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曾經活躍著一支令日、偽軍聞風喪膽的敵后武裝力量、鐵道游擊隊。
游擊隊的戰士們出沒在敵人的鐵路大動脈,熟練地扒火車,搶奪敵人的物資,破壞敵人的各種后勤補給,搜集敵人的各種情報,刺殺日、偽的高級軍官,把敵人的老巢攪得雞犬不寧。
1956年,他們的英雄事跡被拍成電影《鐵道游擊隊》,并在全國上映。此片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大隊長劉洪成為幾代年輕觀眾的偶像。
那么,劉洪的原型人物是誰?
他為抗日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了什么軍銜呢?
鐵道游擊隊的第一任大隊長是洪振海同志。
他生于1910年,山東藤縣人,3歲就隨父母遷居到了山東棗莊火車站附近。10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帶著姐姐到淮南謀生,洪振海自己只能靠沿著鐵路撿破爛和碎煤換點食物充饑。
不過,洪振海聰明伶俐、生性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年紀不大就和棗莊附近的鐵路工人混得很熟,還學會了開火車、燒鍋爐這樣的專業技能。
別看他年紀不大,自己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對貧苦的鄉親卻非常同情,經常和小伙伴“扒火車”搞些煤炭和糧食接濟大家。因為他“扒火車”的技術精湛,所以被送了個外號“飛毛腿”。
19歲那年,洪振海當了礦工,并跟著黨組織投身革命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后,1938年初,棗莊淪陷,日寇就在以商業公司的名義大搞特務活動,使我黨在附近山區的抗日武裝經常遭到日寇的突襲或者包圍,處境十分被動。
因此,對棗莊情況很熟悉的洪振海臨危受命,10月份在棗莊火車站附近也建立了我黨的秘密情報站。
不過,搞情報也得有個合適的身份作掩護才行。
這時候,洪振海的“人脈”優勢體現出來了,他從10幾歲開始就在當地積攢了好人緣,不但曠工和他的關系好,而且漢奸也“買他的賬”。于是“通吃兩道”的洪振海晚上從日寇的火車上扒煤炭,白天通過關系再賣了,這種“買賣”在當地是絕對不會引起懷疑的,還能把漢奸們“打點”得很舒服。很快,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我黨的抗日武裝手里。
在搜集情報的過程中,洪振海也沒忘了挖出日寇的情報站,在開展工作幾個月之后,“正泰國際洋行”逐漸浮出了水面。
為了摸清這個特務機構的情況,洪振海派自己的兄弟王志勝(電影里副隊長王強的原型人物)化妝成搬運工,每天去干活,逐漸摸清了這個特務據點里的人員情況和活動規律。
洪振海把這個重要情況報給了上級,在得到“端掉”的命令后,1939年8月,他、王志勝和另外一名兄弟在一天半夜,趁著敵人防備最松懈的時候,摸進了洋行。
正好,偽裝成三大掌柜的日本特務全在,三位英雄二話不說,舉起駁殼槍就打,完成任務后帶著繳獲的2支槍立刻揚長而去。此次突襲,洋行的“大掌柜”和“二掌柜”當場斃命,“三掌柜”被打成重傷。日寇的這個情報站被打殘,使附近我黨的抗日武裝壓力驟減。
2個月后,洪振海又帶領戰友從日軍的一趟列車上“扒”出來2挺機槍、10幾條步槍和2箱子彈,全部支援了我黨的部隊。不要小看這些武器,這可是在日寇最囂張的時候,從他們“嘴里”生搶來的武器,而且這對于正處艱苦時期的我黨武裝可謂雪中送炭。
1939年底,洪振海帶領10幾名戰友成立了“棗莊鐵道隊”,1940年2月,隊伍更名為“魯南鐵道隊”,威震敵膽的“鐵道游擊隊”橫空出世,洪振海從此開始率領戰友與敵人在鐵路沿線展開了面對面的殊死搏斗。
“正泰國際洋行”在被端掉之后,日寇賊心不死,又重建了一個,這一次他們小心翼翼,里面的特務增加到13個人,而且在院墻上還架起了鐵絲網。
