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8年5月,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一反常態(tài),對日本提出的北方四島領土問題松了口,表示愿意共同開發(fā)北方四島。普京還說,可以向日本移交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以踐行1956年的《蘇日共同宣言》。
此前,普京宣稱俄羅斯“沒有一寸領土是多余的”,態(tài)度強硬,把急著要求領土談判的日本人噎得翻白眼。
普京之所以態(tài)度轉(zhuǎn)變,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經(jīng)濟萎靡不振,如果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做出適當讓步,可在其遠東地區(qū)獲得經(jīng)濟發(fā)展契機。
但日本得寸進尺,不滿足于俄國歸還兩島,要求北方四島一并歸還之后再談經(jīng)濟合作。毫無疑問,這個要求被斷然拒絕,普京又板起面孔,不跟日本談了。日本舉國上下本來準備慶祝呢,又被澆了一盆冷水。
“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說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即擇捉、國后、色丹和齒舞群島,為簡便起見,這里就用“北方四島”的稱呼吧。
俄日島爭是二戰(zhàn)遺留問題,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把北方四島交給俄羅斯管轄,實際上是美英兩國在遠東勢力范圍劃分中對蘇俄的妥協(xié)(美國很快就后悔了)。
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前,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再往前呢?對俄羅斯的強硬毫無辦法的日本宣稱,北方四島“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
不過這個“自古以來”只能上溯到19世紀。在那之前,整個千島群島被日本人稱為“蝦夷千島”,南到日本的北海道,北至沙俄的勘察加半島都屬于古蝦夷人的地盤,其原住民主要由阿伊努等民族構成,日本人稱之“毛人”。
關于蝦夷國,中國古代史料有零星記載,如《唐會要》中提到,“蝦夷,海島中小國也。其使至,須長四尺,尤善弓箭……(唐高宗)顯慶四年十月。隨倭國使至入朝。”
蝦夷人
對日本來說,蝦夷相當于北方蠻族,常年侵擾日本人。晚清黃遵憲編著的《日本國志》對此記載較為詳細。黃遵憲曾旅居日本,花4年時間,遍尋日本史料編寫此書。
《日本國志》記載,日本人從景行天皇(對應中國西漢)年間起,不斷征討蝦夷,最終陽成天皇(中國中晚唐)時期,日本本州島北邊的蝦夷地(后來的北海道)請降,很少再鬧事。此后將近一千年內(nèi),日本并沒有實際占領蝦夷島。
對蝦夷島及其東北的“蝦夷千島”(主要指北方四島),日本采取籠絡控制的措施(羈縻),相當于日本的臣屬國。直到18世紀,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和日本產(chǎn)生沖突,該地區(qū)的形勢隨之改變。
日俄圍繞北方四島的博弈持續(xù)了百余年。
沙俄羅曼諾夫王朝興起后,極力向地中海擴張的步伐被歐洲老牌帝國英法阻斷。
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工業(yè)革命,落后的俄國軍隊向西擴張的屢次戰(zhàn)爭中損失慘重,不得不把擴張方向轉(zhuǎn)到遠東,遠東的對手是清王朝和日本。
在日本江戶時代,美、英、俄等多國試圖跟日本通商,但德川幕府搞閉關政策,不肯開放口岸。
俄羅斯人向東方探索的過程中,對千島群島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很感興趣,最早在1771年請求跟日本做貿(mào)易,未被許可。
當時日本人稱俄羅斯為“魯西亞”或者“鄂羅斯”,多簡稱為“魯”。《日本國志》記載,日本光格天皇天明五年(1785年),“魯人來松前、熊石,(德川)家治特遣使巡視蝦夷諸島,又命巡樺太。”
俄羅斯人去的松前城和熊石町都在蝦夷島(北海道),引起了日本人的警覺,德川幕府派人巡視蝦夷各島和“樺太”。
樺太是日本人對庫頁島的稱呼(又叫北蝦夷地),俄國人稱之為“薩哈林島”。原屬中國的庫頁島和日俄之間的千島群島之爭大有關系。
庫頁島最晚在18世紀就被日本人蠶食了,俄國發(fā)現(xiàn)得晚。《日本國志》記載,“(后光明天皇)慶安二年(1649年),魯西亞人始至樺太,” 1785年德川幕府派人巡視樺太,就是為了防備俄羅斯人。
俄國跟日本通商不成,開始出兵向日本施壓。《日本國志》記載,“俄羅斯乞互市,不許,尋侵掠樺太諸島,凡八年始息。”尤其是1806年起,俄國兵艦同時襲擾庫頁島和蝦夷島,重點是庫頁島,持續(xù)八年。
1849年,俄國人已經(jīng)在庫頁島杜伊港建立殖民區(qū)。
