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傷害子女的父母,待到晚年很難會被子女用心對待。
多子女的家庭,雖然一碗水很難端平,但只要父母盡力去做到公平,子女就會感受得到。過度的去偏向某一個孩子,晚年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得到這個孩子的照看,而不被重視的孩子也很難盡心去照料。
很多老一輩都認為女兒是給別人家養的,兒子才是自己家的,所以總是會更加偏向家里的男孩子,甚至早早的就跟孩子們講明,家里的一切最后都是兒子的。
可到頭來,兒女都結婚了,真正能指望上誰,還真說不準。
老家有位嬸嬸,家里一兒一女,女兒是姐姐,本來談了一個外省的男朋友,但是嬸嬸非要讓男方家出二十萬彩禮,說女兒嫁那么遠,以后難以盡孝,這么多年不能白養。
可大家伙都看得明白,姐姐和弟弟相差年紀不大,眼瞅著兒子也要結婚了,可是城里的房子還沒有著落,嬸嬸是想拿著這筆錢去付城里房子的首付。
姐姐明白嬸嬸的偏心,整天以淚洗面,戶口本也被藏起來了。后來男方沒有再堅持,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來姐姐嫁到了附近的縣城,而弟弟則在更遠的城里安了家,每年也只有過年會回來幾天。嬸嬸看兒子指望不上,就三天兩頭叫姐姐回家,可姐姐一次也沒回過。
很贊同弗洛伊德的這段話:“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陋的方式爆發出來。”那些被一再忽略的感受和那些咽下的情緒只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所謂舊事重提,只因為它從未被妥善解決。
在熱播劇《都挺好》里,倪大紅老師飾演的蘇大強就是這樣一個父親。蘇大強在妻子去世后,住進了小兒子蘇明成的家。
蘇大強有很多陋習,不愛洗澡,身上有味道,亂用兒媳婦的毛巾,上廁所會弄得到處都是......他的不良生活習慣,已經影響到了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可當兒子跟他提意見時,他卻生氣的說是兒媳婦嫌棄他年紀大,不想贍養他。
如此強詞奪理、固執己見的老人,只會讓兒女百口莫辯,有苦難言。
兩代人的生活習慣本就不同,如果不能互相諒解,那就很難在一起生活。作為老人,自己堅持多年的壞習慣,在和子女住到一起時,最好能做出改變。
即便完全有條件也懶得過干凈的日子,堅決要過邋遢的生活,還嘴硬說“這是老習慣了,改不了”。這種執拗的父母,比較容易被子女嫌棄。
李安在談孝順和愛時說:“與父母的關系,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制造一個階級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
很多父母都會有一個觀念:這是我的孩子,他就得聽我的,不聽就是不孝順。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每個人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才是兒女、老婆、丈夫,他有作為人的獨立的思想,且需要被尊重。一味的順從聽話的,那是提線木偶。
希望我們晚年都可以做一個和善的老人,用一生的經歷和經驗,去度過最后的美好時光。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