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縱觀兩宋文壇以及文官集團,能夠與歐陽修相媲美之人可謂寥寥無幾。他作為北宋政壇“三朝”元老,曾歷仕仁宗、英宗、神宗重臣,在政治上的地位可謂人臣中的翹楚。作為一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大文學家,他為宋代文化盛世,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歐陽修在宋代文學史中的地位可謂無人能及。在唐宋兩朝最具含金量的“唐宋八大家”文人榜上,他僅次于韓愈、柳宗元位列第三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文學家有五人均出自其門下。從這一點來看歐陽修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文豪推手。
歐陽修不僅是宋代文化盛世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宋代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領路人。
作為宋代前期的一代文壇領袖,他不僅積極推動北宋詩文改革,而且對詩風、詞風都有比較務實的革新。尤其是在散文創作上的成就,甚至可以與韓愈比肩。
后人對這位政治得意、文學成就巨大的歐陽文忠公,可謂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筆者認為,歐陽修以一個古代文人的風骨和內涵,對推動北宋文學史乃至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貢獻。
可以說正因為有了歐陽修的提攜,才有了“三蘇”、王安石、曾鞏,以及秦觀、柳永等宋代知名大詞人,才為宋代文化發展尤其是宋詞的發展,奠定了一脈相承的文學根基。這位曾撰寫《醉翁亭記》的“醉翁”,堪稱中國文化從宋至清的領路人。
1.“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對北宋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這種貢獻,主要體現在他成功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將唐末宋初之際詩詞中的形式主義之風,引領至以現實主義為導向的層面上來,并且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
在歐陽修的倡導之下,當時很多北宋文人,皆以創作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詩詞為樂。同時,歐陽修在散文方面的改革成就也比較明顯。
因為他不僅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同時也將散文創作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開創了一代別出心裁的文風之路。
正因為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以及在詩、詞、散文創作上都有非常高的成就。所以后人才將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這種贊譽對于一個文人或文官來說,都是無人可及的巨大成就。
歐陽修一生著述甚多,曾有《歐陽文忠集》傳世,共收錄其詩詞1188首。曾主修《新唐書》并于晚年時杜撰《新五代史》。
筆者認為,古代文人的聲望,都是用真才實學堆砌起來的。尤其是宋代文化盛世奠基人歐陽修,更是將一生心血,付諸于詩詞文賦的創作之中。
2.《醉翁亭記》中的樂與憂
相信很多人了解歐陽修都是從《醉翁亭記》開始。這篇文章寫于宋仁宗慶歷五年,此時的歐陽修因直言上書,替范仲淹等人辯解被貶于滁州,此時的歐陽修已經三十八歲。
雖然政治前途受阻,他的心情也比較抑郁,但因其天性樂觀,所以在被貶之地,也依然可以與民同樂縱情于天地之間。
《醉翁亭記》實際上應該是一篇游記,此文記述了歐陽修與滁州當地百姓,一起暢游飲宴的歡快場景,表達了詩人寄情于山水、并與民同樂的心情。
《醉翁亭記》曾有很多名句一直被后人所傳誦,最為經典的就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茂密成蔭的樹林中群鳥齊鳴,當游客走出山林小鳥才會更快樂。但是這些鳥兒卻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它們根本無法了解人們的樂趣;而滁州山民也只知道跟隨太守同游之樂,卻無法體會到太守的快樂,其實就是與他們游玩。
3.歐陽修心胸曠達,不拘一格降人才
歐陽修可謂是一個桃李滿天下的大教育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家所熟知的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位列“唐宋八大家”的宋代大文學家,均出自歐陽修的門下,這與歐陽修惜才、愛才的秉性息息相關。
作為一個譽滿北宋的大文人,歐陽修摒棄了門第之見,而且也沒有“文人相輕”的弊病。
對于具有真才實學的年輕才俊尤為賞識,并且竭盡全力多次推薦,目的就是為了提攜后人。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人,也都曾得到過歐陽修的激賞與推薦。
尤其是“唐宋八大家”中位列,歐陽修之后的五位文壇巨匠。在尚未成名或走上政壇之前,都以布衣之身受教于歐陽修,并且在他的指導與提攜下才得以名揚天下。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歐陽修就是北宋時期的“千古伯樂”。由于歐陽修在儒學以及歷史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
所以張載、程顥、呂大鈞等人在尚未成為曠世大儒之前,也都是歐陽修慧眼識英才,才沒有讓他們因為明珠暗投而平庸于世。可以說歐陽修就是北宋文壇上,千年一遇的文豪推動者。