蝦夷島也早被俄國滲透,俄國人跟蝦夷人展開貿(mào)易,帶去相對先進的農(nóng)業(yè)種植技術,拉攏并同化蝦夷人。日本疲于應付,庫頁島太大,管不了,只好在蝦夷島設立松前藩,加強防衛(wèi)。
日本對千島群島的控制更薄弱,西方人任意出入,俄國認為那里是不錯的殖民地,北千島群島基本被俄國掌控。庫頁島也是日俄兩國瓜分的狀態(tài)(盡管俄國通過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奪走庫頁島,但日本人起初沒走)。
當時英國也連年襲擾蝦夷島,但英、美為防止俄國勢力在遠東坐大,不允許其侵占日本腹地。經(jīng)協(xié)調(diào),日俄雙方在1855年簽訂了《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下田條約),規(guī)定以擇捉海峽為界,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歸日本,北千島群島歸俄羅斯。
1855年劃界圖
直到明治天皇初期,日本才把北海道及北方四島正式納入領土范圍,“明治元年(1868年)八月,改蝦夷稱為北海道”。
俄國趁著日本幕府倒臺、政權更迭的時機,加緊搶占庫頁島。日本當時已有向西擴張、侵占朝鮮半島的計劃,不愿跟俄國人糾纏;
而俄國吃定了清政府,戰(zhàn)略重心轉(zhuǎn)到黑龍江流域,加上俄國深陷克里米亞戰(zhàn)爭,騰不出手,于是跟日本做了一場利益交換。
1875年,日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羅斯獲得整個庫頁島,日本則拿到了北千島群島?!度毡緡尽返挠涊d是,“明治九年十一月,割樺太全島與俄羅斯,以換千島。”
其實日本這筆買賣做得不算吃虧,雖說丟了半個庫頁島3萬多平方公里,但千島群島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南北綿延1300公里,日本的領海擴大了。
一直想在遠東得到更多優(yōu)良港口的俄國當然清楚千島群島的戰(zhàn)略價值,更激烈的爭奪還在后面。
1875年劃界圖
19世紀末,俄國勢力進入中國東北,并試圖獨霸該地區(qū)利益,與英、日矛盾激化,英國和日本結(jié)盟對付俄國,美國也援助日本。
1904年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最后的獲勝方是日本。戰(zhàn)后兩國簽訂《樸茨茅斯條約》,俄國不得不在中國東北做出退讓,并割讓庫頁島以南及北千島群島。此后日本還短暫控制過庫頁島以北,后來成立的蘇聯(lián)一時間顧不上庫頁島。
二戰(zhàn)中的蘇日兩國彼此戒備,簽訂了中立條約。1945年2月,二戰(zhàn)大局已定,蘇聯(lián)在西線對付德國,還沒有對日開戰(zhàn)的計劃。
美、英兩國希望蘇聯(lián)參戰(zhàn)對付日本,承諾戰(zhàn)后將庫頁島南部和整個千島群島劃歸蘇聯(lián),于是三方首腦秘密簽署了《雅爾塔協(xié)定》。
1945年8月,蘇聯(lián)出兵消滅日本關東軍的同時,也在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展開行動,千島群島方向,蘇軍從勘察加半島發(fā)動子夜突襲,經(jīng)過激戰(zhàn)后登島。9月初占領齒舞島后,北方四島全部被蘇聯(lián)控制。
1945年
美國對《雅爾塔協(xié)定》中涉及千島群島的內(nèi)容很快反悔了,一方面承認既定事實,另一方面又不愿讓蘇聯(lián)長期占領北方四島。
蘇聯(lián)索性于1947年修改憲法,將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群島劃入薩哈林州。日本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對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的領土訴求。
實際上,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約》搞了文字游戲,涉及領土主權的宣言不嚴謹,蘇聯(lián)等國拒絕簽字,所以蘇日之間一直沒有締結(jié)和平條約。隨后蘇聯(lián)單獨跟日本談判,和約的主要障礙就是北方四島問題。
雅爾塔會議
1956年的《蘇日共同宣言》談到了北方四島爭端的解決方式,如果雙方締結(jié)了和平條約,蘇聯(lián)將把齒舞、色丹兩小島移交給日本,擇捉和國后兩大島不在蘇日宣言的約定之內(nèi)。
而日本幾十年來總想著一次性討還四島,雙方肯定談不攏。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仍然希望跟日本達成和約,展開合作,也拿出了誠意。
但北方四島中的擇捉和國后兩大島,俄國絕不會輕言放棄,尤其是千島群島中最大的擇捉島,面積3100多平方公里,還有戰(zhàn)略價值重要的單冠灣。
日美同盟是俄日關系的一大障礙,當然,就算將來日本放棄日美同盟,也未必能要回全部的北方四島。
最后,引用《日本國志》中的一段話,“蝦夷本羈縻之州,樺太非固有之地……得非果得,失亦非失!” 黃遵憲的意思是,北方四島并非日本的固有領土。那么,最終的歸屬權還得靠實力說話。
王夕一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