洪振海決定就用它打響鐵道游擊隊成立后的“頭炮”。
經過仔細偵查后,1940年5月的一天半夜,洪振海把兄弟們分成了5個小組,其中1個小組負責在外接應,其他4個小組開始直接打墻洞。那時的土墻也不結實,沒一會,四面院墻就打出來4個大洞,4個戰斗小組悄無聲息地穿墻而過。
這次戰斗,為了安全起見,洪振海和兄弟們全部使用了大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同時沖入4個日本特務居住的房屋,手起刀落,血花翻飛,痛快淋漓地全殲了日本特務13人加上1個漢奸翻譯,還繳獲了6條槍和100多塊手表、懷表,自己人無一損失。這成為當地名震一時的“血洗洋行”。
1個月后,鐵道游擊隊又在一列火車上僅用10分鐘就殺敵12名,搶走了8萬多元偽幣,槍支16條,榴彈發射器1支,從此,鐵道游擊隊被當地群眾譽為“飛虎隊”。
經過這幾仗,當地的日寇大駭,但他們沒想到這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在鐵道游擊隊大發神威的時候,棗莊地區的日寇簡直如芒在背,于是從濟南搬來了救兵,大特務頭子高崗(電影中日本特務頭子崗村的原型)。
這個高崗是個“中國通”,非常擅于拉攏當地的漢奸和“墻頭草”,通過這些叛徒,他布置了一張針對游擊隊的情報大網,一旦游擊隊行動,日軍總會立刻做出反應,這使游擊隊一時陷入了困境。
但是,洪振海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他決定干掉高崗這個威脅,于是策劃了鐵道游擊隊的經典之戰“夜襲臨城”。
經過慎重考慮,洪振海把干掉高崗這個“黑虎掏心”的重任交給了得力干將劉金山。
劉金山是棗莊當地人,生于1915年,自幼父母雙亡,流浪街頭,后來參加了當地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并在1940年加入了鐵道游擊隊。
和大隊長洪振海的豪爽不同,劉金山性格沉穩,善用計謀。
高崗怎么說也算是一個日酋,想干掉他難度確實有點大,光靠硬拼肯定是不行,所以劉金山決定用計智取。
他通過當地的朋友了解到高崗非常器重一個姓任的偽軍頭目,于是就“改頭換面”偽裝成一個漢奸投靠了這個姓任的。
憑借自己在當地的“買賣”和人脈關系作為“投名狀”,劉金山很快就成了這個大漢奸的“心腹”,并當上了他手下的小頭目,二人沒事就推杯換盞,無話不談,大漢奸喝到高興之時,就向他吐露了高崗一直住在臨城火車站的底細。
1940年夏末的一天,劉金山帶領游擊隊員們分為三路突襲臨城火車站。其中一路負責接應,一路負責在火車站內收繳敵人物資,而劉金山則帶著幾名隊員身穿偽軍軍服混入了臨城火車站,直奔高崗的辦公室而去。
這個高崗還真是住在辦公室里,他認為游擊隊絕對不會知道這個秘密,于是只在門口留了一個衛兵。
劉金山幾個人從遠處就點頭哈腰,滿臉堆笑地沖那個衛兵打招呼,還晃了晃手里帶來的酒肉,衛兵雖然有點迷糊,但也習慣了偽軍的阿諛奉承,一邊“呦西,呦西”,一邊招呼他們。
就在距離幾米遠的地方,劉金山把酒肉高高舉起,一邊“太君,密西密西!”一邊突然拔出駁殼槍,抬手命中衛兵的眉心,隨后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腳踹開房門,舉槍殺入。
當時,高崗正趴在辦公桌上研究文件,但反應還算迅速,已經抄起了手槍,但劉金山技高一籌,沒等他舉槍,已經一梭子把他送回“老家”。臨走前,他還不忘脫下自己的偽軍軍裝上衣,在上面打了兩個窟窿,再蹭上點老鬼子的血扔在地上。
這一次“黑虎掏心”僅用10分鐘,鬼子特務頭目和衛兵就見了閻王,另一隊戰友則順利拉走了30多條步槍,2挺機槍,3支手槍和數千發子彈。游擊隊再一次無一傷亡,全身而退。
不久之后,劉金山留在現場的那件偽軍軍服起到了他想要的作用,日軍和當地的偽軍果然起了內訌,亂到最后,以日軍槍斃了當地偽軍一名團長告終,真可謂一箭雙雕。
