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在D音上刷到許多教育專家說:千萬不要讓孩子學習珠心算!
理由是,學珠心算雖然可以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計算能力,但和學校的數學系統相違背。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孩子了珠心算后,孩子上二三年級學豎式計算,兩種方法總是搞混。有一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告誡家長,千萬別學珠心算,學珠心算后豎式肯定會有問題。甚至有些人說珠算是20年前淘汰的計算方式,應該果斷放棄。
作為一個學了6年珠心算孩子的媽媽,和大家聊聊孩子學習珠心算的經歷。
我們家孩子是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學的,現在讀小學四年級,也還在繼續學習,計劃讓她玩學整個小學階段。幼兒園開始學習時,也是學了試聽兩節課,征求了她的意見,她說感覺還挺有趣的,想繼續學下去。當時沒有說需要她算術特別好,可以去炫耀什么的,只是聽中了老師說的可以鍛煉孩子的專注力,我個人覺得這個方面很重要,也就這么愉快在達成一致了。
在學完幼兒園4個小階段的課程后,剛好學完簡單的加減法,開始學乘法。她當時說不想學了,因為不愿意背乘法口訣。我覺得如果你是因為懶惰而想放棄,那我不能接受。我認為這是學習態度的問題,而不是理解能力的問題。所以我逼著她每天背乘法口訣,一定要背熟。
我想的如果你背熟口訣,但在后期學習中不會運用的計算上,那我們就放棄,不勉強了。因為這是理解能力的問題,有先天因素,勉強不了。后來老師反饋說,她會和加減法結合使用。
后面在三階四階學習期間,也是大量關于乘法的計算,這時候她又不愿意學了,因為雖然會了,但不熟練,錯誤率特別高,做起題來很有挫敗感。這個時候,幸好她奶奶耐心地安撫和鼓勵,慢慢正確率搞高了,又變成愿意學了。最難的這個階段總算渡過,后面的學習就變得容易了。
到二年級了,學校開始學習豎式,這個時候她已經把加減法完全掌握了。我也有問她有沒有和珠心算搞混,或偷懶不列豎式,想著方便就直接用心算出來寫答案。她說沒有搞混,老師管得嚴,不列豎式老師讓重做,我敢嗎?
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行了一次計算比賽,她獲得了特等獎。那天回家特別高興,自己把獎狀貼在墻上,一個人在那欣賞了半天。我想著,只要你愿意學下去,多一個自信點也挺好的。
另一方面到了三年級,應用題有難度了,計算量也增加了。她說有同學考試的時候題目不能做完,說時間不夠用。但她因為計算做得比較快,所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后面的大題,所以數學成績一直還不錯。
因為體會到對自己學習上的幫助,所以她一直保留著學珠心算的熱情,每周一節課,學到了四年級,也表示還愿意繼續學下去。
再談談我對珠心算的看法。第一,我覺得珠心算只適合部分孩子學習,因人而異。我接觸過一起學習的同學家長 ,有些同學是學到五階六階,感到跟不上而放棄了的。也有家長是說孩子和學習學的搞混了所以不學了。其實這也只能說明孩子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不強,并不能代表孩子在其它方面有問題。
第二,我們家孩子雖然學了珠心算,但在邏輯思維方面也和其它同學是差不多的。比如對于雞兔同籠,行程問題,追擊問題這些,同樣也是需要多刷題,自己理解透了才做得出。只是算式列出來,結果出的快一點而已。
第三,對于容易和豎式搞混這個問題,只能說明孩子學習珠心算上沒有入門。沒有把它的計算門道徹底搞透,如果是搞透和熟練的孩子,不存在搞混淆這個問題。
第四,珠心算對記憶力的培養是有幫助。比如在提高階段,主要是多位多筆的練習。比如3位20筆加減混算,最后的答案有可能達到6位數。長時間這方面練習,肯定是對記憶力提升有幫助了。孩子就和我說過,她語文背課文和英語記單詞都挺快的。
第五,珠心算需要大量練習,才能形成腦像圖,這樣才能更快的計算出來。要形成腦像圖,需要大量的練習,重復練習過程難免會枯燥,這更需要耐心和毅力來堅持。所以我覺得對培養孩子的耐心也是挺有幫助的。
第六,一直要她堅持學下去還有一個方面原因:到了五六年級的高年級階段,隨著卷面數量越大,計算量也加大了。計算的快速和準確度有優勢,對做題也很有幫助。孩子數學成績能一直保持得比較好,我覺得和她學了珠心算是分不開了。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點經歷和看法。對于珠心算,只能因人而異,順其自然。有的孩子適合,有的孩子不適合,就像小馬河,試了才知道。如果真的不合適,也不要勉強,還是得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最后引用一下最強大腦魏坤琳教授的一段關于珠心算的一段話,我覺得挺中肯的,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些參考。
問:“5歲的孩子要不要學習珠心算,是否要孩子學習珠心算,把孩子變成最強大腦。”
答:“這個事情是反過來的,科學研究也證明練珠心算并不一定能提高智商,那些玩珠心算的人玩的出類拔萃的人是因為他天生智商就好,所以學珠心算自然學的好。而不是反過來說,你學了珠心算所以才提升了智商。珠心算作為一種算術技巧,在家練一練是沒毛病的,對孩子鍛煉專注力,形成視覺表象有使用。但這種能力并不能轉移到別的數學能力上,因為數學和算術上兩回事,不要寄太高希望在這個上面。客觀說,如果說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強一些,在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心態上會更平和些。”
丁龍