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橋梁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個符號,不斷地令全球網友驚嘆,這些超級橋梁工程不僅便利了交通,亦裝點了河山,成為了一條條宏偉壯觀的風景線,更體現我國的橋梁建造工程的實力。今天我們來盤點國內八大橋梁工程,看看你知道哪個呢?
1、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湖北武漢連接漢陽區與武昌區的過江通道,位于長江水道之上,是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志建筑之一,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美譽。上世紀初至解放前,曾先后進行過四次勘測和設計,但都因經濟和戰亂原因而擱置。新中國成立后,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被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由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完成。
大橋于1955年9月動工興建,1957年10月通車運營,武漢長江大橋主橋全長1156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是描寫武漢長江大橋的氣勢和重要作用,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 建成之后成為連接中國南北的大動脈,是我國營運時間最長,運量最大的橋梁,被譽為中國建橋史上永遠的豐碑。
2、東海大橋
東海大橋是上海市跨越杭州灣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長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全長32.5公里,它以東海長虹為創意理念,宛如我國東海上一道亮麗的彩虹,159米高的兩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橋主塔在國內最高,大橋的最大主航通孔,離海面凈高達40米,相當于10層樓高,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東海大橋工程2002年6月開工建設,在風高浪急的外海,運用高效科學的施工技術,實現大橋貫通僅用3年實線通車。
作為外海超長橋梁的先行者,東海大橋掌握了七大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東海大橋由于位于港區,因此在行車過程中,時不時可以看見貨輪,漁船行經橋下。行駛在大橋之上,迎著海面無比壯觀,清晨的早上來到東海大橋邊,遙望東海大橋,吹著海風靜靜地等待著日出,愜意舒適。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浙江省境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跨海大橋,位于杭州灣海域之上,是沈海高速的組成部分,也是浙江東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組成部分,大橋北起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橫跨杭州灣全長36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灣跨海大橋不僅是一條可以通行的橋梁,還引入了景觀設計,設計者采用了西湖蘇堤的長橋臥波形態,整體橋梁呈現S型曲線。
整個大橋中間有著被稱為海天一洲的觀景臺,以藍白為主色調,站在塔上可以遠眺跨海大橋,長虹臥波的優美姿態。這一連接南北的海上大道,將滬甬兩地行車距離縮短至120公里,江浙滬2小時交通圈繪就而成,大橋南岸,更因橋而催生了一座新城的誕生。十年前還是一片蘆葦蕩,如今的杭州灣新區已成為浙江一個耀眼的明星。
4、北盤江大橋
北盤江大橋橫跨云貴兩省交界的北盤江大峽谷,跨越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鎮和,云南宣威市普立鄉,是杭瑞高速三座大橋之一,將云南省在建的杭瑞高速普立鄉與宣威段連接在了一起,全長1341米,橋面離河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于近200層樓的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橋,聞名世界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棧道,高度約300米,就令人膽顫心寒,而北盤江大橋幾乎是它的兩倍。
千百年來貴州都格鎮和云南普立鄉隔江而望,要翻越3座山頭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達對岸 大橋通車后將此前的5個小時左右,縮短為1個多小時。因為大橋的世界第一屬性,許多人都慕名前往觀賞,時常造成大橋交通堵塞,甚至每逢春節這里都會成為熱門景點,有恐高癥的朋友們,去了不要往兩邊看喔。
5、舟山跨海大橋
舟山跨海大橋是浙江舟山千島之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級工程,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舟山曾是一座幾乎沒有車的城市,70年前在舟山各島際間,小木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舟山跨海大橋起自舟山本島的環島公路,經舟山群島至寧波鎮海區,與寧波繞城高速公路和杭州灣大橋相連接,舟山跨海大橋跨4座島嶼,翻9個涵洞,穿2個隧道,全長48.2公里,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島陸聯絡工程,完成了近百項技術創新成果。
整座跨海大橋建成后,舟山與寧波、杭州、上海的車程距離大大縮短,使舟山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在中國的橋梁史上,很難再找出一座大橋,如此深遠地影響著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更顛覆了百萬人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僅是一條交通大動脈,更是舟山擁抱海洋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引擎。