如果沒有歐陽修的曠達胸襟與慧眼識人的本領,北宋文壇要想出現盛世恐怕就會十分困難。正因為出現了這位文壇領袖和“千古伯樂”,才讓北宋文壇星光熠熠。并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中都占據了重要地位。
宋代大教育家、理學創始人朱熹,曾對歐陽修有過一句非常中肯的評價。“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雖然這句話只有寥寥幾字,但是卻從人品、性格、才學等諸多方面,對歐陽修做了一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贊揚。
歐陽修一生曾創作過500多篇散文,內容涵蓋政論、史論、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除了大家比較熟知的《醉翁亭記》之外,《豐樂亭記》、《朋黨論》、《歸田錄》、《筆說》等散文,也足以震徹整個宋代文壇。
在創作詩歌方面語言自然流暢、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結為一體。由于歐陽修比較關注社會,所以也他的詩歌風格也具有現實主義色彩。詞作方面主題上并沒有過多創新,多以男女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為主。
但由于歐陽修的詞多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并且將個人情緒與處境融于詞作之中,所以會給讀者一種極具真情實感的印象。
雖然歐陽修的很多詞作中,也會有消極、頹廢以及滿腹牢騷等情緒,但由于其才華使然,所以依然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1.《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這首宋詞可以稱得上是歐陽修的成名之作,也極其符合他在宋詞創作上的語言風格。從全詞的意境上來看,是在描寫一位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通過這位少婦對意中人的思念,進而表達出了深沉婉約的思念之情。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首句用三個“深”字表達出了,十分強烈的孤獨與寂寞之感。深深的庭院不知道到底有多深?成排的楊柳堆砌在一起,看起來就像綠色的煙云,這位少婦無法透過一層層的楊柳樹蔭望向遠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戴著美玉雕刻的馬鞍拉著華貴的馬車,簡而言之就是富貴人家都去哪里游玩了?這位寂寞的少婦即使登上高樓,也無法看見章臺路。實際上這一句是寫少婦登樓遠望,思念起自己的心上人。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暮春三月的天氣雨驟風狂,美麗的少婦只好在昏黃將近之時關上門,但是卻沒有辦法把美好的春光留住。時光荏苒一年又一年,心上人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美艷的少婦眼淚汪汪地問詢花朵,但是鮮花卻默默無言,抬起頭卻只能看見被風雨打落的花瓣飛過秋千。
末尾兩句寫的是這位少女的心理活動,正所謂青春易逝容顏易老,如果心上人再不回家少女就會變成凋謝的花朵了。
歐陽修在這首詞中,將少婦思念心上人的傷春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令人讀罷之后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位深處深閨、寂寞孤獨少婦的所思所想。
但是因為與心上人相隔萬里,所以恐怕等到美人遲暮之時,心上人也不會回來了。雖然是通過寓情于景的手法,但卻有一種虛實相融的真實感。
尤其是在刻畫少婦心理活動之時,更是達到了十分傳神的文學高度。《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作為歐陽修的經典詞作,即使在現代社會中也依然受人追捧。
2.《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中的西湖景色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沙堤上的游客人來人往,但是卻都跟隨著西湖里的游船跑來跑去。西湖中的湖水不斷拍打著岸邊的堤壩,看起來仿佛水天相接一般,濃密的楊樹之外可以隱約聽到,蕩秋千少女的歡笑聲。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不要取笑白發蒼蒼的老翁,在頭上戴了一朵鮮花。詩人一邊聽著“六幺”曲一邊飲酒,人世間還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對酒當歌呢?
這首詞書寫了歐陽修曾游覽西湖時的景象,通過對西湖以及岸邊景色、游客的描寫。再寫道乘坐畫船游湖的自己,通過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了這首,具有閑適情趣的郊游詞。
筆者認為歷史上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評價,雖然在現代人的眼中有一些夸張。但如果從實質上去分析就會發現,歐陽修雖然是以文學而盛名。
但是他寬廣的胸懷與豁達的胸襟,尤其是能夠提攜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才俊,就從這一點來看就足以千古留名。
在歐陽修的提攜與引導之下,算他在內北宋一共有六位文學巨匠,躋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并且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北宋文壇才會快速進入盛世,這其實也與歐陽修的努力息息相關。
張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