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轉眼之間寶寶到了7個月,這個階段寶寶不僅在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上有了很大的發育,學會了獨立坐,有了手指的情緒運動,還添加了輔食,還有更重要的一點,7個月后的寶寶,語言發展也有了很大進步,咿咿呀呀的發音多了,還慢慢學會了叫爸爸,媽媽。
這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家長們分享下7-10個月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及解鎖“說話”的鍛煉方法。
到了7個月左右,你會發現寶寶的發音越來越多了,那我們就可以多鼓勵并引導寶寶發音,可以幫助寶寶快速解鎖“說話”。
? 7-8個月的寶寶的語言發展特點
到了6個月寶寶就能更好的控制發音器官,發出更多的發音,而且發音也出現了語調。而且有些發音很像“baba”、“mama”,但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能把這些發音和現實中的爸爸、媽媽對應起來,這時候屬于無意義的發音。
我兒子就是這樣,在6-7個月時,有幾天很會叫“媽媽”,說的很清楚,但之后差不多有1-2個月又不會說了,差不多了8-9個月,又才開始叫媽媽,不過這個時候是真的會叫了。
到了7-8個月,寶寶語言發展具備這些特點:
① 能夠辨別更多的語音、語調,尤其是根據家長的語調判斷他們的情緒,比如媽媽用憤怒的表情說話,寶寶就會哇哇大哭;如果媽媽神情愉悅的和寶寶說話,他就會開心的回應。
② 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能聽懂很多家長說的日常用語了,比如媽媽問“玩具小車在哪里?”寶寶就會看向小汽車或者指出來,不過這時并不能真懂家長說話的含義,只是感覺家長說話的語調、手勢推斷出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
③ 更復雜的“咿呀學語”,寶寶在自己玩耍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家長陪著玩耍時,喜歡自言自語,還會用“咿咿呀呀”的嬰語來進行交流,還會用語音來吸引注意力。
? 9-10個月寶寶的語言發展特點
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咿呀學語的發音會進入一個更為復雜的時期,能發出一連串不同的輔音加元音的音節,語調也開始明顯多樣化,還經常模仿些非語言的聲音。
進入9個月,咿呀學語的興趣達到高峰期,寶貝能在自己咿咿呀呀的說話過程中獲得很大的樂趣,這時家長可以鼓勵寶寶多發音,有助發音器官的鍛煉。
這個時候,寶寶開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語言,如果你問他“爸爸在哪兒”?他會轉頭看向爸爸或者用手指出爸爸所在位置,并且在9個月后,反應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會迅速發展。
到了10個月左右,寶寶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這對寶寶的語言發育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和他平時的日常感知、接收的語言有很大聯系。
① 不斷引導和鼓勵寶寶多多發音。
帶寶寶體檢、打疫苗時,醫生可能也會提醒你:“平時要多和寶寶說話,就算他還不會說,你也要多和他說”。
其實,也不難,隨時隨地的能說,玩耍的時候、穿脫衣服時、哄睡時、洗澡時……就像和寶寶聊天一樣,不斷的說、重復的說,對寶寶語言能力發育很好。
除了“聊天”,還可以給寶寶唱兒歌、讀繪本、講故事、唱手指謠等,同時配合肢體動作、神情變化,對寶寶語言發育、認知能力、大腦發育,效果會更好。
② 開展早期閱讀。
選一些適合這個階段、寶寶也有興趣的讀物,比如各種卡片、小布書、洞洞書、翻翻書、機關書等,注意背景要簡單些,色彩對比鮮明些,主要認知物要突出。
陪寶寶閱讀時,最好采用點讀的方式,用手指出正在讀的文字,正在講解的圖畫,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正在閱讀的內容上。
③ 多關注寶寶的表現。
當我們跟寶寶說完話后,要觀察寶寶的回應,不要過快的替寶寶作出反應,也不要在寶寶想說話、想玩的時候打斷他。
但如果寶寶咿咿呀呀的和你“聊上了”,也要及時的表揚寶寶,作為鼓勵。比如親親寶寶的小額頭、摸摸他的小腦袋、拍手叫好等。
④ 和寶寶說話“有技巧”。
比如多說一些容易理解的詞匯,爸爸、媽媽這些家庭成員的稱謂,小汽車、小狗、小鴨子等動物名詞,而且可以重復說,會讓寶寶印象更深刻。
也可以說些讓寶寶有興趣的聲音,比如說模仿小貓、小狗的叫聲,汽車的喇叭聲等,這樣寶寶既可以通過叫聲記住這個動物,幫寶寶逐步建立讓語音、語意和實物之間的聯系。
另外,這個階段的 寶寶如果有這些表現,要考慮是不是發育異常,最好及時就醫。
① 寶寶對于叫自己的名字完全沒有反應。
② 寶寶對于外界人的交流和聲音沒有任何的興趣,也不會在外界說話時候不停的關注。
③ 很難發出連串的聲音,只能發出單音節字,而且發音吃力。
馬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