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東漢時期的蔡倫,是造紙術的祖師爺。蔡倫此人不僅會造紙,更會造孽。最后他也是因為自己曾經造下的孽,被反噬到了,被迫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印象中那個意氣風發造出紙張的蔡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他的真面目。
蔡倫出生在東漢時期的一個鐵匠家庭中,他的父親以打鐵為生,母親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家里生活情況是非常窘迫的,父親打鐵掙不了幾個錢,但是孩子又多,蔡倫一天天長大,花費的錢就更多了。
為了減輕家里的困境,他的父親為兒子尋找了一條并不光明的出路,那就是進宮當太監。這也是萬般無奈之下的選擇,但凡有一點兒可能,也沒有父母會舍得讓自己的兒子去做這樣的事情。可是這個家庭總要有人犧牲,蔡倫就成了這個犧牲品。
還處于懵懵懂懂的年紀,蔡倫就被迫凈了身,入了宮。剛進宮的時候,因為家里沒有背景,他只能到掖幽庭去當一個小太監,每天干的事情都是臟活累活,還有可能會被大太監欺負。
還好的是,蔡倫足夠聰明伶俐,憑借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很快獲得了宮里主子們的青睞,搖身一變,從只能干苦力的小太監變成了處理文書的太監。也正是由于工作的轉變,才能有機會接觸到書寫工具。
在處理文書的時候,蔡倫發現,大臣們和皇帝之間書信往來,用的大多都是竹簡。這些竹簡成本高昂,而且有時候寫起字來也并不順暢。更關鍵的是平時搬來搬去,這些竹簡也并不方便,總之,它們并不是一個適合用來書寫的工具。
此時,蔡倫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收集了很多樹皮,破布,還有舊漁網,然后,他帶著自己手下的一群人從這些廢品當中提取出了一種類似于纖維的東西。把這種東西融化凝固之后,紙張就誕生了,而這看起來十分粗糙的模樣,就是最開始的紙張。
這最初的紙張肯定比不上我們現在所書寫的紙張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那個年代,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從此以后,紙張就在全國范圍內流行開來,皇帝為了表揚蔡倫的功績,還給紙張取了個名字:“蔡侯紙”。
造紙術這個事情確實是蔡倫的一個最重要的成就,但是他與真正的科學家不同的是,科學家心思單純,但是他從小在皇宮當中長大,習慣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人。否則,他早就被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了。
前面我們也說了,蔡倫身上最大的本事就是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而且很會曲意逢迎。所以在后面,蔡倫就通過別人牽線搭橋,巴結上了當時皇宮當中最尊貴的女人,竇皇后。竇皇后什么都好,就是自己的養子不是太子這個事兒,讓她非常揪心。
蔡倫的到來,就幫了竇皇后一個大忙。他充當著竇皇后的眼線,暗中監視當時的太子劉慶,還有他的親生母親宋貴人。在密切掌握對方的一舉一動之后,竇皇后又命令蔡倫設下陷阱,誣陷太子和他的母親。就這樣,竇皇后的養子順利當上了太子。
不過太子成為皇帝之后,就跟竇皇后徹底翻臉了。蔡倫這時候又有了新的站隊,他馬上幫著皇帝,反咬了竇皇后一口。出賣舊主子的速度,就跟他變臉的速度一樣快。看到蔡倫忠心耿耿,皇帝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提拔他。
這個時候的蔡倫志得意滿,他回想起自己曾經在宮中如履薄冰的日子,有時候都覺得恍如隔世。如今他是大權在握的大太監,公主娘娘們都得看他幾分臉色,他對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
蔡倫如日中天的時候,劉慶和他的親生母親正遭遇著從人上人變成人下人的落差。他們現在是不能拿蔡倫怎么樣了,但是劉慶的心中一直有著怨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相信未來一定有機會能夠收拾了蔡倫。
等到皇帝駕崩的時候,機會就來了。皇帝的兒子不堪承繼大統,當了百來天的皇帝就意外去世。此時的鄧太后,為了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選擇了劉慶的兒子成為了新的皇帝,是為漢安帝。
一朝翻身,風水輪流轉,蔡倫心中明明白白,自己的好日子只怕是到頭了。事實也就是如此,漢安帝沒有忘記蔡倫的所作所為,他第一時間就對蔡倫展開了調查,要求蔡倫明明白白的供述,當年是如何陷害劉慶和宋貴人的。
漢安帝的態度如此堅決,蔡倫知道自己肯定是翻不了身了。所以他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痛苦,索性選擇了自殺,最起碼還能留存一點死前最后的體面。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蔡倫用他的一生來印證了這句話。前面種下的因,必定會促成后面的果,蔡倫之前陷害劉慶,最終也被自己造下的孽反噬。
深入了解歷史之后,我們才發現,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這樣立體多面的。在功勛的背后,也許還真的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