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個人內向自卑,不善于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有什么主見,思維不活躍,該如何打破這種境遇突破自我呢?
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知道,一個人表現出來內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據我觀察,大概有2類人:一種是不屑,一種是不會。
如果你是一個不屑的人,那么恭喜你,你不需要看這個文章,你有自己獨立的內心世界的秩序,你表現出來的內向,其實是對于其他人流于世俗評判的一種不屑,也就是看不上,不愿意搭理。
而另一類人表現得內向,不愛說話,不愛社交,是因為他確實肚子里面沒有什么貨,除了基本的生存,對其他很多事情都不關心。
在一個社交場合,當他人討論起某個話題的時候,他因為完全不懂或者不知道,所以只能選擇閉嘴,因為他害怕說錯了,引來嘲笑和非議。
而且,這樣的人,很多時候說話都是模棱兩可的,沒有什么明確的態度,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這類人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知識,閱歷等等的不足,形成過于自卑和內向的表現,這樣的境遇,是需要一些努力去克服和改變的。
首先要明白,善于社交,更加外向的人,在無論在哪個社會里,肯定是會更加受歡迎一些。
所以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話題儲備,學習一部分聊天和社交技巧,不是說一定要把一個內向的人,轉變成一個外向的人。
而是說,即使我們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也要具備在某些特定或者需要的時刻,對外交流的能力,以免錯失一些機會。
從心態上認識到,過于內向容易導致自卑,所以避免過度的內向,不要去管別人對你的看法。
而是從為了自己好的角度,適當地轉變自己,為自己的性格增加一些多面性和復雜性,避免成為一個過于純粹的內向的人。
第二,改變自己自卑的情緒,堅定自己的內心。
因為有研究表明,內向的人普遍比外向的人,具有更加豐富和堅定的內心世界,他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更有內心的信念和毅力。
而外向的人,可能因為更多時間花在語言和表達上,情緒更加淺表和外露,也就是常常說的,沒有城府。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內向性格只是一種性格的描述,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和錯誤,他們只是獲取人生能量的角度和方式不同。
他們更看中本質,更能做出堅定,清晰,篤定的決策,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性格品質。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就是一顆慢熱的心,也需要旁人的理解,支持,幫助和發現。
一個人內向自卑,不是一時一刻造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有的人只是在量變的過程當中,有的人已經發生了質變。
還在量變的人,應該及時發現自己的一些缺點,及時醒悟,戒除掉一些過分的敏感。
比如因為同事的一句玩笑,領導的一句責備,家人的一些負面情緒,就把自己的內心長時間封閉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于敏感和脆弱。
這時候,不妨大度和粗糙一些,要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讓人糟心的事情,你不可能都往自己身上攬,要能眼睛里容得下沙子。
如果是一個內向程度已經達到質變的人,可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一些矛盾或者生活職場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一些特別負面的事情。
比如pua,暴力,侵害等等,這樣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需要借助一些心理干預和幫助了。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內向的人不常常說話,但是碰到一個很知心的朋友,往往話比誰都多。
其實大部分內向的人,并沒有那么嚴重的問題,他們可能單純的就是在某個場合,和你不熟,給你了內向的感覺。
他要是和自己真正的朋友,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反而會滔滔不絕。
我之前有一個舍友,外人看起來就非常的內向,但是只有我們寢室的人知道,他在宿舍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畫畫和攝影的時候,你要是和他交流,他能滔滔不絕的跟你說好久,把他的喜好,畫畫攝影的知識技巧,都告訴你。
他覺得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和自己熟知的人在一起,他是放松的。
總之,內向而不自卑的人,其實并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在現代社會“看起來”不那么吃香。
第一,很多職位、工作,甚至一些關鍵性的領導和崗位,都是需要內向穩重的人來擔任,所以首先內向的人不應該去自卑,而是要相信自己;
第二,適當的為自己增添一些性格的色彩和豐富性,內向的人豐富的內心世界,一旦表露出來,反而會成為很有魅力的人;
第三,即使你真的就沒打算變得外向,那么,擁有一個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小圈子,人生得知己二三,說實話也夠了,不需要那么多的社交,也不是多大的事。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