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西游悟空,水滸武松。
這兩個人物,分別是兩部名著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其實按理說他們分別屬于兩部不同的文學著作,應(yīng)該沒什么聯(lián)系才對。
但是你說巧不巧,孫悟空和武二郎都有一個相同的稱呼——“行者”。
根據(jù)《釋氏要覽》書中介紹,這個稱呼一般是指雖然已經(jīng)出家,但是卻沒有剃度的佛教徒。而且這種說法,也的確非常符合武松和孫悟空兩人的身份和形象。
然而如果你真以為行者的稱呼,只是一種外貌形象和身份的描述,那可就太小瞧古代的寫書人了。“行者”這兩個字,在書中那可是大有深意,否則也不會用在主角的身上。
孫悟空:大千世界一幅畫,往事俱如恒河沙。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是一只非常鬧騰的猴子,自打從石頭里蹦出來以后,就很少有消停的時候。他對整個大千世界充滿了新鮮與好奇,先是在花果山瀑布的源頭找到了隱蔽的水簾洞,后來又不甘寂寞,跑出去遠游仙山古洞,一心想要學一個長生之術(shù)。
在三番兩次漂洋過海之后,終于找到了授業(yè)恩師菩提老祖,于靈臺方寸山上度過了20多年的時光。而且這段時間,也應(yīng)該是他一生中最老實的一段日子。
一則是因為有菩提老祖的約束,其二就是本事還沒學成,必須在這兒老老實實的完成學業(yè)。
但是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猴子天生就是不安分的。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豐富多彩,宛如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他又豈能按捺住心中蠢蠢欲動的想法?
周游五湖四海,遍訪各路豪杰,同時還找了幾個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磕頭拜把子,組成了赫赫有名的妖怪天團——妖族七圣。
不過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其實一切才剛剛開始。《西游記》中的世界是一副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人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此外還有海底水晶宮、地府幽冥界,以及33重天庭圣境。
以前沒有能力的時候,孫悟空無法踏足這些地方,但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有了上天入地的本事,又怎么可能不去走一遭呢?
俗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豈能終老于方寸之間。帶著這樣的豪情壯志,孫悟空上了天庭,來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地方。
因為這里不是他的花果山,沒有人尊他為王,更不可能事事以他為先。即使玉帝封他做了齊天大圣,但是其他人都心知肚明,這只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而已,所以并沒有拿這只猴子太當一回事。
于是,做慣了猴王的孫悟空一怒之下掀翻了蟠桃盛會,還抄了太上老君的老窩。甚至鬧到最后,他竟然放出豪言壯語,說自己要當玉皇大帝。
但是就算初生牛犢不怕虎,可老虎也不怕他這個小牛犢子啊!玉皇大帝一道命令請來了如來佛祖,然后如來佛祖揮揮手掌,雖然沒帶走一片云彩,卻帶走了孫悟空輝煌與囂張。
孫悟空的人生從此與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相互隔絕,成了五行山下的孤獨囚徒。
這些經(jīng)歷給了他輝煌的過往,也給了他挫折與坎坷,甚至還有充滿痛苦的磨難。整個大千世界,對他來說就如同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曾經(jīng)使其一度迷失在其中,被內(nèi)心的貪婪和欲望驅(qū)使,以至于走上歧路。
之后又經(jīng)歷了500年面壁思過的人生改造,再加上取經(jīng)路上的九九八十一次磨難,他終于走完了屬于自己的世間之旅。
這時候他才終于明白從前的自己有多么可笑,齊天大圣的榮耀,只不過是一個虛幻的稱號,想要代替玉皇大帝的念頭,更是如同天方夜譚。
“孫行者”,不僅是西天路上的苦行者,更是大千世界中的紅塵過客。走過輝煌與凋零,歷經(jīng)浮沉和起落,終于放下了執(zhí)著和欲望。
自此之后,他身披袈裟高坐蓮臺,成了超脫于紅塵之外的斗戰(zhàn)勝佛。如此看來,他的確像是一個行走于大千世界之中的爭渡者,度過無邊苦海,終于到達了解脫的彼岸。
再回首那些往事,一幕幕皆如恒河之沙,塵封于過往的時間長河當中,不會再因此而觸及自己的內(nèi)心,做出當年那些荒唐的舉動。因為這時候的他已經(jīng)走過了那些道路,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過來人。
其實《水滸傳》的武松,和《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相比,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雖然這兩部書一個是在寫神話,一個是在寫人世,但是對于主角的塑造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孫悟空嫉惡如仇,殺伐果斷,敢作敢為。武松也同樣如此,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這些故事可謂歷歷在目。也正因如此,武松被評為《水滸傳》全書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不過與此同時,他的人生和孫悟空比起來,則更加富有悲劇意味,甚至可以說是深受現(xiàn)實的迫害。如果說孫悟空是自作自受,那么武松則無疑是被迫忍受著黑暗的世道,并且做出了非常激烈的反抗。
他之所以從一位受人敬仰的打虎英雄,淪落成一個殺人如麻的江湖草莽,又何嘗不是為現(xiàn)實所迫。那么這樣看來,他顯然也是一個在世間苦海中苦苦掙扎的爭渡者。
他憑借著自己的一身武藝和滿腔豪情,行走在充滿黑暗和不公的世間,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悲涼而又無奈的傳說,最終選擇落發(fā)出家,遠離萬丈紅塵。
從最初的無知無畏充滿血性,到最后的大徹大悟遠離世俗,他經(jīng)歷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有江湖的兇險,有人心的惡毒,以及無休止的貪婪與紛爭,還有那吞噬了無數(shù)條生命的無情戰(zhàn)火。
在這個過程中,他失去了與自己至親至近的兄長,失去了過正常生活的可能,甚至還失去了自己的一條手臂。這些都是他大徹大悟的代價,是他在行走世間的過程中的痛苦經(jīng)歷。
所以說武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行者”,他的江湖歲月就是渡世的過程。在經(jīng)歷過那些恩怨情仇和江湖紛爭,以及無情的殺戮之后,武松終于厭倦了那一切,轉(zhuǎn)而遁入空門,不再參與世俗之事。一襲袈裟遮住了所有往事,包括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
他在世間走了一遭,最終又遠離了曾經(jīng)的一切。這便是“行者”的真意——行走于世間,最終又超脫世間。
人生在世,便是一個不斷經(jīng)歷的過程,許多事情我們經(jīng)受過之后,就變成了過來人。隨之而來的便是淡然與釋懷,當初那些難以割舍的執(zhí)念和激蕩人心的欲望,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會隨著人生的經(jīng)歷逐漸變得失去吸引力。
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和《水滸傳》中的武松,他們都是這樣的“行者”。將自己走過的道路變成了人生的往事,經(jīng)歷過許多滄桑的內(nèi)心早已波瀾不驚。
或許到最后,每一個行走在世間的“行者”,都會如他們一樣以自己的方式,為人生旅途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金悅林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