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民對教育愈發重視,使得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作為教育行業的領軍者,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變革,老師的整體福利待遇也在不斷上調,每年教師招聘期間,總能吸引不少高材生爭相報考。
教師是公認的鐵飯碗崗位,福利待遇也好到沒話說,是不少大學生的擇業首選,可當他們好不容易走上教學崗位后,才明白什么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教師工作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其中的苦楚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近年來,隨著對老師的關注度不斷增加,教師群體也飽受爭議,有人認為老師是高薪行業,也有人表示,教師的工資難以養家。
老師的工資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職稱、崗位薪資、績效等,此外還跟地域有關,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老師,月薪上萬比較常見,在普通城市,月薪3000的老師也屬正常。
同屬于教育工作者,不同階段的老師,工資待遇存在不小差別,很多時候,即便是同一學校、同一小組的老師,到手工資也有很大差異。
前不久一位從教20年的鄉鎮教師曬出工資單,每月到手工資不足3000元,還有一位在二線城市工作的幼兒園老師,月薪只有2700元,除去租房吃飯等開銷,每月可能是負數。
其實很多中小學老師,都擁有教師編制,雖然整體工資無法與一線城市相比,但每月到手工資也在3000--5000之間,不過在物價飛漲的時代,這樣的工資并不算高,為何人們總認為老師是高薪行業?當看到大學老師的工資待遇后,瞬間就明白了。
大學老師的學識以及社會地位,普遍高于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自然也更好一些,曾有一位985大學教授曬出工資單,年薪可達20萬元,而211級別的大學教授,年薪也能達到14萬元左右,這還不是總收入,因為大學教授還會有額外的科研獎金,如若取得不錯的科研成果,將近并不會比工資低。
一位在上海985院校任教的大學副教授,他的工資單更叫人羨慕,年收入近46萬元,從他曬出的工資單可以看出,大學教授的工資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基本工資、公積金、課題收入、年終獎金等。
不少畢業生可看到公積金金額后表示,感覺比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確實如此,這位大學教授每月公積金就有3500元,難怪很多人都想去大學任教。而在很多城市的文職類崗位,月薪3000,甚至不足3000元的大有人在。
同屬于教師隊伍,為何大學老師的福利待遇如此高?而且大學老師的教學壓力,要比中小學老師小很多,每天還不用坐班,放假也真的是放假。對此很多師范生表示后悔,早知如此,當初不保考基礎教育的教師資格證了,應該努力向大學老師的方向努力。
其實大學老師工資高,與他們的能力成正比,首先大學老師有更高的學歷門檻,至少要達到碩士研究生學歷,很多名校,還對學生的第一學歷有要求。
曾有一位985博士生,畢業后想到大學任教,卻屢屢碰壁,主要原因就卡在第一學歷上,因為他的本科院校比較一般,達不到高校的招聘門檻,即便擁有985博士生頭銜,也難以勝任。
能夠到大學任教,大多為曾經的學霸,否則也難以解答大學生的各種專業性問題。大學老師需要有更廣闊的學識,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對各類知識的渴望,此外大學老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畢竟高校的發展,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學水準,還需要有拿得出手的學術研究。
大學老師一般都是聘任制,他們在教學之余,還會開展副業,只要老師頭腦足夠靈活,自然會有不菲的收入。相比之下,中小學老師基本都是全職,平時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副業。
很多人看到大學老師的工資待遇后,紛紛表示羨慕,大學老師雖好,卻并非適合所有大學生,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還需認清現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從多方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未來想要尋求一份不錯的崗位,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如若想成為大學老師,除了努力提升學業外,還需多進行學術研究,爭取獲得更好的科研成果,為以后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