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隨即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在自己百年之后由孫兒繼承大統。
其實朱標有五個兒子,朱允炆也并非嫡長子,只是側妃呂氏所生的庶子而已。那為什么朱允炆還能登上帝王,其實扒一扒朱標兒子們的經歷,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了。
長子朱雄英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朱雄英,因為他在歷史上確實沒有他的異母弟朱允炆出名;可能有相當比例的人都誤認為朱允炆是嫡長子,其實他只是弟弟。
“虞懷王雄英,興宗長子,太祖嫡長孫也。洪武十五年五月薨,年八歲,追加封謚。”朱雄英乃明太祖朱元璋之嫡長孫,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外孫,懿文太子朱標之嫡長子,母孝康皇后常氏,明惠宗朱允炆的異母兄。
按明朝“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規定,本來可以作為皇太孫的他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只活了八歲,追封為虞王,謚號為“懷”,葬于紫金山。后世因而稱其為“虞懷王”。
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就很熟悉了,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繼皇帝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
由于朱允炆上位后大力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起靖難之役,當朱棣攻入南京之后,朱允炆便不知所蹤。有傳建文帝被大火燒死,也有傳其已出家為僧,更有傳其逃亡到海外,眾說紛紜。
三子朱允熥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其母太子妃常氏亦于當月薨逝。建文元年被封為吳王,封地杭州,未就藩。建文四年,靖難之役之后,被朱棣降封為廣澤郡王,居福建漳州府。
同年九月十日,召至南京。十一月十三日,被朱棣以不能匡輔其兄的罪名廢為庶人,禁錮在安徽鳳陽,于永樂十五年暴卒,年僅三十九歲。
四子朱允熞
朱允熞,建文帝朱允炆同母弟,洪武十八年六月出生于南京,建文元年封衡王,未就藩。
朱棣稱帝后,降封其為懷恩王,居建昌,九月,與三哥吳王朱允熥俱被召還京,廢為庶人,禁錮鳳陽,于永樂十三年卒。弘光元年安宗追封其為衡王、魯王,謚愍、悼。
五子朱允熙
朱允熙是太子朱標與側妃呂氏所生的第三子,于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出生于南京。
建文元年封為徐王,朱棣稱帝后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呂太后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永樂二年被改封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但只過了兩年,也就是在永樂四年,府邸中起火,被大火活活燒死。
謚曰哀簡,年僅十六歲。是建文帝兄弟中死的最年輕的,也是唯一一個在永樂朝獲得謚號的。弘光繼位,復爵,“于原謚減一字”,是為徐哀王。
如果朱雄英健在,也許就沒有朱允炆什么事了;憑借淮西勛貴的支持也不會有什么靖難之役,朱棣只能夠在北平老老實實待著;朱標一脈也不會這樣凄慘,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不能重來!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