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霸王別姬》中人們感嘆虞姬的深情和大義,同時也為一代豪杰項羽分外惋惜。他們一個為了對方自盡,一個奮勇殺敵最終自刎而死,給后人留下了一個永遠圓滿不了的故事。李清照感嘆項羽的氣節(jié),寫下了“至今思項羽”的千古名句。
項羽當時為何不肯過江東,后世人有很多猜測。不過具體是因為什么,也難以有確切的答案,只不過大家更愿意他是一個英雄一樣的人物。我們在緬懷項羽的同時不禁想要知道,項羽究竟是在今天的哪里兵敗的呢?史書中的烏江究竟是在哪里呢?
一、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項羽和劉邦爭戰(zhàn)多年,垓下之戰(zhàn)中被包圍,漢軍中四面響起楚歌,讓項羽意識到哪里都是敵軍。不少人覺得四面楚歌是劉邦制造的假象,目的就是讓項羽覺得大勢已去。事實上,當時的西楚霸王的確已經(jīng)沒有勝利的可能。
當時垓下被韓信率領(lǐng)30萬大軍團團圍住,才讓項羽兵敗如山倒;而更不幸的是項羽的軍中出現(xiàn)了叛將,大司馬周殷背叛了西楚,帶兵倒戈,讓項羽失去了三軍;而和韓信一起參與垓下圍堵的還有一位英布,此人之前亦是項羽親信。
項羽對上這三方勢力其實已經(jīng)很明顯要輸了,再后來他突出重圍向烏江邊上而去,劉邦又派了灌嬰帶領(lǐng)八千騎兵追擊。韓信、周殷、英布和灌嬰這四人再加上一個劉邦都是楚人,所以當時漢軍中楚人非常多,項羽面臨的情況是真的四面楚歌。
此時的虞姬為了不拖累霸王自盡而死,項羽悲痛萬分但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幸好他戰(zhàn)斗力比較強,于是帶人突出重圍,一路向烏江而去。面對滔滔不絕的江水,自知大業(yè)難成的項羽拼盡全力后自刎了,一代豪杰人物終是隕落了。那么項羽自刎的烏江是今天的哪里呢?
二、霸王自盡的烏江在哪里?
其實,中國叫烏江的河流真的不少,比較有名的幾條就是位于湖南、江西、貴州和廣西四個省的烏江。湖南省叫做烏江的河是湘江的二級支流,也是寧鄉(xiāng)境內(nèi)的主要河流;再看江西的烏江是贛江中游的一大支流,是在江西省樂安縣和寧都縣的邊界;
貴州境內(nèi)的烏江是貴州省第一大河,也是長江支流,它在秦朝末年叫做牂牁江,又稱作內(nèi)江、涪陵、延水。唐宋年間改名稱黔江,到了元朝才叫烏江,一直延續(xù)到如今,很顯然不是霸王自刎的烏江。在廣西省的烏江則是珠江水系,發(fā)源于平南縣東王頂東麓,最后匯入潯江。
除了這四條比較有名的烏江以外,還有兩條也叫做烏江的河流,那就是位于安徽省境內(nèi)阜陽的烏江和馬鞍山市和縣的烏江。我們從垓下之戰(zhàn)的遺址來看,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就是垓下的古戰(zhàn)場,位于靈璧縣東南方向四十里的沱河北岸。
從地理位置可以判斷出,在湖南、江西、貴州和廣西四個省內(nèi)的烏江只是名字相同,和西楚霸王沒有任何關(guān)系。而安徽省內(nèi)的這兩條烏江其中必有一條是霸王最后留下遺憾的地方,那么究竟是這其中的哪一條呢?
阜陽烏江是潁河的支流,發(fā)源于利辛縣李寨,途經(jīng)孫大莊、武大莊等幾個村莊,然后橫穿過濟河、合阜鐵路,最后穿過了烏江閘流入潁河。《史記》中記載了項羽兵敗后的行動路線,說他在陰陵縣遭人哄騙迷失了道路,陰陵縣的位置是在淮河以南的定遠縣。
項羽這時候雖然迷路了,但是大的方向是不會錯的,而他不可能再回頭過淮河。阜陽位于淮河以北,所以并不是項羽最后停留的地方。那么就只剩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烏江河了,排除了其他這條河應該就是項羽自刎的烏江了。
我們從歷史的記錄可以知道,當時項羽突圍后來到了烏江邊,從對面過來的亭長前來接應他,由此可見這里應當設有一處亭子。馬鞍山市的烏江河與長江交會處有一個叫做烏江渡的渡口,這里就曾設有烏江亭,和歷史記載的亭長完全可以對上,證明這就是項羽自刎之地。
總結(jié)
歷史上的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如項羽一般讓人感覺到悲壯的不多,他的結(jié)局雖然很不好,但是卻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千古傳奇。如今英雄早已埋骨黃土,但是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豪壯氣魄依然震撼著后世,或許他沒有當?shù)弁醯拿瑓s有著令人敬服的品格。
馬俊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