6、青島海灣大橋
青島海灣大橋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大橋全長36.48公里,主橋設雙向8車道,投資100億,歷時4年,于2006年12月開工建設,2011年6月全線通車,2011年上榜吉尼斯世界紀錄。大橋東起青島東部城區的海爾路,越過膠州灣海域,西至黃島紅石崖,主橋中部的互通立交橋與紅島相連,使青島、黃島和紅島實現品形連接。
青島海灣大橋的建成,結束了膠州灣兩岸青島和黃島之間青黃不接的歷史,使青島至黃島陸路距離縮短了近30公里,也讓濟南和青島兩大城市間的交通,形成更為密切便捷的聯系,發揮青島在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推動了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青島海灣大橋是國際屈指可數的現代化橋梁集群工程,創下了眾多中國和世界橋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是青島市的標志建筑,為中國橋梁史再添輝煌的一頁。
7、矮寨特大懸索橋
矮寨大橋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境內,距離鳳凰古城約50公里,是渝湘高速公路大動脈,長沙至重慶高速公路的重點工程,工程為雙層公路,觀光通道兩用橋梁,四車道高速公路特大橋,橋型方案為鋼桁加勁梁單跨懸索橋,全長1074米,懸索橋的主跨為1176米,創造了四項世界第一,攻克了地形險要,地質復雜,氣象多變,吊裝難和運輸難等五大世界難題。
矮寨大橋的建設,極大地改善湘渝兩省市的交通現狀,從原本的4個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對兩省市乃至中西部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橋下盤山公路十數道急彎,形如折疊的緞帶,山高谷深,大橋凌空飛架兩山之間,連接兩座峰巔,令人驚嘆。橋上的風景更是美到令人詞窮,只有親自去才能感受到的震撼,去鳳凰古城時 不妨借此走一趟大索橋,絕對令你不虛此行。
8、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于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總投資額1269億元,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筑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實現了7個世界之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上建造綜合難度最大,是外國專家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全長55公里的跨海大橋,7公里的海底隧道,從設計到建設前后歷時14年,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能抵御16級臺風,能抗7級地震,壽命長達120年。港珠澳大橋創造了600多項專利,先后攻克人工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隧道復合基礎等十余項世界級技術難題。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堪稱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當港珠澳大橋平地而起時,讓世界大為震驚。
9、丹昆特大橋
丹昆特大橋是京滬高鐵的特大鐵路橋,起自丹陽,途徑常州、無錫、蘇州,終到昆山,全長165公里,獲得了世界上最長的大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是目前實至名歸的世界第一長橋。丹昆特大橋由4500多個900噸的箱梁構成。2008年4月開始動工,2011年6月全線開通運營,因地質原因和節省土地的考慮,全部采用高架橋梁通過。
大橋縱貫的蘇南地區的平原河網地貌,水面寬度在20米以上的河道有150余條。因處于經濟發達地區,路網縱橫,大橋跨越了各類型道路180余條。丹昆特大橋以一種現代化高速鐵路橋的傲然姿態,跨越著整個蘇南大地。丹昆特大橋在我國高鐵橋梁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橋梁技術的進步,還帶動了一方經濟,加快了城市間的交流,更重要的體現了我國基建的綜合實力。
10、平潭海峽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北京至臺灣高鐵的先期工程,是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大橋全長16.34公里,上層為時速110公里的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高速鐵路。平潭海峽屬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水深流急,每年六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七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約9.7米,被稱為建橋禁區。
建設條件遠比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更為惡劣,尤其是波流的影響,是常規橋梁的10倍以上,施工難度全國之最。全橋鋼結構用量124萬噸,混凝土用量294萬立方米,是迄今為止國內外橋梁之最,創紀錄地將直徑4.9米的橋梁鉆孔樁打入堅硬如鐵的巖石海床。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如同海上飛虹卓然而立,更似一條巨龍盤旋于碧波之上,氣勢恢宏。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一直不缺少奇跡工程,以上屬于中國的十大橋梁工程,都在見證著中國基建實力的突飛猛進,創造了許多令世界驚嘆的建筑奇跡,也一直在持續地刷新著世界紀錄。
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