當年年底,日軍加強了對我黨根據地的“封鎖”,部隊的過冬被服十分緊缺。劉金山打探出日軍有一列火車會運載棉布和被服經過附近的沙溝火車站,并立刻把這個情報向洪振海進行了匯報。
這個送上門的“大禮包”豈有不要之理。
11月的一天,就在日寇的火車途徑沙溝的時候,洪振海帶領游擊隊員們偷偷地飛身上車,熟練地在預定地點把運送物資的兩個車廂解脫了掛鉤。
游擊隊員們的技術早已爐火純青,被摘下來的兩節車廂順順當當地停在了游擊隊員和當地群眾的隱蔽地點。隨后,游擊隊員和200多名鄉親忙活了一整夜,用20多條小船把物資全都運送到了附近的微山湖根據地。
這一次,從日寇的火車上一共“扒”下來1000多匹棉布、500多套過冬的軍服、200多個皮箱、100多床被子,還有一大批呢子布料和毛毯,足足裝備了根據地的一個團加上2個領導機關,過冬問題完美解決。
但是很快,蹊蹺的事情發生了,游擊隊的行蹤又被日軍不斷地發現。
12月的一天,臨城的日軍出動了1000多人包圍了鐵道游擊隊的臨時駐地六爐店。此時,游擊隊已經快速轉移,撲了個空的日軍惱羞成怒,開始大肆燒殺搶掠。
洪振海聞訊大怒,不顧政委的勸阻,憤然率領60多名隊員返回六爐店打擊日軍,在戰斗中,他手端機槍從隱蔽處躍出,掃倒了大片敵人,但自己也不幸身中數彈,犧牲時年僅31歲。
一代傳奇馬革裹尸,那鐵道游擊隊要何去何從呢?
大隊長洪振海英勇犧牲時,副大隊長王志勝正在養傷,于是同志們采用傳統的“黃豆計票”來匿名選舉新一任大隊長。
選舉的結果是,26歲的劉金山眾望所歸當選。
他當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出賣游擊隊的“內奸”,為洪振海報仇。
經過調查,結果讓他松了一口氣,內奸不是來自游擊隊內部,而是黃埠莊的一伙漢奸偽軍。
于是,劉金山再次化妝出動,以當漢奸為由頭混入了這伙偽軍,并且很快得到了偽軍隊長和隊副的“器重”。
漢奸這幫人本身就以“利”為先,兩個隊長之間只是互相利用,誰也不信誰,因為分贓不均還會經常起矛盾。劉金山利用這點,不斷“慫恿”隊副干掉隊長,而且很快起了作用,于是,他幫隊副策劃了一出“鴻門宴”。
在隊長來隊副家赴宴的時候,劉金山直接出手把隊長打死,就在隊副樂得還沒合上嘴的時候,埋伏在附近的游擊隊員一擁而入,把隊副和其他漢奸偽軍頭目也全部干掉,讓這伙敗類還了血債。
隨后,劉金山率領鐵道游擊隊又參加了無數次對日戰斗,并圓滿完成了護送劉少奇和陳毅等我黨、我軍上千名重要干部的任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棗莊沙溝車站附近的一個日軍守備大隊還沒動靜。劉金山“單刀赴會”,向日軍大隊長聲明了我軍的立場,最終不費一兵一卒迫使這個大隊1000多人對自己這100多人的游擊隊繳械投降。收繳的武器彈藥,鐵道游擊隊用了20多輛牛車,拉了兩天才拉完。
1946年11月,鐵道游擊隊奉命撤銷,勝利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部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2營,劉金山擔任副團長兼2營長,隨后,劉金山率領戰友們參加了淮海、渡江等一系列重大戰役。
1955年,劉金山被授予上校軍銜。
1956年,根據著名作家劉知俠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鐵道游擊隊》在全國上映,引起巨大反響。
片中大隊長劉洪的名字就是取自洪振海和劉金山兩位同志。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劉金山同志作為顧問,對演員們的戰斗細節進行了手把手地指導,片中一個經典的鏡頭,更是由他親自駕駛火車完成。
1996年,劉金山同志逝世,葬于棗莊市鐵道游擊隊紀念碑旁。
傳奇落幕,但那些鐵路英豪們的英雄事跡將世代相傳,他們的偉大精神將永垂不朽!
陳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