中的“三大神器”,同時107火箭炮更被譽為火箭炮界的“AK-47”。
我們發現火箭炮在山地作戰中擁有山炮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和機動性,于是我國就積極研制相關類型火箭炮。1963年,我國制造出了63式107火箭炮,這款火箭炮不但造價低廉,而且火力強大,甚至機動能力非常強。
火力強大:107火箭炮有12根發射管,僅需7到9秒,就能完成一次12枚火箭彈的發射。
機動能力強:107火箭炮重量輕,可以拆解成多個不超過30公斤的部件,同時采用上不過頸、下不過臀、寬不過肩、重心貼身的人性化設計,方便人們運輸。
107火箭炮的發射方式也非常多樣,不僅僅可以正常發射,還能用干電池或者明火擊發。另外,107火箭炮外觀比較簡陋,有時粘上泥土,甚至難以分清它是不是農具。
而107火箭炮曾經讓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吃到苦頭,北越游擊隊曾用107火箭炮炸毀了美軍一座機場,炸毀60多架戰機等。由于107火箭炮出色的性能,再加上造價低和多種快捷的發射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歡。
107火箭炮憑借著出色的性能,讓中國在火箭炮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我們會以此居功自傲嗎?當然沒有,我們并沒有松懈火箭炮的研制。
此前,我國更是推出了一款性能出色且射程高居世界第一的衛士-2D遠程火箭炮。然而,就是這款性能出色的衛士-2D,中國卻沒有裝備,卻僅僅只供外銷,這是怎么回事呢?
衛士-2D遠程火箭炮世界射程最遠的火箭炮
衛士-2D遠程火箭炮憑借著480公里的射程,成功拿下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的名號。而這一驚人的射程都令大名鼎鼎的“飛毛腿”戰術導彈都甘拜下風。
衛士-2D擁有火力強、精度高等特點。
火力強:它可以搭載高爆彈、燃燒彈、子母彈等6種不同類型的彈頭,甚至還可以搭載3個無人機,同時衛士2D發射車僅僅十分鐘就能重新裝滿火箭彈,再次投入戰斗,使其具備良好的火力持續性。
另外,衛士-2D可根據不同任務類型使用不同種類的彈頭,俗稱“看人下菜碟兒”。它能夠執行大縱深地毯式火力覆蓋,作戰性能更是堪比短程彈道導彈。
精度高:衛士-2D的射擊精度在600米以內,而飛毛腿導彈的精度一度達到了1000米左右。可以說衛士-2D要比飛毛腿導彈的精度還要好。
然而,這款性能非常強勁的衛士-2D火箭炮,我國陸軍卻沒有裝備,僅供外銷。這讓很多人都非常疑惑。
換句話說,衛士-2D處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地位。論遠距離打擊精度,沒有戰術彈道導彈強,近距離打擊目標性價比,又沒有03式遠程火箭炮高。
然而,衛士-2D火箭炮雖然不受中國軍隊待見,但是一經出口卻深受第三世界國家所喜歡。
畢竟他們買不起高精度遠射程的彈道導彈(出口導彈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火箭炮不受限制),但是可以購買衛士-2D,打擊精度和射程均絲毫不比彈道導彈差,它能對敵實現大面積火力覆蓋。衛士-2D已經外銷多國且反響都不錯。
無偵8、東風17等這些武器都是中國武器的代表作,更是勸告那些敵人,中國手中有厲害武器,想要找我們麻煩,你自己需要掂量掂量。
李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