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黃茶是中國特產。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
1、君山銀針
品種:黃芽茶。
產地:湖南省岳陽市。
歷史:君山銀針始于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
傳說典故:
據傳初唐時,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種在君山島上。
取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只白鶴沖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
2、蒙頂黃芽
品種:黃芽茶。
產地: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
茶品歷史:栽培始于西漢,自唐開始,直到明、清皆為貢品。當時進貢到京城的名茶,大部分為細嫩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鐘、雀舌、鳥嘴、白毫等,以后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
傳說典故:
相傳,有一個美麗的仙女,碰見一個采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鐘情。他們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長出了茶樹。白霧彌漫,籠罩了蒙山頂的是仙女的白紗,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遠近聞名。
3、霍山黃芽
品種:黃芽茶。
產地:安徽省霍山縣。
茶品歷史:西漢,開始種植茶樹。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唐憲宗詔壽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內之茶園。
傳說典故: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賈府喝茶進行了描述,文中寫道:“賈府中常喝養生茶,六安茶是賈寶玉最愛喝的養生茶”。
4、遠安黃茶
品種:黃芽茶。
產地:湖北省遠安縣。
茶品歷史:被譽為“陸羽《茶經》第一縣”,是全國著名的黃茶產區。獨特的丹霞地貌孕育出獨賦異稟的遠安黃茶。有近800年歷史。
傳說典故:
相傳當時有一僧在寺旁發現一棵茶樹,采后品嘗,馨香濃郁,回甘無窮,驚呼神茶!頓時寺院傳開,僧徒紛紛種茶,當地群眾也競相引種。
5、北港毛尖
品種:黃小茶
產地:湖南省岳陽市北港
茶品歷史:唐代稱“邕湖茶”。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也有記載。明代張謙德《茶經》也有“岳州之黃翎毛、含膏冷”茶的記載。
傳說典故:
北港發源于梅溪,全長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南港、北港匯合于喬湖,湖邊五座邕廟,廟前有一湖,現名楊家湖,也就是邕湖。
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每初早春清晨,邕大湖水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經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盡散于北岸的茶園上空。茶園地勢平坦,水陸交錯,土質肥沃,酸度適宜。
6、溈山白毛尖
品種:黃小茶
產地:湖南省寧鄉縣。
茶品歷史:遠在唐朝就已稱著。清同治年間《寧鄉縣志》說:“溈山、六度庵、羅仙峰等處皆產茶,唯溈山茶稱為上品。”
傳說典故:
傳說,原密印寺院內有一個老禪師,善作茶,并能識溈山地土、山向,何處產茶最佳。
7、遠安鹿苑
品種:黃小茶
產地:湖北省遠安縣鹿苑寺
茶品歷史:迄今已有750年歷史。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建寺,寺名鹿苑寺,茶名鹿苑茶。
傳說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飲后,頓覺清香撲鼻,精神備振,飲食大增,于是大加夸贊,并封其御名為“好淫茶”。
8、平陽黃湯
品種:黃小茶
產地: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
茶品歷史:早在唐代,平陽就已產茶。宋代,設置專管茶葉機構,繳納茶稅。平陽黃湯茶始制于清乾?。?736~1795年)年間,以上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受到朝廷青睞,遂納入貢品,距今已有200余年。
傳說典故:
明末清初,平陽茶葉主銷天津、北京等地。舊時制茶,工序一例是人工處理,遇到陰雨天氣,殺青與捻揉之后的茶葉無法及時烘干;一次,有家茶農遇到催貨緊急時節,無奈之下,未干透的茶葉就被裝貨發出,長途運輸中鮮碧的茶芽被悶成嫩黃色;在又燥又冷的北國之地,這種被悶黃的茶少了綠茶的生鮮寒涼,多了一分溫潤醇厚。
9、皖西黃大茶
品種:黃大茶
產地: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
茶品歷史: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大江以北,霍山縣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
10、廣東大葉青
品種:黃大茶
產地:廣東省韶關、肇慶、湛江等縣市。
茶品歷史:明朝隆慶年間創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詩意的棲居,只為一杯清茶,喝茶讓我的思緒激蕩,喝茶讓我的詩意盎然,黃茶與您相約,懶同紅綠斗清香,別有奇佳分外芳。黃身、黃形、黃氣色,茶中靦腆品味佳。
劉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